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腹腔鏡聯合手術的體會
陳天宇 黃英 孫偉君
【關鍵詞】 腹腔鏡
【關鍵詞】 腹腔鏡;聯合手術;治療結果
腹腔鏡聯合手術是在一次腹腔鏡手術中同時實施處理2種或2種以上腹部病變手術。我院自2000年以來,開展了27例腹腔鏡聯合手術,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腹腔鏡膽囊切除加闌尾切除術(LC+LA) 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30~82歲,平均(45±16)歲?;颊哂疑细共刻弁床贿m并慢性闌尾炎病史10例,麥氏點疼痛伴膽囊多發性息肉6例,膽囊息肉直徑最大3.0 cm,最小1.0 cm ,在全麻下先常規實施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然后于左下腹戳1孔,套管進腹腔鏡、臍部和右腋前線套管作輔助操作孔,切除闌尾。
1.2 腹腔鏡膽囊切除加附件切除術(LC+LSO)患者4例患膽囊結石1~3年,B超示雙側卵巢囊腫3例,左側卵巢囊腫1例,直徑最大為7 cm,最小為5.5 cm,1例為右側卵巢囊腫直徑為8 cm,術前B超示膽囊多發性息肉,最大直徑為1.5 cm,無右上腹疼痛不適。在全麻下行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再將患者改頭低足高位,利用LC3個戳孔,劍突下套管進腹腔鏡,臍部和右腋前線分別作全輔操作孔,切除卵巢囊腫。
1.3 腹腔鏡膽囊切除+左腎囊腫開窗引流術 患者男,45歲,患膽囊結石3年,行CT檢查發現左腎下極有一約7.5 cm×6 cm× 5.5 cm大小的囊腫,在全麻下行腹腔鏡下膽囊切除,然后于左腹加一5mm的套管,分離出左腎下極囊腫,用剪子于囊腫表面開一小口,再用電凝棒沿囊腫頂邊緣電燒除頂,常規放置引流管。
1.4 腹腔鏡膽囊切除+鞘內子宮切除術 6例女性患者中,年齡43~54歲,平均46歲,均有反復右上腹疼痛史,超聲診斷膽囊結石。其中4例診斷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另外2例病人超聲提示子宮腺肌癥。行婦科檢查示子宮均增大如孕9周大小,質地硬,所有患者均無生育要求。常規全麻下行LC,取截石位,于左、右下腹各做一操作孔,經陰道置宮頸旋切器并固定,擺動子宮,行鞘內子宮切除術。術畢用可吸收線縫合殘留宮頸組織。 2 結果
27例腹腔鏡下聯合手術均獲成功,無1例中轉開腹,無并發癥產生?;颊咝g后最長住院時間為7 d,最短為4 d,平均(5±1)d,與常規LC術后住院時間相比,無明顯延長;腸功能恢復時間最早為6 h,最晚為48 h,平均為(21±3)h,與常規LC術后腸功能恢復時間相比,無明顯延長。大部分患者在術后第1天拔除胃管后進流質飲食,下床活動時間最早為10 h,最晚為36 h,術后患者疼痛輕微,有明顯腹脹者3例,僅有2例要求使用止痛藥。對21例患者出院后常規門診隨訪3~12月,無并發癥產生。
3 討論
隨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開展,經過10年飛速發展,腹腔鏡手術范圍越來越廣,涉及科室越來越多,并且產生了各學科之間聯合,聯合手術在傳統的開腹手術中早已存在,但當兩種或兩種以上腹部病灶相距較遠時,難以在一個腹部切口下開展聯合手術。腹腔鏡手術在腹壁切口較小,創傷輕,靈活機動,即使為聯合切除相距較遠的病灶而增加幾個戳口,也不會明顯增加患者的腹壁創傷和術后戳口疼痛,因而為腹腔鏡聯合手術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條件[1]。我們開展了27例腹腔鏡聯合手術,并觀察其療效,結果表明,有其突出的優越性:①一次麻醉、祛除多種病痛,使多病灶患者受益程度成倍增加;②拓寬手術領域,利于發展普及;③減少重復支出,增加社會效益。腹腔鏡聯合手術可節省重復支出的儀器費,大部分麻醉費、床位費等,其潛在的社會、經濟效益是顯而易見的[1,2]。然而,腹腔鏡聯合手術應遵行外科手術的一切基本準則,聯合手術的各病變要各有手術指征,并且要正確安排手術順序。
綜上所述,只要嚴格掌握腹腔鏡聯合手術的應用指征,遵循外科手術的基本原則,充分發揮其優越性,揚長避短,就能使腹腔鏡聯合手術得到進一步發展并普及。
參 考 文 獻
1.王秋生,鄧紹慶,李思寬,等.腹腔鏡聯合手術[J].中華外科雜志,1997,35:84-88
2.陳訓如,田伏洲,黃大熔,微創膽道外科手術學[ 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0.275-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