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淺議
賀英勃
“從生活走向物理,又從物理走向社會”,這是新課程的要求,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一場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為核心的教學浪潮正在全面推進。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痹诔踔形锢斫虒W過程中,如果學生對物理具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物理知識。通過教師不斷地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就可以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教師還要隨時關注學生的好奇心,并加以引導,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去探索、去發現,這將在教學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主要采取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上好入門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二學生剛學習物理,大家都有一種新鮮感,多數學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但這種興趣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種希奇,如不及時深化,“熱”的時間是短暫的。這就要求教師在上序言課時,要精心設計、巧妙安排,上好這堂課。
首先,可在課堂上展示一些操作簡單、現象明顯的有趣實驗,引導學生去思索,激發他們求知的欲望。例如:被紙片封閉而倒立的玻璃杯中的水不會流出來;插入水中的筷子會彎折;三棱鏡能將白光分解成一條彩帶;水在紙制的“鍋”里被燒開;同樣是用電,通入不同的用電器會產生不同的作用。
另外還可以選擇一些身邊的事例引入課堂,將豐富多彩的現象與我們所學的物理知識結合起來。能夠用所學到的物理知識去認識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大千世界,學生就會覺得學習物理趣味無窮。比如,夏天在運冰的車上常常出現淡白色的霧氣;冬天口中會呼出“白氣”,夏天卻看不到;從冰箱中拿出的凍肉切成肉片后放入涼水中,過一會兒又凍結在一起;用過的電風扇卻特別地“臟”;高壓電能致人而死,鳥卻能平安地停在高壓裸線上。
最后可再講一些物理趣聞和科學家的探索精神,使學生能意識到科學發展歷程的艱辛與曲折,知道學習物理不僅是指理論的書本知識,而且還必須具有科學探究意識、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這樣給學生的印象是學習物理不僅是有趣的,而且還十分有用。
二、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觀察和實驗是我們學好物理的必經之路。
只有通過對現象的觀察才能對所學的物理知識有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才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不斷深化。比如伽利略運用敏銳的觀察力,對教堂里吊燈的晃動進行觀察,發現了擺動的等時性。秋天樹葉紛紛落地,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從生物學角度分析,這是生命終止的表現;從哲學角度分析,這反映了新陳代謝的客觀規律;從物理學角度分析,則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落向地面的過程。還如運動員用撐竿跳高的過程,從力的角度去分析,運動員受到了哪些力的作用?是彈力大還是重力大?彈力的作用產生了什么樣的效果?從能量轉化的角度去分析,則是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在“動與靜”中有幾個概念,如運動、靜止、參照物、相對靜止,對于枯燥的概念,我創設了如下的問題情境:鐵道游擊隊隊員是如何爬上飛馳的火車?同學們頭腦中就浮想起電影里的鏡頭,從而提出:先是隊員向前追火車,并邊追邊看,直到看到的車廂好象不動了——相對靜止時,隨手攀著火車就爬上去了。 三、大膽探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探索可以深化學習興趣,使學生勤于動手、動腦,積極主動地學習。
如講“密度”時,取出兩塊大小不同、顏色相同的金屬塊,請同學們判定:它們是否屬于同種物質呢?當同學們感到困難時,老師適當加以點撥:只憑氣味、顏色、軟硬等這些物質的明顯特性來鑒別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探索物質的一種隱蔽的特性,這種特性可以從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中發現。要求每個實驗小組討論,設計出探究幾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關系的實驗方案,教師可適當加以誘導啟發:要求每組分別測出每一種物質幾組對應的質量和體積,然后來研究質量和體積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分析數據:對于同種物質,體積越大,質量越大,它們之間可能存在什么關系?通過建立坐標軸描點連線,發現質量與體積成正比,即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一個定值,不同物質其比值不同。這樣,同學們發現了物質隱蔽著的重要特性m/v,其大小與物質種類的關系,反映了物質種類的一種特性,物理學上把物質具有的這種特性叫密度。正是這樣一步一步的循序漸進,學生在實驗中得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下過程與方法的目標,培養了學生應用科學探究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如實驗“筷子提米”,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確信了摩擦力的存在,認識了摩擦力與壓力的關系。這個實驗可以起到“引導”、“解惑”的推動作用,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物理知識,降低學習難度。通過對實驗的制作、研究、討論、改進和提高,幫助學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效果會大幅度地提高。
經過幾年新課程教學的探索,使我深深地感知,只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改善教學中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開辟物理課外小實驗,把課堂上學習的物理知識結合于實踐,寓趣味性、科學性一體讓學生積極地去探索、去發現,并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培養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