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老年人心臟直視手術后的監護
薛衛斌 楊秀玲 鄭霄
【關鍵詞】 老年患者
關鍵詞: 老年患者;監護
0 引言
老年人心臟直視手術有一定特殊性.總結對這類患者的術后監護,對提高醫療質量甚為重要.1996~1999年我科對91例老年患者施行了心臟直視手術,現將術后監護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91(男64,女27)例,年齡60~81(平均70.5)歲,冠狀動脈架橋術(CABG)45例,二尖瓣置換術34例,左房粘液瘤摘除5例,其它心臟手術7例.術前心功能大多數為Ⅲ級,Ⅳ級11例,主要合并癥有:糖尿病8例,高血壓26例,半數以上患者均伴有輕、中度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術后并發癥有:呼吸功能不全6例,低心排4例,高血壓3例,心律紊亂13例,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及營養不良各2例,死亡7例,死亡率為6.3%.
2 討論
老年患者多伴有其他疾病,術后并發癥和死亡率較一般患者高,做好術后監護是手術成功的重要環節.
2.1 呼吸道管理
老年患者常有肺功能障礙,術前加強肺功能鍛煉,使肺泡充分擴張,并給于改善呼吸功能的藥物及霧化治療,術后機械通氣時間比一般患者長,且采用高頻率(不超過18次?min-1 )小潮氣量通氣加呼氣末正壓通氣(PEEP),充分濕化,對阻塞性肺部病變者,用間斷正壓呼吸,合并支氣管痙攣時,iv氨茶堿0.25g.老年人PaO 2 一般偏低,只要在吸入氧濃度(FIO2 )0.4時PaO 2 >10.64kPa(80mmHg),PCO2 <7.32kPa(55mmHg),就可以停機過渡,觀察1~2h,自主呼吸在30次?min-1 以下,循環穩定,咳嗽反射良好,徹底抽痰后拔除氣管插管,低氧血癥患者早期行氣管切開,給予有效氧療,防止呼吸道感染.
2.2 控制圍術期高血壓
老年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術后因疼痛易引起血壓波動,術后要減少引起高血壓的因素.在血容量穩定時,早期應用血管擴張劑,因老年人對藥物的廓清率和保持機體內環境穩定的機制減弱,常出現明顯的持續時間較長的藥物效應,護理上必須給予高度重視.
2.3 治療低心排綜合癥,維持心功能穩定
老年人易發生心功能不全,甚至低心排綜合征,術前加強強心、保護心肌治療.術中常規置Swan-Ganz導管監測CO,CI,CVP,PCWP等及血壓監測,觀察四肢末稍循環、尿量變化.對于CABG的患者,每日做全導聯心電圖,觀察心肌供血是否改善及有無心律失常的發生.老年患者術后常出現心率慢,對心律慢者給予小量多巴胺,異丙腎上腺素,必要時起搏器起搏.
2.4 加強營養支持
老年患者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調節能力差,利尿劑的使用易發生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及營養不良,對術后康復十分不利,同時老年患者葡萄糖耐量對胰島素反應降低,葡萄糖腎閥增加,注意監測電解質及血糖變化,盡早給予營養支持.
2.5 加強護理,預防各種感染
在做好基礎護理同時注意心理護理,早期拔除各種管道,給予必要的肢體被動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