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鏡系統手術圍術期病人心理狀態及心理干預的研究
潘運香 丁冬琴
【關鍵詞】 椎間盤鏡系統;,,心理狀態;,,心理干預
摘要:目的 研究對椎間盤鏡系統Microendoscopic Disectomy(MED)手術圍術期病人進行心理干預后對手術效果的影響。方法隨機選擇MED術圍術期病人300例,干預組和對照組各150例,入院時兩組均采用心理衛生自評表(SCL90)進行心理狀態調查評估,干預組進行心理干預,術后第5天再次采用心理衛生自評表(SCL90)進行心理狀態調查評估,統計數據,進行效果比較。結果干預組患者的圍術期負性情緒如軀體化、焦慮、抑郁、恐懼呈現明顯降低趨勢,軀體化、抑郁、焦慮、恐懼和睡眠等因子分術后第5天統計干預組明顯優于對照組,而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和偏執也有一定的差異。結論專業人員持續多日“一對一”地對干預組實施心理干預,使患者明顯緩解了緊張情緒,降低了對手術的恐懼程度,消除了顧慮,使病人順利度過手術難關,取得了最佳手術效果,增加了手術后康復的信心。
關鍵詞:椎間盤鏡系統; 心理狀態; 心理干預
湖北省黃石市二醫院骨科針對椎間盤鏡系統難以處理腰椎間盤突出癥合并后縱韌帶鈣化及錐體后緣骨贅增生的問題,已完成椎間盤鏡系統輔助器械研制和椎間盤鏡系統輔助器械及改良方法的拓展研究等課題。在此基礎上,針對患者存在的對接受手術的顧慮較多,擔心手術帶來疼痛,害怕手術會損傷神經而致癱瘓,對手術缺乏了解,感到恐懼,尤其是術后手術部位水腫消除前癥狀沒有明顯減輕時,患者不理解,出現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進行了MED術圍手術期病人心理狀態及心理干預的研究,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報道如下。
1 研究對象
隨機選擇MED術圍術期病人300例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150例,男81例,女69例;對照組150例,男85例,女65例。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程、病情分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異無顯著性意義,具有可比性。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采用NOSIMH心理衛生自評表(SCL90)將MED術圍術期病人心理狀態分兩組進行調查評估,進行數據統計分析。(SCL90)分為5級評分(從0~4級),0=沒有,1=很輕,2=中等,3=偏重,4=嚴重。SCL90有90個項目,包括9個因子: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等。另外附加項可作為第10因子主要反映睡眠。每一個因子反映出病人的某方面癥狀痛苦情況,通過因子分可了解癥狀分布特點 , 因子分=組成某一個因子的各項目總分 組成某一個因子的項目數。陽性項目數是指評為1~4分的項目數。
2.2 評定時間 參與心理治療的護士對隨機選擇的300例準備做MED術的患者在入院時進行心理狀態調查評估1次,手術室護士同時進行術前訪視,對干預組進行圍術期心理干預后,術后第5天對干預組和對照組再進行心理狀態調查評估1次。統計數據,進行效果比較。
2.3 評定方法研究前先對研究人員進行培訓,并對量表的使用進行一致性檢驗(r=0.92),在研究過程中由研究人員親自調查詢問填寫量表。療效評定均采用雙盲法,在所有病人進行心理干預前后均請另外的心理治療護士調查詢問填寫量表進行療效評定。
2.4 統計方法采用SPSS 12.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統計方法為百分比,t檢驗。
2.5 SCL90的因子分常模比較分析客觀地評價MED術圍術期病人心理狀態及心理干預的效果。
3 課題實施
根據NOSIMH心理衛生自評表(SCL90)調查的資料評估MED術圍術期病人心理狀態,并對MED術圍術期病人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本研究采取“一對一”的個體干預形式,所有干預均由研究者實施,確定干預對象后,每天予以1次心理干預,30 min/次,一般從術前2 d至術后5 d,出院后酌情電話跟蹤干預。干預措施:
3.1 建立信任的護患關系①認真傾聽:首先要熱情接待患者,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及主要臨床癥狀,引導患者說出自己的希望、要求、痛苦和郁悶;②積極關注、真誠可信:耐心傾聽患者的敘述,并做出適當的反應,告知患者可以獲得哪些幫助和解答,指導患者積極適應周邊環境、人員、制度等,使患者感到治療者的真誠與關愛,尊重和溫暖,增強其安全感、信任感和治愈疾病的信心,使其能積極地參與治療,與醫務人員充分合作;③共情:設身處地的去體會病人的感受,體驗病人的內心世界,感受并理解患者,以言語準確地表達對求治者內心體驗的理解,尊重和關注患者的愿望,引導患者對內心體驗做進一步思考,激發患者自身的潛力。
3.2 建立合理的認知和良好的社會支持①糾正患者的不良認知,幫助患者認識到過高地估計危險,低估自己應付危險環境的能力,使危險度增高,從而出現緊張、恐懼、焦慮、抑制等負性情緒。研究人員要幫助患者糾正其認知過程中所存在的自我貶低的思維方式,改善其不良心境。向患者提供正確的信息,糾正其認知過程中的錯誤內容,個體的期望值應該適當,建立良好的健康價值觀念,以緩解負性情緒和精神病理癥狀。②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對家屬進行疾病相關知識及護理技能培訓,使家屬積極配合心理治療,幫助患者建立與家人的密切關系,鼓勵患者多與家人朋友及其他患者溝通,如實表達內心需求,同時幫助患者提高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 。
3.3 針對患者負性情緒的干預
3.3.1 針對焦慮的干預針對患者擔心手術帶來疼痛,害怕手術會損傷神經而致癱瘓,研究者對其介紹椎間盤鏡系統的先進性和安全性,對其介紹施術醫生的精湛技術,并介紹本病區已經施行MED術的病人,使其相互交流經驗和感受。提供手術治療的有關信息,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尊重病人的知情權,讓他們了解疾病的危害性、手術方法、手術效果。使病人對該手術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消除顧慮,增強信心和對醫生的信任。評估病人對術前健康教育的理解程度,及時調整心理干預的方法。應用行為控制技術,及時減輕病人的術前焦慮。方法有:①松弛療法:指導病人按步驟依次放松全身各組肌肉,例如手指手掌手腕前臂肘臂肩等,為了讓病人獲得“松弛”的體驗,并達到更理想的松弛,要指導他們先收縮肌肉,自行放松,治療時讓病人調整呼吸,以增強松弛的效果。練習放松,深呼吸,有效咳嗽來對抗術前焦慮;②示范法,即讓病人學習手術效果良好的病人是如何克服術前焦慮恐懼而取得最好的手術效果的,掌握一些戰勝術前的焦慮的方法 。一般可請手術成功的病人介紹經驗,讓其相互交流經驗和感受等,使其信服。針對患者術后因麻醉所至排便困難引起的焦慮則要及時對癥處理。
3.3.2 針對失眠的干預手術前因焦慮和恐懼,多數患者均出現睡眠障礙,尤其是術前晚,讓患者進行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或采用言語暗示加視覺刺激 ,言語暗示加聽覺刺激,言語暗示加皮膚感覺刺激幫助患者入睡。
3.3.3 針對抑郁的干預患者病程長,經過反復的保守治療不見好轉,消沉悲觀,情緒低落,對前途悲觀失望,自我評價降低,缺乏自信,尤其術后手術部位腫脹沒有消退,癥狀無明顯改善時更是擔憂。給與患者鼓勵、支持,幫助患者認識自己的生存價值,向患者解釋所患疾病的性質,癥狀無明顯減輕的原因是術后手術部位的水腫沒有消退,介紹手術成功的程度,消除患者的負性情緒,以正確的態度對待疾病,配合醫生認真執行治療,配合護理,癥狀一定會消除,打消病人的顧慮。病人擔心術后復發的心理干預:向病人及家屬介紹術后康復訓練的計劃,指導其訓練。囑病人術后半月內多臥床休息,半年內避免負重,盡量少彎腰 、久站和久坐。建立病人檔案定期進行隨訪,了解病人康復情況。
3.3.4 針對恐懼的干預病人對手術缺乏了解,顧慮重重因整個手術過程病人都是清醒狀態,對手術室環境陌生,對一個人將要躺在手術室里接受手術感到恐懼;對手術器械恐懼,對手術室工作人員的技術,責任心和態度缺乏了解;病人有孤獨無助的感覺,擔心醫護人員敷衍了事,影響手術效果。因此醫護人員的一言一行均要謹慎。手術室的環境應保持整潔寂靜,切忌驚慌失措,大聲喊叫,談笑風生,以免產生消極作用,造成病人緊張或恐懼。手術室護士自接到病人的那一刻起,必須態度和藹,熱情的向病人介紹手術室的環境,耐心地向病人解釋手術過程,介紹麻醉師的情況,主刀醫生的精湛醫術、設備的先進和精良以及手術護士的情況,讓病人感到尊重與溫暖,打消病人的顧慮。醫護人員動作要輕穩,不要造成過大的響聲使病人害怕。可采用音樂治療,播放輕音樂,讓病人在不知不覺中做完手術。
4 結果
本研究同時從原因和狀態入手,關注患者圍術期的整個心理過程進行干預,尤其是專業人員持續多日“一對一”地實施心理干預,使患者明顯緩解了緊張情緒,降低了對手術的恐懼程度,消除了顧慮,使病人順利度過手術難關,取得了最佳手術效果。療效判定按MeNab標準 :優:無痛,活動自如;良:偶背或腿痛,不影響其正常工作和生活;可,間斷性疼痛致功能障礙,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但功能得到改善;差:疼痛無減輕,功能無明顯改善或未改善,需再次手術。參照MeNab標準干預組優良率比對照組提高了3.3%,見表1,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說明我們開展的MED術圍術期病人心理狀態及心理干預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5 結論
無論何種手術對病人都是比較強烈的應急刺激,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反應,嚴重的消極反應可直接影響手術效果和并發癥的發生。同時針對狀態和原因的心理干預模式可明顯地降低患者圍術期各種負性情緒,尤其對軀體化、焦慮、憂郁、恐懼和睡眠的影響大。從表2可知干預組因子均分接近正常成人SCL90的因子分常模,而對照組因子分明顯高于常模因子分,干預組與對照組SCL-90的因子均分比較。
表1 兩組手術效果比較(略)
表2 SCL90各因子均分與正常成人常模的比較(略)
表3 干預組與對照組SCL90中因子分大于或等于2分者比較(略)
有顯著差異(P<0.01)。
從表2可知,經連續采用針對性心理干預后,干預組患者的圍術期負性情緒呈現明顯降低趨勢,其中軀體化、抑郁、焦慮和恐懼等因子分術后第5天統計干預組明顯優于對照組,有顯著差異(P<0.01),而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和偏執也有統計學差異(P<0.01),而精神病性無明顯統計學差異,為避免醫療糾紛排除有精神病性癥狀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行MED術,故本研究沒有選擇此類患者。入院時兩組病人的心理狀態統計無顯著差異。參照有關標準,本文SCL90的因子中只要有一個因子的得分大于或等于2分者,則被認為被試者可能有中度以上的心理衛生問題。干預組與對照組比較,調查檢出有中度以上的心理衛生問題(因子分大于或等于2分者),干預組明顯少于對照組,見表3。臨床證明開展的MED術圍術期病人心理狀態及心理干預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減輕了病人的消極心理反應程度,有效地緩解了手術患者的負性情緒。同時采取對家屬進行短期心里科普知識培訓,傳授相關護理技能,術后康復訓練,定期電話隨訪,對患者進行認知及技巧訓練和心理疏導,進一步增加了手術后康復的信心。
參考文獻:
[1] 戴曉陽.護理心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1.
[2] 王長虹,叢 中.臨床心理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142.
[3] 陳 瑤,鄧光輝,劉曉虹,等.手術患者心理干預模式及其效果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4):298.
[4] Macnab I. Negative disc exploration.A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nerveroot involvement in sixty-eight patients.J Am Acad Orthop Surg(Am),1971,53: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