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泵在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應用的護理體會
韋麗芳 羅桂情
【關鍵詞】 糖尿病;胰島素泵;圍手術期
糖尿病患者合并外科疾病時,外科手術作為一種應激,會加重糖尿病人的機體代謝紊亂,使糖尿病病情加重,造成應激性高血糖狀態,血糖控制困難[1]。為了控制糖尿病應激性高血糖,提高手術的成功率,我院自2006年3月以來,將Minimed 508型胰島素泵用于糖尿病圍手術期病人,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臨床資料本組32例伴糖尿病的圍手術期的病人均符合WHO的糖尿病診斷標準,男20例,女12例,年齡35~72歲。其中膽石癥、膽絞痛發作急診手術5例,其余27例為伴外科情況擇期手術,包括膽石癥11例、股骨頸骨折5例、胃癌3例、右脛骨骨折、白內障、胰體癌、腦出血各2例。全組患者均在圍手術期使用胰島素泵,血糖控制良好,傷口愈合良好,痊愈出院。
1.術前評估
①全身情況:目前病情,意識狀態,血糖,治療,衛生狀況等。②局部情況:了解患者手術部位,需穿刺局部皮膚有無硬結、紅腫、潰瘍等情況。③患者的心理狀況:對疾病和安泵的態度,有無緊張、焦慮等情況。④患者的健康知識情況: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包括飲食控制、運動療法等,術前準備及術后康復訓練等。
2.胰島素泵的安裝
①注射部位:根據手術部位選擇合適的注射部位 ,注射部位盡量與手術部位錯開,以免影響醫師手術,可選用的部位有腹部兩側、大腿外側、上臂外側等。②安裝上泵:準確裝入胰島素泵,排盡注射器和導管內氣泡。病人取平臥位,用75%酒精在注射部位由內向外局部消毒,自然干燥后迅速垂直進針,用醫用透明膠貼好,并妥善固定導管和泵。注意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防止穿刺部位感染,并警惕注射針頭打彎,以免影響藥液輸注。③配合醫師治療,設定胰島素基礎量和餐前量。
3.安泵后的護理
①嚴密監測血糖:采用快速血糖儀,測定三餐前、三餐后2 h和睡前時共7次毛細血管血糖,必要時加測凌晨0時、3時血糖,以供醫師了解血糖動態情況并及時調整胰島素的劑量。②餐前大劑量胰島素的輸注:護理人員必須熟練掌握操作步驟,準確無誤地將胰島素輸入,并密切觀察用藥后反應。③維持胰島素輸注通暢,防止注射部位感染:經常巡視病房,查看導管、泵是否固定妥善,針頭是否脫出,輸注部位有無紅腫、水皰、硬結等,如出現上述情況,應及時更換導管,無特殊者每周更換一次注射部位。④故障的排除:嚴格交接班,每班加強巡視,觀察泵運行是否正常,有無報警信號,同時熟練掌握胰島素泵各種故障的排除。
4.患者的指導
①心理護理:由于患者對胰島素泵缺乏了解,懷疑胰島素泵是否有效以及胰島素量是否足夠,從而產生焦慮心理。此時,護理人員應耐心做好解釋工作,詳細向患者講解泵的治療特點、效果及操作步驟,并給患者提供一些有關胰島素泵的資料,使患者了解到胰島素泵治療能給機體提供一個安全、有效、方便、靈活的治療方法,讓患者消除心理障礙,主動配合治療。②飲食與運動:告知患者用胰島素泵治療后仍需飲食控制和進行適當的運動,以提高治療效果。
5.胰島素放置的指導
胰島素的放置位置若不妥當會直接影響其效價,泵應放在安全的地方,如裝袋背著,或者掛在腰帶上,睡覺時可放在枕頭底下或身邊,或者掛在內褲的松緊帶上。由于連接管道材料特殊,即使打折也不會影響胰島素的輸注,但應避免將泵放置于胸懷部等溫度過高的地方。體會糖尿病患者在圍手術期的血糖控制是治療的難點,以往常規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島素的方法注射胰島素,術前控制血糖過程較長,術中血糖波動大,術后禁食過程中易出現低血糖等缺點。而胰島素泵是符合生理狀態的胰島素輸注方式,能有效解除胰島素抵抗,隨時根據血糖變化調整胰島素用量[2],胰島素泵治療就是模擬生理狀態下胰島素的分泌模式,24 h持續向患者體內輸入基礎量胰島素,進餐的患者可按需輸入餐前量胰島素,使患者的血糖在較短的治療期內接近正常水平。外科圍手術期采用胰島素泵予胰島素治療,有效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有利于圍手術期糖尿病患者手術的及時開展和術后傷口愈合,保證手術成功;全天血糖波動小,術中、術后無感染,無一例發生低血糖。血糖控制穩定,切口按期愈合,從而減少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減輕患者痛苦,減少住院日等。總之,胰島素泵治療是手術期間糖尿病處理上最合理也是最符合生理的方法。要求護理人員在護理中熟練掌握操作程序,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和實施相應的健康指導,可明顯提高治療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質量。胰島素泵又因其使用安全、方便、有效,給臨床治療帶來便利,深受醫務人員及糖尿病患者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