關于物理新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姬永麗
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主要表現為學習興趣。興趣有直接和間接之分,直接興趣指向過程的本身,間接興趣指向活動的結果。學生有了學習興趣,特別是直接興趣,學習活動對他們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有興趣的學習事半功倍。
根據學習動機理論,既可通過激發和維持外在動機來培養學習興趣,也可激發和維持內在動機來培養學習興趣。為了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結合學習動機理論,在物理教學中,可采取如下途徑:
一、密切聯系實際
理論聯系實際,是真正學好物理、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習興趣最有效的途徑。理論聯系實際不僅可以使學生深刻地理解物理規律,同時也是引起學生興趣,使他們喜歡物理最有效的途徑之一。要讓學生體會到物理是實用的,物理就在身邊。聯系實際的對象包括自然現象、現代生活、科學實驗、各種產業部門中的實際問題,以及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等。要注意聯系當前普遍關心的社會經濟問題,如能源、環境等問題,使學生理解物理學與技術進步、社會發展的關系,從更廣闊的角度認識物理的作用。要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既重視科學家的發現,又重視發明家的發明。要結合研究性學習,引導學生關心實際問題,有志于把所學物理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
二、加強方法指導與訓練
1.訓練學生學會閱讀課本。認真閱讀課本,可以培養和提高自學能力。有了自學能力,就可以通過課外閱讀,學到課本里沒有學到的東西,知識就豐富了,眼界也開闊了。這對于活躍學生的思想,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是大有好處的。還應該看到,學校生活畢竟是短暫的,未來不論他們從事哪種工作,都需要在工作中不斷提高文化科學水平,這種提高主要靠自學, 即自己閱讀有關書籍和報刊。
2.訓練學生的思維。物理課堂教學的目的,首先是思維的訓練,其次才是掌握知識,這一點要讓學生明白。因此,課堂上要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積極思考,樂于探究,讓活躍的課堂氣氛感染他們,訓練他們的思維。這樣他們上完一節課,才有所收獲,才有一種成就感,對物理也就有深刻印象,也就產生興趣。
3.注意循序漸進。教學過程既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領會方法、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過程。
無論是理解方法、提高能力,還是掌握知識,特別是受到科學素養的熏陶,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要有一個符合學生認識規律的逐步積累的過程。新大綱中明確指出,“應注意循序漸進,知識要逐步擴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在教材的編寫、教學內容的安排和講述方式方面,都充分注意貫徹循序漸進的原則。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學生實際,貫徹這一原則,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強調循序漸進并不是裹足不前,如果大多數學生都已理解和掌握了某一知識,而教學還停留在低水平上重復,這就限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循序漸進要求我們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認識規律,分層次、有步驟地對學生提出恰當的要求,以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三、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及課外實驗的指導
為增加學生動手的機會,課本中設有“做一做”欄目,介紹簡單易做的小實驗。既可以鼓勵學生多動手,又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而多數學生有一種不良習慣,誤認為要交的才是作業,否則就可不做。為此這些小實驗我們須嚴格要求或幫助學生獨立完成。有條件的,在不過多增加負擔的前提下,還可鼓勵學生結合所學內容自己設計一些實驗。這會大大提高學生的能力和學習積極性,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四、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中要改革方法,注意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要組織學生進行必要的討論,使教學過程生動活潑。善于啟發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獲得知識和提高能力。多數情況下,我們用講授法來完成教學任務。當然,針對不同的內容有時也用討論法、實驗法等。在課堂上特別是討論課上,要鼓勵學生發表看法,培養質疑的習慣。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寧可犧牲課堂內容的完整性,也要花時間進行解答他們提出的問題。因為這是學生思維的興奮點,不能隨意泯滅,打擊其積極性。
總之,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就是讓學生由“要我學物理”轉變為“我愛學物理”,而且要學有所樂,學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