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乳腺癌手術并發癥的原因和防治
張雪松
【摘要】乳腺癌是我國婦女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幾年來,外科治療乳腺癌手術范圍多傾向簡單化和縮小化,并采取多元化的綜合治療。本文從皮下積液、切口皮緣及皮瓣壞死、切口感染、出血、腋窩血管神經結構的損傷、患側上肢水腫、瘢痕攣縮影響肩關節活動、氣胸方面詳細總結了病因和預防。
【關鍵詞】乳腺癌并發癥;原因;預防
乳腺癌是我國婦女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占全身各種惡性腫瘤的7%~10%,并呈上升趨勢。近幾年來外科治療乳腺癌手術范圍多傾向簡單化和縮小化,并采取多元化的綜合治療。本文從皮下積液、切口皮緣及皮瓣壞死、切口感染、出血、腋窩血管神經結構的損傷、患側上肢水腫、瘢痕攣縮影響肩關節活動、氣胸方面詳細總結了病因和預防。
一、皮下積液
由于乳房手術造成的創面較大,術后極易發生皮瓣與胸壁之間或與腋窩之間積液,一般發生于術后1周內。
1.原因:(1)引流不暢;引流管過細,側孔少,放置位置不當,術后包扎過緊或加壓不均勻影響引流,可形成分格積液。(2)淋巴液滲出過多。(3)組織未及時愈合。(4)術中創面止血不徹底.(5)合并感染。(6)引流管拔除過早。(7)皮瓣保留不適度。
2.治療:(1)如在引流管拔除前出現積液,多由于引流管堵塞漸閉所致,或由于包扎過緊壓迫引流管。可用生理鹽水沖洗,適當調整引流管位置,轉動引流管,適當放松加壓包扎的胸帶。(2)如拔管后發生的皮下積液,可根據積液量的多少做相應處置。少量可不需要處理,可讓其自然吸收,積液較大時(>50毫升)可拆除一針縫線或低位切開引流,必要時可接負壓吸引。
3.預防:(1)術中仔細操作,嚴格止血,切斷的組織盡量結扎,尤其是腋窩處盡量將淋巴管結扎,而不用電刀灼段。(2)適度保留皮瓣,要做到縫合無張力;若皮瓣過多,應適度切除。(3)保持引流通暢:引流管內徑0、5厘米以上一般就能滿足要求,側孔最少3個以上,引流管置于低位。為充分引流可置二根引流管,一根置于腋窩,一根置于胸前皮瓣下部。引流管一般術后5天左右拔除。注意持續性負壓吸引于術后2~3天停止。引流管要適當沖洗、調整,使其保持通暢。(4)局部加壓包扎:包扎要均勻,尤應注意腋窩及鎖骨下區不留空隙。另外創面包扎前可采用大注射器反復抽吸各引流管,將皮瓣內的積血、積液、積氣排空,使皮瓣與胸壁貼合后再包扎。(5)避免過早的肩部及上肢大范圍活動,術后2周內應避免上肢及肩部的大范圍活動,尤其是術后1周內應盡量保持制動。
二、切口皮緣及皮瓣壞死
皮瓣壞死后需1~2月方可愈合,拖延了手術后的放、化療時間,影響乳腺癌治療效果。
1.原因:主要為皮瓣血運障礙所致。(1)皮瓣分離過薄,破壞了真皮下血管網,尤其是用電刀。(2)皮瓣分離范圍過大,使皮瓣邊緣血運較差。(3)切除過多的皮膚,使皮瓣縫合張力過大。(4)術后加壓包扎過緊。(5)皮瓣下積液,積血繼發感染。(6)皮瓣過厚,脂肪液化壞死及皮下積液。
2.預防:(1)皮瓣游離不宜太薄太大,皮下應保留適量脂肪組織,皮瓣分離應在皮膚與淺筋膜淺層進行。皮瓣自切口至四周要逐漸變厚,這樣可保存皮下毛細血管網。(2)避免皮瓣縫合時張力過大:乳癌根治術一般要求梭形切口,兩切緣距癌腫邊緣5厘米。如縫合時皮膚張力過大難以縫合,可采取下列措施①增大皮瓣范圍。②在兩側皮瓣做一些減張切口。③做旋轉皮瓣。④皮膚游離移植。(3)術后合理加壓包扎,創口包扎要松緊適度,切口用大紗布封閉后,通常采用無菌小紗布均勻覆蓋于病側胸壁和腋窩,再用胸帶或彈力網固定。(4)保持引流通暢,避免積液及感染。(5)采用橫梭形切口,不影響腋窩和鎖骨區淋巴清掃,手術后瘢痕小,不影響上肢活動。 三、切口感染
乳腺癌手術后切口感染很少發生,但切口感染可明顯增加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的發病率。
1.原因:未嚴格按無菌術操作,手術操作粗暴,組織損傷大或其它感染灶存在。與乳房手術相關因素:皮瓣壞死裂開,皮下積液、積血。
2.預防:(1)注意引流情況及體溫變化。(2)無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素。(3)局部理療,酒精濕敷,如膿腫應及時切開引流。
四、出血
乳房切除術出血不多見,發病率1%~4%.
1.原因:活動小出血點未認真止血,較大血管結扎不牢,術前行化療或使用激素及其他原因致凝血機制障礙。
2.預防:使用電刀可明顯減少術中出血,對腋窩部及較大血管止血不宜用電刀,應行結扎或縫扎;手術結束前術區沖洗后再次全面止血。
五、腋窩血管神經結構的損傷
乳腺癌根治術中腋窩組織清除為手術關鍵,因此對重要的神經血管結構,應小心操作避免損傷。
1.腋靜脈損傷:手術操作粗暴,用力牽拉。在層次不清的情況下用銳器分離。結扎腋靜脈分支時過分牽拉。若腋靜脈已損傷,可將血管遠近端阻斷后用5~0損傷血管線縫合裂口或行端端吻合。
2.肋間臂神經損傷:解剖腋窩時切斷肋間臂神經或術后瘢痕牽拉。術中仔細操作避免損傷,若不影響手術盡可能不予切斷。
六、患側上肢水腫
乳腺癌根治術后50%~70%的患者發生同側上肢淋巴水腫,但只有10%的患者較嚴重并影響功能。
1.原因:(1)手術后淋巴引流障礙。(2)術中靜脈損傷導致靜脈狹窄或血栓形成。(3)術后積液,感染,放療均可加重淋巴管的閉塞及破壞。(4)術后上肢損傷,感染引起淋巴管炎。(5)上肢靜脈化療引起靜脈炎。(6)手術造成交感神經纖維損傷。(7)日曬,高溫,過分活動。(8)腋部加壓包扎過緊影響上肢靜脈回流。(9)術后放射治療。(10)合并高血壓或腫瘤復發。
2.預防:(1)手術操作盡量輕柔,尤其是保護也靜脈和頭靜脈不受損失。(2)腋淋巴結清除不宜超過腋靜脈上緣。(3)避免高溫,上肢損傷感染及過多日曬。(4)早期上肢和肩部活動。(5)術后不宜包扎過緊,避免切口積血,積液,皮瓣壞死及感染。(6)對中度及重度水腫可行按摩,彈力繃帶包扎,適當用利尿劑并低鹽飲食。
七、瘢痕攣縮影響肩關節活動
1.原因:患者為瘢痕體質,因貧血,低蛋白,糖尿病等時切口延期愈合;切口選擇不當造成瘢痕攣縮影響肩關節活動。
2.防治:(1)切口盡量不選擇在肩關節及腋窩處。(2)操作輕柔減少組織損傷,預防感染,糾正全身狀態。(3)術后早期行上肢功能鍛煉(術后2周開始)。
對以形成明顯瘢痕可行理療,按摩,瘢痕內注射潑尼松龍促進瘢痕軟化吸收。
八、氣胸
1.原因:胸壁止血時,用尖的止血鉗向肋間夾出血點時刺破胸膜,電凝火花太大損傷胸膜。
2.防治:在處理胸肌附著點應先鉗夾后切斷,以避免血管回縮強行止血損傷胸膜,對較大血管出血避免用電凝止血;用電刀切割胸肌附著點要慎重。若術后發現氣胸,常需用胸腔閉式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