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韓愛民
朱熹說:“教人不見意趣,心不樂學。”許多實踐證明,興趣支配著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注意力集中而穩定;同時興趣又調節著情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表現出巨大的熱情,是推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的最有效的內部動力。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一致認為:學生在興趣盎然的狀態下學習,會表現出個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既是教師的教法領域問題,又是學法指導領域問題。它看似簡單,但其實是我們教育的歸宿問題之一。在物理教學中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在教學中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收到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上好起始課,培養學生興趣
從心理學角度和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規律看,人們對事物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而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剛剛開始學習物理,如何才能讓學生對這門課產生良好的印象,從而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呢?關鍵是上好起始課。首先,課堂上做了大量有趣的實驗。如:1、讓學生觀察燒瓶頸部的水沸騰了,而金魚卻在下面的水中游來游去。2、水在紙制的“鍋”里燒開。3.怎樣用力也不能吹開用線吊著的間隔5—6厘米的兩個乒乓球,越吹它們反而靠得越近等等。此外,還向同學們講了很多有趣的自然現象。比如;1、一杯熱水冒“白氣”,冰棍也冒“白氣”。2、冬天能看到口中吐出的“白氣”,夏天卻看不到。3、高壓電能電死人和畜,但鳥雀卻平安地停在高壓裸線上。在課的最后,又講了一些物理的趣聞和科學家努力攀登科學高峰的故事。這些內容讓同學們感到十分新奇,興趣盎然。課后,讓學生進實驗室自己動手做實驗。通過這一教學過程,給學生的第一印象是物理有趣。課后不少學生講“有意思極了”,“好玩極了!”由于起始課的成功,不少學生愛上了物理課。
二、善于設疑,激起學生興趣點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設置疑問,是調動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課程創新教學的要求。問題是學生學習的出發點和動力的源泉。沒有問題就沒有探究,沒有問題就沒有學習的動力,問題的出現使學生產生一種需要,產生一種解決問題的渴望,這種渴望就會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例如:在學習《汽化和液化》一節前,我首先布置了一個課下作業,讓學生觀察用水壺燒開水時有哪些現象發生?同學們能提出哪些問題?上課時收集同學們發現的現象及提出的問題。
有的同學說,水燒開后有大量的“白氣”冒出,但是為什么靠近壺嘴的地方看不到“白氣”,一小段距離后才有“白氣”?還有掀開壺蓋看到水翻滾的很劇烈,但是把水壺從火爐上提下來,為什么水就不翻滾了?等等。這些現象和問題是同學們通過發現而提出來的,于是會很想解釋這些現象,這些問題充滿很強的求知望。 三、注重啟發引導,拉長學生的興趣鏈?
教育學家斯特金認為:“教學效果基本上取決于學生的學習態度。”物理學學科本身的知識面之廣,以教材為點,以生活為面,涉及面之多,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只靠科學課本中那簡短的篇章根本無法滿足學生對自然科學認識和探索的需要。只有積極參與,才能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一日之計在于晨,一課之計在于引。”物理教學在教好教材的基礎上,及時將社會信息和學生日常生活信息引進課堂,豐富和補充現有教材,引導學生在開放學習中關注生活、研究生活、拓寬知識背景、完善認知結構、提高自學能力、提高學生應用物理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比如,在學習“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時,引導學生猜想:導體電阻的大小可能與本身的什么因素有關?學生在猜想的基礎上,利用實驗器材進行探究、分析實驗數據、總結物理規律等,使學生經歷了探究的全過程。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電阻率”的表格數據,認識到導體的電阻可能與溫度有關,然后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器材進行實驗探究,學生個個都興趣盎然,很快就得出了“導體電阻與溫度的關系”。其實,學生通過探究自己總結出的規律與結論印象會更深刻,更持久。
四、應用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拓展興趣面
在農村中學,教學設備本來就短缺,實驗儀器也相對落后,好多時候,面對一些分組實驗和演示實驗,老師只能對照課本“紙上談兵”,這就無法培養學生對實驗的設計、操作和分析能力,從而失去了實驗預期的教學目的和意義。為了彌補農村中學實驗教學中的不足,我從網上或利用Flash豐富的語言編程功能,下載或制作互動性強、仿真度高的課件。上課時,讓學生在電腦上分組或單獨通過對課件的操作,模擬完成一些不易實際操作或儀器短缺的實驗,達到了和實際操作一樣的效果如水和硫酸銅溶液的擴散實驗。果;熱機工作原理、電磁繼電器工作原理的演示,由于儀器小,觀察部件細微動作的可見度比較低,演示效果也很不理想,鑒于此,本人通過網絡下載、實況錄制、Flash動畫設計等手段,整理了大量的演示實驗實錄和動畫資料。根據教學要求和教學需要,對這些資料進行加工、組合,并補充了大量的描述性語言,組織了一個適合于課堂教學的演示實驗資源庫課件,供演示實驗教學隨時調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教學的生命力,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產生自發吸取知識養料的需求,他們就會在知識的王國中樂此不疲,自動地覓取珍寶。這樣,繁重的學習對他們來說,就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