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超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42例臨床報告

佚名

作者:阮能健, 涂小煌, 王烈, 宋京翔

【關鍵詞】 直腸腫瘤; 肛門; 腸系膜; 吻合術,外科

隨著全直腸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技術成為中下段直腸癌切除的金標準,一些低位甚至超低位直腸癌(癌腫距齒狀線距離≤5 cm)患者行直腸低位前切除術成為可能且療效滿意,Miles術已成為低位直腸癌患者的最后選擇[1]。筆者醫院于2004年1月-2006年12月對42例超低位腸癌患者行TME后保肛手術均獲成功,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42例中,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齡(49.4±12.2)歲(26~79歲)。腫瘤位于直腸前壁及側壁31例,位于直腸后壁11例。術前均行CT或MRI、鋇劑灌腸、電子腸鏡檢查確診。腫瘤下緣距齒狀線距離為1.5~5 cm,其中3例距齒狀線<3 cm。腫瘤Dukes分期:A期13例,B期25例,C1期4例。病理組織學分型:腺癌32例,黏液腺癌7例,未分化癌3例。

1.2 方法 采用TME技術,分離全直腸系膜后行雙吻合器或三吻合器技術吻合[2],其中18例術畢在新建直腸內置粗管引流。所有患者術后均行FOLFOX4方案或FOLFOX6方案輔助化療,連續6~9周期,化療期間配合非特異性免疫治療如靜脈點滴胸腺肽、香菇多糖等;其中5例低分化腺癌于化療間隙行放射治療。

1.3 結果 42例均一次手術成功。吻合口距齒狀線≥3 cm者35例,<3 cm者7例(齒狀線不完整、吻合口部分在齒狀線以下者4例)。術后3~4 d恢復肛門排氣。術后1月,大便<5次者4例,5~10次15例,≥10次者23例,術后6月所有患者排便功能基本恢復,大便次數均可控制在<5次,但部分仍需口服止瀉藥物。隨訪3~36月,隨訪率100%。隨訪期內直腸腫瘤復發4例(9.5%),復發時間<術后6月1例,6~12月3例;復發病理類型:黏液腺癌2例,未分化癌2例。發生吻合漏1例,直腸陰道瘺2例,發生時間為術后12,8,11 d,其中2例經保守治療2周后愈合,1例直腸陰道瘺于術后2周行回腸末端造口治療,于術后2月后愈合。

2 討 論

通常認為正常保肛手術要求腫瘤下緣應保持2 cm的切緣,保證齒狀線與肛管黏膜的完整,而直腸低位前切除術要求切除癌腫下緣2 cm后肛直腸環完整,無癌腫浸潤,由此推算,齒狀線以上3 cm內的直腸癌均需行Miles手術。但由于直腸癌主要向直腸系膜內轉移,盆底肌、肛旁很少受侵犯,腫瘤復發的主要部位是吻合口旁的組織,而吻合口復發甚少[34],因此TME手術時腫瘤的下緣可適當縮短至2 cm,甚至1 cm[56]。為避免超低位直腸癌切除與吻合可能存在切緣不夠,筆者對部分患者采用三吻合器技術,即利用兩把直線形縫合器對低位直腸癌患者進行直腸遠殘端切除后,再用圓頭吻合器進行吻合結直腸殘端,兩把直線形縫合器替代單把直線形縫合器和直角鉗鉗夾,有利于術中直腸牽拉,保證腫瘤下緣保持2 cm的切緣和直腸閉合的可靠性,同時避免手術野的污染及不完整的系膜切除。本組中,切緣距腫瘤下緣均≥2 cm、術后切緣病理檢查均為陰性,說明該方法安全可靠。筆者認為只要選擇分化較好(管狀及乳頭狀腺癌)、MRI檢查無直腸系膜內轉移、齒狀線≥2 cm的直腸癌,均可行保肛手術,術后常規結合化療和/或放療等綜合治療可取得同樣療效。

文獻報道,吻合口漏或直腸陰道瘺可能與腫瘤位置低、手術難度大、直腸的分離、殘端閉合以及結直腸吻合等操作容易導致陰道后壁損傷有關[7]。本組2例出現直腸陰道瘺的直腸癌均位于直腸前壁,1例吻合口漏位于直腸側壁。癌腫位于直腸前壁時,分離直腸前壁較后壁難度大,因此本組漏的發生可能與直腸分離時較易損傷直腸腸壁有關。要預防吻合口漏或直腸陰道瘺發生,筆者認為必須重視術中直腸前壁的銳性分離,保證結直腸吻合口兩端的良好血供,吻合口處于無張力狀態以及術后盆底的充分引流,消滅吻合口周圍的殘留間隙。筆者認為術畢在新建直腸腔內置粗管引流可降低吻合口壓力,明顯減少或避免吻發生吻合口漏。當吻合口的漏口較小、臨床癥狀較輕時,可以采用保守治療。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