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腹腔鏡聯合手術36例護理
劉靖圓 周建興
【關鍵詞】 腹腔鏡;手術;護理
1 臨床資料
200308/200608我院腹腔鏡下行子宮全切+膽囊切除手術11例,卵巢良性腫瘤切除+膽囊切除手術25例,患者年齡42~58(平均48)歲. 術前均明確診斷,術后均經病理檢查確診. 手術均采用全身麻醉,先取頭高足低左側臥位,臍孔上緣垂直作10 mm切口,建立人工氣腹,進鏡探查后,將膽囊切除取出. 縫合鏡孔以外的切口,將患者體位轉換成頭低臀高膀胱截石位,在臍與恥骨聯合中點左右各旁開3 cm作10 mm和5 mm的兩個穿刺孔,分別行子宮全切或卵巢良性腫瘤切除術. 36例患者手術由婦、外科醫師聯合進行,術后因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 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未出現任何并發癥.
2 護理
婦科腫瘤、膽囊結石息肉一般情況下多需兩次手術完成,對患者創傷大、花費多. 腹腔鏡聯合手術的優越性在于術中顯露解剖結構清晰,可全面探查腹腔,不易遺漏合并疾病,同時因創傷小、出血和并發癥少,住院時間短,符合當今微創外科技術發展的潮流.
2.1 術前護理 ① 心理護理. 腹腔鏡聯合手術是一項新技術,由于患者缺乏對它的了解和認識,易產生恐懼心理,疑問和顧慮較多. 因此,術前應多與患者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以消除患者不安的心理,從而獲得患者的最佳配合;② 術前護理. 除常規準備外,合理、預防性地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具有積極意義[1]. 尤其婦科手術是經陰道操作、術后還需長時間保留各種引流管,故術前預防性的應用抗生素就更加重要,同時于術前2 d應采用2 g/L呋喃西林溶液進行陰道沖洗,1次/d.
2.2 術后護理 ① 生命體征監測. 術后對全麻未清醒患者應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以防止窒息. 由于腹腔鏡手術時利用腹腔注入CO2形成人工氣腹,壓力過大時會導致過多的氣體通過微循環進入血液,造成高碳酸血癥[2]. 術后6 h內應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包括心電監護,低流量吸氧,監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等;② 基礎護理. 術后患者8 h無不適,可進食水和流質. 要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以促進血液循環和胃腸功能恢復, 增加肺活量, 減少肺部并發癥,避免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③ 引流管和導尿管護理. 術后應注意觀察引流液量及顏色,保持引流管通暢. 引流管放置時間應根據引流液的多少而定. 患者帶管期間每日應消毒引流口,更換無菌敷料;④ 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 腹腔出血: 術中手術創傷面多可致腹腔內出血,因此,術后應嚴密觀察血壓、脈搏及腹部癥狀與體征,若發現患者出現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速等休克征象時,應及時通知主管醫師并配合主管醫師進行搶救. 膽瘺: 膽瘺是術后常見的并發癥,發生率可達2.7%[3]. 因此,術后應注意切口處是否有膽液滲出,若患者出現腹痛、腹部壓痛、反跳痛、腹肌緊張等情況,應考慮是否有膽瘺致膽汁性腹膜炎的發生. 皮下氣腫及肩背部酸痛: 術后觀察患者腹部、頸部、會陰部皮膚有無腫脹、捻發音,有無皮下氣腫發生, 一般情況下少量氣體可自行吸收消失. 肩背部的酸痛多因殘留于腹腔的CO2刺激雙膈神經引起,在術后3~5 d即可消失,無需特殊處理,同時應向患者講明原因,消除其心理顧慮.
【參考文獻】
[1] 王 靜, 夏恩蘭.婦科腹腔鏡手術預防性抗生素應用探討[J].中國內鏡雜志,2007, 13(2): 118.
[2] 周 紅,沈漢斌,徐立勤,等.腹腔鏡下保脾術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3, 38: 388.
[3] 呂 云.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病人圍術期護理[J]. 基層醫學論壇, 2007, 11(3):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