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例甲狀腺病手術并發癥分析
余生林 賈磊
【摘要】 為探討甲狀腺手術并發癥與原發癥、手術方式之間的關系,對1990 -2007年7月間手術治療780例甲狀腺腫塊進行回顧分析。結果,發生7種并發癥計32例,占4.1%。喉返神經損傷11例, 甲狀旁腺損傷5例,術后出血2例、切口感染2例,喉上神經損傷9例,呼吸困難及甲狀腺危象各1例,死亡1例。 預防甲狀腺手術并發癥關鍵在于能熟練掌握術中的操作技巧。
【關鍵詞】 甲狀腺疾病;手術并發癥
甲狀腺手術并發癥發生率因病變的性質(良、惡性)和嚴重程度,是否再次手術而有差異。1990年2月-2007年7月,我院對780例甲狀腺病人施行手術治療,以下就并發癥的預防進行分析。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男121例,女659例,年齡15~72歲,平均41.5歲。結節性甲狀腺腫483例,甲狀腺腺瘤187例,甲狀腺機能亢進癥32 例,甲狀腺癌43例,亞急性甲狀腺炎及橋本氏病35例,全部病例均經病理檢查證實。
1.2 手術結果
全部病例經0.5~8年隨訪觀察,平均隨訪時間為3.5年,發生7種并發癥總計32例,并發癥發生率4.1% 。男性4例,女性28例,其中甲狀腺腺瘤8例,甲狀腺功能亢進3例,結節性甲狀腺腫2例,甲狀腺癌2例;初次手術13例,再次手術2例; 甲狀腺癌根治術2例。并發癥與手術方式關系見表1。表1 甲狀腺病手術并發癥與手術方式關系(略)
2.1 喉返神經損傷 喉返神經損傷臨床表現為術中、術后出現聲嘶,大多是由于甲狀腺腫瘤較大或較深,操作粗糙或術中難以預料的出血,而造成盲目鉗夾結扎,以及術后手術區水腫、瘢痕牽拉壓迫等。本組11例病人術中發生暫時性喉返神經損傷,即給予對癥處理1~3個月聲嘶恢復。喉返神經損傷術前準備要充分,術中操作要穩準輕柔。如行甲狀腺大部切除,即在甲狀腺包膜內結扎下動脈分支,切除甲狀腺時應盡量多保留腺體后外側包膜,楔形切除甲狀腺組織,即可達到手術目的而又不傷及神經。對甲狀腺癌做根治及腺葉全切除時則考慮先解剖顯露喉返神經予以保護[1]。若在清醒麻醉下手術,術中患者清醒合作,在分離解剖易損傷喉返神經的“危險區” 時可頻頻試音,避免損傷喉返神經,或發現損傷時立即加以處理,當遇有氣管食管溝組織滲血,又不便鉗夾時,忌用電凝止血,以防熱傳導致喉返神經損傷,必要時可用小圓針與氣管平行進針縫扎, 如不慎因牽拉或鉗夾損傷喉返神經可給予皮質激素局部噴灑,術后繼續應用皮質激素靜點5d左右,多能恢復良好。
2.2 甲狀旁腺損傷
臨床表現為低鈣抽搐,主要原因是術中對甲狀腺下動脈或其分支多行切斷結扎。因甲狀旁腺的供血動脈支被結扎致甲狀旁腺缺血,多為暫時性的,大多能自愈。另外術者對活體甲狀旁腺辨認不清而誤切或挫傷而致,癥狀重而明顯,大多為永久性。本組5例均于術后3d出現低鈣血癥,其中4例經治療后3周左右癥狀消失,1例為甲亢二次手術誤切甲狀旁腺致為永久性低鈣血癥。甲狀腺大部切除時,應當保留甲狀腺后被膜完整性,縫扎時應遠離甲狀旁腺區域,在包膜下結扎下動脈分支,以保護甲狀腺下動脈對甲狀旁腺的血供。術中應注意甲狀旁腺與脂肪、淋巴結組織的鑒別,切除的甲狀腺腺體應隨即做詳細檢查,如發現有甲狀旁腺被誤切,應將腺體取出移植至頸前肌層中[2]。
2.3 術后出血
將術后短期內出血突然急劇增多,或因引流不暢導致病人出現明顯頸前壓迫感,煩躁不安,須手術治療定為術后出血。本組2例合并高血壓1例,由于術前、術后未正確控制血壓,再加上手術創傷疼痛,恐懼等刺激,使術后血壓居高不下,經二次手術未發現明確出血點,僅見甲狀腺殘面及切口內多處滲血,術中給予降壓處理滲血停止。另1例為術后咳嗽致甲狀腺下動脈分支結扎線脫落出血,經再次手術止血而愈。術后出血重點術前控制合并癥,術中止血要完善。甲狀腺上下動脈主干、分支或較粗靜脈的近心端都應雙重結扎,保留腺體兩切緣被膜縫合一定要嚴密,術后密切注意引流管出血性質及量,并嚴密監測血壓。
2.4 喉上神經損傷
喉上神經損傷臨床表現為術后嗆咳及發音低沉,為喉上神經內支或外支損傷引起。除了術中損傷外,尚可能由于組織水腫及血腫壓迫所致。為防此并發癥應緊貼上極處理上極組織、血管,術中操作輕柔,減輕損傷,同時避免盲目鉗夾止血而致神經損傷。本組2例此類損傷均在術后3~6個月內恢復正常發音。
2.5 甲狀腺危象
甲狀腺危象主要原因是術前甲亢癥狀未得到充分控制,再加上術中粗糙操作,致甲狀腺內毒性物質進入血循環,以及手術創傷,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不足均可導致本癥發生[3]。甲狀腺危象要充分做好術前準備,使心率在安靜狀態下控制在80次/min以下,服碘劑在2周左右,使甲狀腺腺體體積明顯縮小變硬,血T3、T4值控制在正常值的最低值,術前晚睡眠不好者,要給予鎮靜保證充分睡眠,術中操作要輕柔,不要擠壓腺體。術后給予鎮靜劑,逐步遞減服碘量,靜滴皮質激素等措施,達到預防及治療之目的。
2.6 呼吸困難及死亡
本組1例甲狀腺癌根治術后2h,氣管軟化塌陷,引起呼吸困難、窒息,經搶救無效死亡。遇氣管軟化應在術中牽引固定,及時氣管切開,盡快有效解除呼吸道梗阻。對病程較長的巨大甲狀腺疾病,術前應攝頸部正側位片,了解有無氣管受壓、移位或氣管軟化。對合并有上述情況者,宜行氣管內插管麻醉,以保持術中呼吸道通暢,合并氣管軟化者,術中應加以氣管懸吊術。
2.7 切口感染
本組1例為慢性甲狀腺炎合并結甲或甲亢而行手術治療。其切口感染與自身免疫反應有關,1例為術者不遵守無菌操作原則而導致傷口感染。術者應詳細了解病史,如患者有無過敏史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術中、術后嚴格無菌操作。若術后出現切口感染或排異反應,應早期拆開切口各層并及時換藥、引流,同時應用大量抗生素控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