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直切口小骨窗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114例
朱寶成 肖鵬
【摘要】 目的 觀察直切口小骨窗清除血腫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效果。方法 對114例高血壓腦出血病人行直切口小骨窗清除血腫。結果 按GOS分級評估療效,死亡14例,植物生存12例,重殘18例,中殘44例,良好26例。結論 用直切口小骨窗清除顱內血腫,提高了搶救的成功率及生存質量。
【關鍵詞】 直切口小骨窗;高血壓腦出血超早期
本科自2000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直切口小骨窗清除血腫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114例,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男64例,女50例;年齡43~80歲,平均56歲。均有高血壓病史,發病至入院時間為1~8h。
1.2 影像學檢查
均行頭顱CT檢查顯示腦出血改變。殼核部56例,尾狀殼23例,皮層下22例,丘腦9例,小腦半球4例。血腫量35~50ml者59例,51~70ml者35例,>70ml者20例。
1.3 臨床表現
淺昏迷63例,中度昏迷40例,深昏迷11例。一側瞳孔散大31例,雙側瞳孔散大11例,錐體束征單側陽性59例子,雙側陽性17例,去大腦強直7例。血壓在140~250/90~140mmHg之間。
1.4 手術方法
本組114例病人中,除24例煩躁、嘔吐劇烈患者在全麻下手術,其余90例在局麻加強下行直切口小骨窗清除血腫,手術時間為0.5~2h。方法:根據術前頭顱CT定位、直切口切開頭皮全層,頭皮夾止血,電凝出血點,推開骨膜,鉆孔后擴大骨窗直徑為3~5cm,電凝硬膜血管,星狀切開硬腦膜;于無血管區用腦穿針穿刺證實血腫位置后,切開皮質造瘺達血腫腔,由淺入深緩慢吸除血腫,吸引力不可過大,以免損傷周圍組織,遇有動脈活動出血,可電凝止血;遇有大的血管可用棉布保護以免損傷;對粘連過緊的小血塊,多為原發性出血,可電凝止血,不強求吸除;最大可能清楚血腫后,用生理鹽水沖腫腔至清亮,放置通暢引流管于血腫腔內引流。
2 結果
按GOS分級[1],Ⅰ級:死亡14例;Ⅱ級,植物生存狀12例;Ⅲ級,重殘,需他人照顧,18例;Ⅳ級,中殘,生活能自理,44例;Ⅴ級,良好,成人能工作,學生能上學,26例。
3 討論
高血壓腦出血的基本病理變化,是除因血腫急性膨脹引起腦疝和機械壓迫的局部微血管缺血性痙攣、梗阻、壞死外,還由于血腫分解產物的損害作用,使血腫周圍腦組織由近及遠的發生水腫、變性和壞死[2]。高血壓出血一般在出血后30min左右形成血腫,6h后,緊靠血腫的腦實質開始出現水腫、壞死[3],故為了有效地降低顱內壓,盡早地清除血腫是提高療效、挽救生命的關鍵。許多文獻也報道早期手術療效顯著。筆者認為,臨床上手術時機的選擇往往受到病人就診時間的限制,一般病人入院后一旦確診且有手術指征,則立即手術。本組114 例全部在超早期內完成。筆者體會本方法的主要優點有:(1)大部分患者可在局麻加強化下手術,大大縮短了全麻術前準備時間和減少了全麻帶來的不良反應。(2)手術創傷小,腦損傷最輕,最大限度地減少了醫源性損傷。(3)手術時間短,能迅速清除血腫,解除血腫對腦組織的壓迫。(4)可直視下操作,避免了鉆孔引流的盲目性和血腫清除不徹底及止血不可靠性,故可有效地預防再出血,腦水腫及對腦實質的損害。(5)因祛除部分骨有減壓的作用,同時可避免骨窗過大易引起腦組織移位,腦干被擠壓導致長期昏迷的缺點。術前意識狀態[4]是估計病情預后的重要指示之一,本組死亡14例中有11例術前處于昏迷狀態,昏迷越深,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率也就越高,應高度警惕其發生消化道出血的危險,盡早采取防治措施,避免發生致死性大出血。血壓波動較大的患者,有顱內二次出血致死的風險,所以積極控制血壓及并發癥的預防及處理也是提高手術成功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王忠誠.神經外科學.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3-28.
2 Nehis DG. Experimental intratrerebral hemorrhage;progression of henodynamic changes after production If a spontaneous masslesion. Neurosurgery,1988,23:439-444.
3 Sundt TM JR,poepgras DG,Marsh WR,et al.Saphenousvein bypassgrafts for giant aneurysms and intracranial occlusive disease. Neurosurgery,1986,65(4):439-450.
4 任宇紅,李新江.直切口小骨窗手術清除血腫治療高血壓腦出血.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05,10(2):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