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分子激光屈光手術個性化切削與常規準分子
何穎穎
【摘要】 目的 比較高度(-6.00D~-9.00D)近視患者準分子激光屈光手術個性化切削與常規準分子術后夜間視力問題發生率,以期獲得更適合高度近視患者的手術方式。方法 利用準分子激光治療儀對756例1512眼高度近視患者進行治療,其中應用個性化切削患者255例為個性化組、常規準分子手術患者501例為常規組,術后12個月觀察有無存在夜間視力問題的并發癥。 結果 手術12個月后隨訪,個性化組出現夜間視力問題(包括眩光、光暈或在夜間對光線過于敏感)。患者7例,常規組出現夜間視力問題患者89例,兩者相比有統計學意義。 結論 高度(-6.00D~-9.00D)近視患者準分子激光屈光手術個性化切削有良好效果,且比常規準分子手術更有優勢,如準確預測性高、出現夜視問題等并發癥少、術后療效好。
【關鍵詞】 準分子激光屈光手術 個性化切削 夜視問題
近年來, 準分子激光屈光手術以其安全、有效等特點,在國內外得到廣泛應用。隨著臨床經驗的不斷積累,對近視及準分子手術認識的不斷深入,以及手術器械的不斷改進,手術效果亦得以不斷提高,在治療近視眼中取得了良好的療效,已成為眼科屈光手術的主流手術。然而,術后患者盡管獲得了較好的視力,仍有部分特別是高度近視患者會抱怨有視物模糊、眩光、夜視力障礙等癥狀,這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術后視覺質量,降低了患者對手術的期望值。如何讓患者從“看得見、看得清”上升到“看得舒服”的更高境界,作者對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本院眼科準分子激光中心接受準分子手術治療的756例1512眼高度近視患者追蹤觀察,隨訪1年總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選擇從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本院眼科準分子激光中心接受準分子手術治療并隨診1年以上的756例1512眼高度(-6.00D~-9.00D)近視患者,男411例,女345例。年齡18~37歲,平均20.9歲。其中應用準分子激光屈光手術個性化切削患者255例為個性化組、常規準分子手術患者501例為常規組,兩組年齡及性別無統計學差異。
1.2術前檢查 包括遠、近裸眼視力、矯正視力(均≥0.5,絕大多數≥1.0),明暗瞳孔、主視眼、角膜橫徑、淚膜破裂時間、眼壓、角膜地形圖檢查、超聲角膜測厚。配戴隱形眼鏡者術前摘鏡2周以上。
1.3分組 按手術方式分為2組: 應用個性化切削患者255例為個性化組、常規準分子手術患者501例為常規組。 1.4術前處理 術前三天滴0.3%鹽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1.5手術方法 按照分組分別行個性化切削及常規準分子手術。
1.6術后處理 術后第一天去除眼罩,觀察角膜瓣復位、愈合及視力情況。滴眼液每周遞減,共4周。
1.7術后檢查 術后1天、6天、1月、3月、6月、1年進行隨訪,觀察裸眼視力、電腦驗光檢查近視及散光度數、角膜地形圖、裂隙燈檢查。
1.8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兩組計數資料間差異采用x2檢驗。
2 結果
2.1術中和術后不良反應術后大部分病人無明顯不適。已剔除有并發癥及視力未達預期要求的患者。
2.2 2組高度近視眼患者手術12個月后隨訪,255例個性化組出現夜間視力問題(包括眩光、光暈或在夜間對光線過于敏感)患者7例,占總數的2.7%;501例常規組出現夜間視力問題89例,17.8%。兩者相比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夜間視力問題是許多高度近視患者常規術后一種較常見的不可避免的癥狀,考慮為高度近視患者夜間瞳孔過大,角膜切削直徑相對較小,此時瞳孔區超出了激光切削區,在切削區邊緣及交界處存在一不平滑的光學界面,屈光度有著明顯的差異,從而形成與中央不等的屈折力及像差所致,是暗環境下瞳孔直徑超過有效光學區直徑所致的球差引起的。但如果要增加光學區直徑,勢必要增加切削深度,也增加了中央島的可能性。夜間眩光使夜間駕駛很危險,殘余的屈光不正,特別是殘余的近視,可加重夜間眩光癥狀。個性化切削近視手術,充分考慮了人眼像差的特征,手術中根據患者自身需要自動調整光斑大小和形狀,輕松完成最復雜的角膜切削,為屈光不正患者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對于追求高質量視覺品質的患者,夜間瞳孔直徑較大者,散光度數較高的患者,可以考慮實施個性化切削近視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