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腹腔鏡在子宮肌瘤患者手術中的療效

佚名

摘要:目的:探討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和彭州市人民醫院2010年2月~2011年1月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共35例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35例患者手術均獲成功,無中轉開腹。平均手術時間(65±20)min。術后恢復良好,無感染、出血及盆腔臟器損傷等嚴重并發癥。術后1個月復查陰道切口愈合良好,平均隨訪(6±3)個月,B超檢查子宮形態規整,肌層回聲均質,內膜線居中,未發現肌瘤。結論: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點,是一種安全有效保留子宮的微創手術方法。

關鍵詞:腹腔鏡;子宮肌瘤;子宮肌瘤剔除術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多見于30~50歲婦女[1]。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剔除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留子宮,是近年來在婦科臨床逐步普及和應用的一種微創手術,具有出血少、損傷小、恢復快、并發癥少、住院時間短等優點[2]?,F收集我院和彭州市人民醫院2010年2月~2011年1月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35例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資料,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行子宮肌瘤剔除術35例,年齡最小30歲,最大57歲,平均40.2歲。全部病例均為術前B超確診,其中肌壁間肌瘤22例,漿膜下肌瘤10例,粘膜下肌瘤3例,肌瘤直徑最小2.5cm,最大6.1cm,平均(2.8±1.5)cm,最多肌瘤數12個,單發肌瘤21例,多發肌瘤14例,無嚴重盆腔粘連,子宮大小均<孕12周。 1.2方法 1.2.1術前準備 術前進行血、尿、便常規檢查,凝血象及肝腎功能、生化、血糖檢查,乙肝、艾滋病及梅毒抗體檢查;行腹部B超、X線透視及心電圖等。按傳統婦科剖腹手術范圍備皮,即上自劍突下,兩側至腋中線,下達陰阜和大腿上1/3處毛發。術前24h禁食豆類、牛奶等易產氣食物,術前12h禁食、禁水,術前晚及術晨分別給予甘油灌腸劑1支。術前行離子水陰道沖洗2次/d或用0.5%碘伏陰道擦拭1次/d,連續2-3 d。 1.2.2手術方法 采用氣管插管全麻,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規消毒鋪巾,陰道內放置舉宮器,于臍環上緣切開10cm,用氣腹針穿刺進入腹腔后充入CO2氣體建立人工氣腹,壓力維持在10~15mmHg。用10mm套管針穿刺至鏡頭入腹腔,電視腹腔鏡監視下于下腹兩側相當于麥氏點處穿刺,分別置入5mm及10mm套管針,常規檢查子宮、附件及宮腔情況,探查子宮肌瘤部位、大小及數量。調整頭低臀高位20°~30°,用長穿刺針頭在瘤體與子宮肌層交界處注射垂體后葉素12U稀釋液,采用單極電凝勾縱行或橫行切開肌瘤假包膜,暴露肌瘤核組織,用大抓鉗夾持肌瘤核旋轉牽拉,電凝假包膜與瘤核間的血管,用1號微喬線縫扎止血,較小切口行8字縫合,較大切口行(全層)連續縫合,徹底止血,恢復子宮形態。用電動碎宮器旋切取出切除的肌瘤,沖洗腹腔,拔管并縫合各穿刺口。 1.2.3術后處理 術后常規靜脈滴注抗生素48h,術后6h進半流質,術后24h取陰道紗布并拔除導尿管。 2.結 果 35例患者手術均獲成功,無中轉開腹。手術時間50~170min,平均(65±20)min。術中出血量40~110ml。患者術后24h內拔除尿管并下床活動,肛門排氣時間12~28h,平均22.5h。術后恢復良好,無感染、出血及盆腔臟器損傷等嚴重并發癥。平均住院5.5d。術后1個月復查陰道切口愈合良好,平均隨訪(6±3)個月,B超檢查子宮形態規整,肌層回聲均質,內膜線居中,未發現肌瘤。 3.討 論 1.3.1病理機制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在生育年齡婦女中其發生率為20%~50%[1],并且隨年齡的增加呈上升趨勢,其主要癥狀以陰道不規則出血,經量增多,經期延長,腹部觸及腫物及壓迫癥狀為等多見,如發生蒂扭轉或其他情況時可引起疼痛,以多發性子宮肌瘤常見。子宮肌瘤確切的發病因素尚不清楚,一般認為其發生和生長與雌激素長期刺激有關。 1.3.2手術指針 子宮肌瘤是否采用手術治療,取決于患者癥狀、子宮肌瘤的生長速度及患者的生育狀態[3]。腹腔鏡可直接觀察子宮內情況,不但能精確診斷子宮肌瘤,而且可以代替傳統開腹治愈子宮肌瘤引起的良性出血,特別對于未生育者,通過施行腹腔鏡可作出明確診斷并同時施行手術,可保留生育能力。由于腹腔鏡照明深入手術野,視野開闊清晰,可窺視整個盆腹腔,使病灶得以徹底清除,且術中棉墊、拉鉤、術者手掌等均不進入腹腔,可減少臟器被膜損傷及臟器功能的干擾[4]。術后盆腔粘連機會減少,疼痛輕,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快,進食時間及下床活動時間提早,可防止肺部感染、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癥的發生。與傳統的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具有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住院時間短、腹壁無明顯疤痕等優點,同時保留了患者月經和生育功能,保持了盆底解剖結構的完整性,對下丘腦-垂體-卵巢-子宮軸的影響很小,有利于術后患者的身心健康[5]。腹腔鏡下肌瘤剔除的手術指征[6]:漿膜下肌瘤以及中等大小的單發肌壁間肌瘤(單發或多發子宮漿膜下肌瘤,肌瘤最大直徑≤10cm,帶蒂肌瘤最為適宜;單發或多發子宮肌壁間肌瘤,肌瘤直徑最小>I4cm,最大≤10cm;多發肌瘤者肌瘤數量≤10個),術前已除外肌瘤惡變之可能。由于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不能象開腹手術一樣可觸摸子宮發現較小的肌瘤,因此,術前應進行B超檢查以了解肌瘤的數目、大小和部位,把握好手術指征,選擇肌瘤直徑<10cm、肌瘤個數≤5個的病例,效果較好[6]。肌瘤過大影響創面的止血縫合,數目過多易導致剔除不完整,肌壁間創傷過多。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