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監視婦產科手術儀在困難取環中的應用
黃曉云
【關鍵詞】 B超監視婦產科手術儀 困難取環
宮內節育器憑著其安全、有效、簡便、經濟、可逆的優點,已成為我國已婚婦女的主要避孕措施之一,但由于種種原因,宮內節育器取出困難在臨床中時有發生,是計劃生育手術的一道難題。作者自2008年5月至2009年1月對常規方法取環失敗患者56例,采用B超婦產科手術儀監視下取環,獲得成功。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56例,年齡33~65歲,平均46.5歲;放環時間:5~36年,平均16年;取環原因:絕經36例(絕經年限1~18年)、因癥取環17例、計劃妊娠3例;鄉鎮計生服務站取環失敗29例、本單位27例;取環失敗1次43例、2次10例、3次3例;
1.2 設備 中美合資貝爾森B超監視婦產科手術儀,為陰道超聲檢測與計劃生育手術設備的結合體。其微型陰道探頭頻率5.0~7.5MHz,體積1.2cm×1cm×7cm,與配套窺陰器嵌合后,隨窺陰器放入陰道,通過手術者調整窺陰器方向,使子宮宮頸顯示清晰。
1.3 方法
1.3.1 術前準備 一般選擇月經干凈后3~7d,絕經婦女不受時間限制,絕經>1年者,頓服尼爾雌醇4mg,7d后取環。術前仔細詢問病史,常規B超了解節育器位置、形狀、與子宮壁關系、嵌入程度以及子宮位置、大小、有無合并子宮肌瘤、子宮畸形等,以指導手術操作。
1.3.2 步驟 術前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常規消毒鋪巾,作婦科檢查。將消毒避孕套套住微型陰道探頭,并將探頭嵌合于配套窺陰器上,隨窺陰器置入陰道,調整窺陰器方向,在暴露宮頸的同時,使子宮宮頸在B超儀上顯示清晰。仔細觀察子宮位置、形態、大小、與宮頸管關系,節育器位置、與子宮壁關系、嵌入程度等。在B超監視下引導定位,用探針沿子宮方向,觸及節育器所在位置,仔細感觸節育器的金屬摩擦感,用取環鉤鉤取節育器,緩慢向外牽引。若鉤取順利,可見節育器隨取環鉤自宮內移出。若阻力較大,且超聲顯示節育器隨取環鉤動度一致,則提示嵌頓較緊或扭曲嵌頓,應將環絲慢慢拉伸,向宮頸口牽拉,剪斷后抽出環絲。若擺動取環鉤,節育器與之動度不一致,則提示取環鉤未鉤住節育器,應重新鉤取,從而避免盲目用力造成損傷。斷環或殘留環,在B超監視定位下,用取吉妮環的取環器夾住斷環,緩慢牽引出。
1.4 術后處理 常規抗炎治療3d,禁性生活2周。
2 結果
56例常規取環失敗者在B超監視婦科手術儀引導下全部一次性取環成功,其中金屬環40例、愛母環8例、T型環5例、吉尼環3例。金屬環40例中不同程度嵌頓28例(其中子宮肌瘤合并金屬環嵌頓3例)、斷環殘環10例(最短0.8cm);頸管粘連2例。愛母環、T型環均為位置異常及嵌頓。吉尼環均為尾絲過短或退入宮腔致取環困難。
3 討論
宮內節育器是我國已婚婦女主要避孕措施,而節育器嵌頓、斷裂、異位,絕經期子宮萎縮、宮頸狹窄等原因常導致常規取環發生困難。常規取環手術主要是憑醫師的手感和經驗在盲視下進行,當子宮過度屈曲、合并子宮肌瘤、子宮畸形等情況下,尤其是宮底或宮角深部環嵌頓,盲視下取環鉤不能準確到達手術部位,鉤取困難、拉出受阻,容易造成取環失敗或環斷裂、環殘留,加大取環難度。采用B超監視婦產科手術儀取環,變盲視手術為直觀可視的手術,在超聲引導下,手術器械準確到達手術部位,從而克服了常規取環的盲目性和局限性,明顯提高了取環成功率,降低了手術風險。本組56例多次常規取環失敗患者在B超婦產科手術儀監測下均一次性取環成功,成功率100%,無并發癥發生。B超婦產科手術儀采用微型陰道探頭,術前不用充盈膀胱。陰道探頭隨窺陰器置入陰道,在不影響宮腔操作的同時清晰顯示子宮宮頸及宮內節育器的情況,可實時動態地全程監視取環過程,為取環準確引導定位;尤其手術與B超監測均由手術者單人操作完成,與通常使用的腹部超聲引導下手術比較,不需另請B超醫師監測,既節省人力,又減少了手術醫師和超聲醫師之間在操作上的不同步,使監測與手術更協調,可及時了解子宮腔及節育器情況,及時修正手術操作,從而提高了手術準確性、安全性,減少了盲目操作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和損傷。
綜上所述,采用B超婦產科手術儀監視下取環,針對性強,成功率高,操作簡便易行,常規器械門診操作即可完成,手術費用低,安全可靠,值得基層醫院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單位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吳尚純.降低與宮內節育器放、取操作相關的并發癥.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3,11(4):214~217. 2 潘雪微,毛勁草.超聲引導在節育疑難手術中的應用.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1999,7(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