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胸壁入路內鏡甲狀腺切除術的圍手術期護理
陳云秀
【摘要】 目的 探討經胸壁入路內鏡甲狀腺切除術(Transthoracic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TET)的圍手術期護理要點。方法 對采用TET手術的40例單側甲狀腺結節患者,實施術前教育,心理護理,協助完善術前檢查,術后24h護理主要包括備床旁氣管切開包,觀察手術切口、呼吸、發音、吞咽情況,觀察疼痛和頸部活動情況。結果 40例行TET手術患者均痊愈出院,無嚴重并發癥發生。隨訪半年,切口愈合良好,無皮下積液、皮下氣腫、永久性喉返神經損傷等并發癥。結論 術前加強心理護理,健康指導,術后加強切口及呼吸道的護理,嚴密病情觀察,及時處理,可有效減輕患者心理緊張,提高手術滿意度。
【關鍵詞】 甲狀腺切除術;內鏡;圍手術期;護理
傳統的甲狀腺手術在頸部會留下6cm~8cm的手術疤痕,不僅影響美觀,還給患者造成心理壓力,甚至自卑心理。TET 系近年開展的手術,利用CO2充氣法,在胸壁上做3個1cm的穿刺孔,置入內鏡及手術器械進行操作,術后頸部不留瘢痕,具有明顯的美容效果。但該術式需廣泛分離胸壁皮下組織,術后可能會有皮下積液、皮下氣腫等并發癥,因此,對護理工作也相應提出挑戰。2006 年10月至2008 年 1 月我們對采用TET手術治療的40例甲狀腺結節施行有效的護理干預,效果滿意,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甲狀腺結節患者40例,男性3例,女性37例,年齡21~80歲,平均47歲。手術切除范圍:患側腺葉切除聯合對側部分切除2例,其余均行一側腺葉切除。術前均行聲帶檢查正常,檢測甲狀腺激素水平在正常范圍。術后病理提示結節性甲狀腺腫32例,甲狀腺腺瘤6例,乳頭狀甲狀腺癌2例。
1.2 手術方法[1,2,3] 氣管插管全身麻醉,病人取截石位。在前胸壁正中平乳頭平面稍偏左作一10 mm橫切口;分別在左、右鎖骨中線下約5cm乳房上方各做一5、10mm橫切口。置入30°內鏡及操作器械。灌注CO2,壓力維持在6mmHg 左右,游離胸前皮瓣,建立操作空間。打開頸中線,離斷患側帶狀肌。用超聲刀自下極開始向上游離、切除患側腺葉。3~0可吸收線縫合頸白線和帶狀肌,術野放置乳膠管引流。
2 結果 40例TET手術均成功完成,2例術中冰凍報告為微小乳頭狀癌,中轉常規手術。所有患者均表示對手術滿意;5例訴術后胸壁麻木不適感;短暫喉返神經麻痹1例,于術后次日出現,持續2 天后自行緩解;皮下氣腫1例,術后第2 天自行吸收。所有患者術后均無失聲、嗆咳、吞咽不適、呼吸困難等并發癥,術后半年隨訪1次,均無復發。
3 護理方案
3.1 心理護理 由于TET手術系一項新開展的技術,患者對此手術了解相對較少,緊張、焦慮是患者普遍存在的負性情緒。另外,甲狀腺結節由于其發病部位的特殊性,且多發生于女性患者,患者心理負擔較重,擔心手術后影響美觀。因此,術前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尤為重要。術前向患者、家屬講解手術相關知識,如手術意義、手術方法、手術的安全性措施,使患者消除顧慮,增加信心,調動患者的積極性,使其主動配合手術。同時技巧地說明手術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使患者客觀對待手術治療措施。另外,還應考慮到術后器官缺損給患者帶來的心理壓力,可能出現的心理反應問題,關心他們的生理及心理需要,通過語言及細致周到的護理,滿足患者需要,得到患者的積極配合。對不同年齡、性格及文化程度的患者給予相應的心理疏導,同時做好家屬的溝通工作,使患者在精神上得到支持,給他們創造較好的心理、社會環境。對精神過度緊張或失眠者術前給予口服鎮靜劑或安眠藥。
3.2 術前準備 (1)詳細詢問病史,了解有無心、肺、肝、腎等重要器官的慢性疾病。(2)向患者解釋術后減輕疼痛的技巧及有效咳痰方法。(3)術前8小時禁食,4小時禁水。(4)吸煙患者術前2周戒煙,預防術后肺部感染。
3.3 術后護理 一般護理:術后患者取平臥位,監測血壓、脈搏、呼吸、血氧飽和度。術后常規低流量氧氣吸入可促進CO2排出,有效預防高碳酸血癥。全麻清醒后采取半坐臥位,以利于呼吸及痰液的咳出和創面滲液的引流,術后24h給予冷流質飲食,避免過熱,以免引起頸部血管擴張,加重創口滲血。必要時給予霧化吸入,減輕呼吸道粘膜水腫。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術后創面滲血壓迫氣管導致窒息是甲狀腺術后最危急的并發癥。然而,TET手術切口在胸壁且很小,因此,術后引流管的護理非常關鍵。術后嚴密觀察患者呼吸及引流情況,如出現頸部壓迫感、呼吸費力、煩躁等情況應立即匯報主管醫生,協助檢查,排除出血并發癥,必要時可行環甲膜穿刺或氣管切開[4]。另外,需保證一次性負壓引流球呈負壓狀態,管道通暢,不受壓、不打折。觀察引流液的顏色及量。正常的引流一般術后第1天為10~30ml,淡血色,第2天量逐漸減少,手術后3天左右即可拔除引流管。如出現引流過多、過快或引流液鮮紅時及時通知醫生處理。拔管后應向切口方向擠壓出皮瓣下殘存積液,促進切口愈合。如術中CO2進入皮下間隙,可造成皮下氣腫的發生。皮下氣腫是腔鏡手術特有并發癥,表現為胸頸部皮膚握雪感或有捻發音[5],如有發生應及時通知主診醫生。輕度皮下氣腫可以自行吸收,重者需穿刺抽氣。本組術后出現1例皮下氣腫,未行特殊處理,第2天完全消失。觀察患者有無聲嘶、失音、音調降低,進食時有無嗆咳、誤咽等。短暫喉返神經損傷常是組織水腫壓迫所致,經過治療后都可恢復。觀察有無手足抽搐及喉痙孿。手足抽搐常因術中誤切或損傷甲狀旁腺等引起甲狀旁腺功能減退,血鈣降低所致,多出現在術后24~72 h。在護理過程中,對于出現手足抽搐者應密切觀察,測血鈣、血磷濃度。如血鈣< 2. 0 mmol/L、血磷>1.94 mmol/L,即可確診。輕者口服鈣片,重者應給子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同時飲食上應指導患者限制含磷較高的食物,如牛奶、瘦肉、蛋黃等,宜低磷高鈣。定時復查血鈣、磷[6]。本例中有2例術中冰凍報告微小乳頭狀癌,中轉常規手術,行患側甲狀腺腺葉+峽部+對側次全切除,應指導患者定期復查甲狀腺功能,必要時甲狀腺素片終身替代治療。
4 討論 由于甲狀腺疾病多發于青年女性,傳統的甲狀腺切除會在頸部留下6cm~8cm的瘢痕,而TET手術美容效果突出,頸部不留瘢痕,術后僅在胸壁有3個1cm隱蔽切口,因此,近幾年此項技術迅速發展,但此手術方式尚處于臨床探索應用階段,術后并發癥有別于傳統手術,常出現酸中毒、皮下積液、皮下氣腫等。因此,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挑戰。作為護理人員,應熟悉其手術過程及護理要點,密切觀察術后引流情況,觀察有無皮下積液、皮下氣腫等,及時發現并處理系預防術后并發癥的關鍵,可大大提高患者對手術的滿意度,縮短術后恢復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