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思考
袁方
【摘要】 本文通過總結分析近年來本市多家大型綜合性醫院的臨床活動中醫患關系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結合我國醫療衛生工作的特點,就目前導致醫患關系緊張的社會、經濟、人為等因素進行歸類和對比,以期發現改善目前醫患關系的突破口。本文響應當前提出的建立法治與和諧社會的愿景,認為新時期醫患關系也應建立于此之上,并就此問題作一探討。
【關鍵詞】 醫患溝通; 法制管理; 醫患關系
【Abstract】 The problems of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n large comprehensive hospitals in recent years were analyzed. Combinat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sent health work,the social,economic,and human factors which lead to tens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were compared and classified.The good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must b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harmonious society in the new period.
【Key words】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law management;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醫患關系是當前衛生工作的熱點問題,也是醫療衛生事業改革所要直接觸及的重要問題。我們應該從戰略的角度來審視醫患關系:醫患關系不僅是病人個體和醫務人員個體的交往關系的集合,而且是整個醫務界乃至社會的關系的縮影。徹底解決醫患糾紛和矛盾也不能簡單從個案來考慮,更應該上升到政策、文化、經濟的高度,通盤予以分析。簡單來說良好健康的醫患關系對提高醫生職業素質和職業自豪感,保持社會的穩定和繁榮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醫療爭議產生的根源
眾所周知,醫院是救死扶傷的場所,疾病是醫患共同的敵人,醫患關系應該是和諧健康的,然而近年來醫療糾紛不斷增多并由此引發許多暴力事件,那么為什么當前醫患關系會如此緊張呢?究其原因,這里面有深刻的社會、經濟原因和人為因素。
首先,來自社會方面的因素。我們國家倡導人道主義精神和白求恩精神,確實在衛生戰線有相當多的模范。他們奉公廉潔、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但隨著市場經濟的全面建立和深入發展,人們的商品意識和物質水平提高,帶動了社會全面的結構變革。就醫患關系而言,主要有以下三點轉變值得重視:其一是患者權力意識的增強,如知情同意權、擇醫權、隱私權等等,而衛生立法滯后,醫患雙方的權利、義務不對等; 其二是患者將就醫行為簡單理解為商品買賣行為,認識不到醫療工作是高技術、高風險和有諸多不確定因素的一門科學; 其三是對醫療費用上漲和醫療保險制度改革中,個人承擔醫療費用壓力加大不滿意者增多。
其次,來自醫院方面的因素。其一是醫療質量存在薄弱環節,如規章制度執行不嚴,造成差錯事故發生,或是技術水平低下造成誤診誤治等; 其二是行風建設方面的問題,如“紅包”現象、藥品回扣問題等; 其三是服務態度等方面的問題,如某些大醫院存在的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現象等。
2 構建健康和諧的醫患關系的建議和對策
衛生部日前一項調查表明,超過半數的醫院職工認為,醫患糾紛的最主要起因是溝通不足導致糾紛。因此,筆者認為,建立健康和諧的醫患關系應該從醫患溝通開始,醫患溝通是基礎,法治化治理是關鍵。
2.1 加強醫患溝通是基礎
2.1.1 加強醫患溝通是醫學科學發展的需要 醫學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強、風險性高的學科。在生命過程和許多疾病中,還有很多難題沒有被人類完全認識,有的雖已認識但沒有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廣大醫務工作者要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提高,這也需要廣大患者的支持和配合。因此,醫患雙方通過語言進行交流溝通、互相信任顯得十分必要。只有醫務人員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建立良好的關系,才能得到患者積極支持、配合醫療工作,才能使醫務工作者有良好的心態從事醫學事業,推動醫學科學的發展。
2.1.2 加強醫患溝通是患者及家屬的需要 患者到醫院看病,希望與醫務人員進行平等交流,獲得尊重,享有充分的權利。患病就診,知道病情是起碼的要求,如果對自己的病情不了解,容易對醫療方案不理解,也可能因此而產生矛盾。醫務人員告之真實病情后,更能贏得患者的配合及家屬的支持,使治療取得更好的效果。醫生對在檢查、用藥、改變治療方案等可能發生的情況,都要根據不同的對象進行有選擇的告知,這樣既尊重了患者,又拉近關系,也可避免可能發生的矛盾。
2.1.3 加強醫患溝通是醫務人員進行醫療工作的需要 在醫療服務工作中,堅持以病人為中心,提供人性化服務,真正做到尊重病人、關愛病人、服務病人,既代表了廣大患者的利益,又代表了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心愿和利益。醫務人員加強與患者溝通交流,時時體現對患者細心、耐心、關心和愛心,處處體現對患者的人性化服務,是醫療服務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醫療服務工作不可缺少的。把人性化服務落實到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中,體現在醫療服務的流程中。
2.2 加強法治化管理是關鍵
2.2.1 不斷完善衛生法規和制度 醫患雙方都有共同的利益和自身的利益,各方都要遵守衛生法規。在醫務人員自身素質提高的前提下,衛生法律法規的完善是必須的。要有統一的、有說服力的、比較公正的、有權威性的、真正能起到約束醫患雙方和解決矛盾的法規,對國家法律法規應該嚴格執行,這是確保醫療服務質量的法律基礎。
2.2.2 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制度 在醫療糾紛發生過程中,有的患者不依法辦事,無理取鬧,院方大多也及時報警或打“110”求助,但是政府執法部門有時措施不夠積極果斷,執法不嚴。2002年9月1日施行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明確規定“對以醫療事故為由,尋釁滋事、搶奪病歷資料,擾亂醫療機構正常的醫療秩序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行為,要依照《刑法》關于擾亂社會秩序罪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2.2.3 不斷提高醫務人員的法制意識和水平 醫院不僅要提高醫務人員業務技術水平,更要加強醫德醫風建設,不斷提高醫務人員的法制意識和水平,營造醫務人員的職業自豪感和強烈的責任心。法治作為社會的主要調解和救濟途徑,不僅是患者的武器,也是醫務人的護身符和緊箍咒。醫務人員要知法守法,依法行醫,運用法律武器維護正當、合法的權益。
總的來說,構建和諧健康的醫患關系任重而道遠。隨著我國提出建立法治和和諧社會的目標,這些問題將得到逐步的改善。公權力機構、醫療機構和患者的關系將在以人為本和法治的前提下考慮,將使法律的拘束和人性的道德成為醫患關系的主題,這樣,才是健康和諧的醫患關系的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