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健康教育在腦卒中患者整體護理中的效果評價
黃麗華
【摘要】目的 探討健康教育在腦卒中患者整體護理中的效果評價。方法 隨機選擇2004年6月-2009年12月腦卒中住院病人320例,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系統性健康教育,分析效果及評價結局。結果 病人及家屬對實施健康教育滿意度100%,知曉率95%。住院期間及治愈出院病人復發率低,早期功能鍛煉可預防肢體畸形,促進功能恢復,降低致殘率。結論 對腦卒中患者及家屬進行系統性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對診療的依從性和能動性,達到減少疾病復發,降低致殘率,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腦卒中 健康教育 整體護理
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1],如何開展高質量保健服務的健康,普及宣傳衛生科學知識,滿足腦卒中病人健康需求,在當今社會愈來愈受到重視,腦卒中發病急驟,恢復較慢且遺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生活能力,并增加了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因此對腦卒中住院病人開展健康教育指導具有重要意義。自我科開展整體護理以來,以腦卒中住院病人和家屬為對象,通過護理人員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過程,使病人了解和增進健康知識,使其持為有利于向健康方向發展,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有效地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促進病人健康重視對病人及家屬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隨機選擇2004年6月-2009年12月腦卒中住院病人320例,男182例,女138例,年齡45-82歲,65歲以上217例;腦出血128例,腦梗塞192例,臨床診斷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次腦出血病會議通過的診斷標準[2],并經顱腦CT或MRI證實。254例有不同程度的肢體活動障礙,38例有語言障礙106例有意識障礙。均按照以下健康教育方法實施整體護理。
1.2 健康教育的方法
1.2.1 常規教育:分三部分完成,第一部分是病人入院后,介紹醫院的環境、主管醫生、主管護士及有關住院規章制度;第二部分是病人的診斷、治療方法(包括主要藥物的名稱、作用及不良反應),護理要點(操作示范)、飲食、配合治療的注意事項和重要性;第三部分是健康教育,幫助病人進行功能鍛煉,操作示范,指導家屬協助,出院指導,鼓勵病人培養良好生活習慣,不要過度勞累,合理飲食,戒煙酒,重新樹立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防止產生悲觀情緒,發放出院指導手冊,記錄注意事項、出院帶藥的用法、隨訪時間和咨詢電話,保證健康教育的延續。
1.2.2 語言教育:腦卒中病人絕大部分是老年人,文化層次低,接受能力差,記憶力差,易遺忘,我們對病人家屬反復講解疾病的有關知識,才能過到教育的目的,對于語言障礙的病人,我們指導家屬經常對病人進行語言刺激,教說一些單字,在病人耳邊放置小型收錄機,播放一些預先錄制的單字磁帶,根據病人愛好,播放一些音樂、粵曲或本地客家山歌等。
1.2.3 文字教育:將一些共通性的資料整理面冊,或以處方形式交給病人及家屬閱讀、討論,他們可根據自己的時間和興趣有目的學習和記憶。如腦卒中病人的食譜基本相同,我們就把應該多選擇的食物和不宜選擇的食物分別寫出來,制作成處方形式發給病人。又如語言障礙的病人,我們制作一些簡單的文字卡,教病人閱讀;也可選擇文字溝通方法,本組有38例語言障礙病人,其中30例病人能順利地與家屬進行交流。
1.2.4 示教教育:對一些技術性操作,我們先示范,后讓其練習,并檢查是否掌握。
如為昏迷病人翻身拍背,為偏癱肢體作被動活動,按摩,介紹早期肢體活動的好處,為預防病人便秘而作腹部方法按摩等;另對長期昏迷或吞咽困難的病人,回家后仍需鼻飼飲食,我們將胃管的護理和鼻飼方法教給家屬,對于尿失禁使用接尿器的病人,我們將使用方法和會陰部的護理教給家屬,為預防一些并發癥應采取的相應措施等。 1.2.5 隨機教育:內科病人病情危重,昏迷、偏癱病人多,護理工作量大,治療任務多,時間緊湊。在工作中,我們充分利用晨間護理、整理床鋪時,巡視病人及進行護理操作等時機邊做操作,邊與病人或家屬交談,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解決。
1.2.6 預見性教育:我們對專科護理中共同性問題,進行預見性教育。如蛛網膜下腔出血易在一個月內復發,故囑病人需臥床一個月,并保持情緒穩定;腦卒中發病后腦水腫高峰期為一周,腦水腫高峰期會出現的病情可能變化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等,均向病人及家屬交代清楚,讓他們有思想準備。通過預見性教育,可使病人很好地配合治療,順利地度過難關,對病情發生變化時,不會過度慌張,同時,能及早發現并發癥、及早治療。
2 結果
通過對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本組病人對實施健康教育滿意度100%,知曉率95%;治愈出院(腦水腫基本消退,神志清楚)232例,2年內復發12例,占5.17%,3-4年內復發32例,占13.8%;蛛網膜下腔出血26例,有3例因不配合治療,擅自起床活動而復發,其余均治愈出院。
3 討論
健康教育是“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主要組成部分,以使人們排除陳舊、不利于健康的生活習慣,建立有益于健康的行為,消除危險因素,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對健康的需求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存質量[3]。
腦卒中是指腦動脈循環障礙(出血或梗塞)而造成病人以運動障為主的神經功能缺損性疾病。腦是生命中樞,是生命活動的根源,由于病變部位不同,易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約有三分之一病人需要臥床,生活自理能力缺陷,恢復比較緩慢,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很大負擔,病人和家屬容易悲觀失望,甚至放棄治療。對一些長期臥床病人,如果護理不當,容易并發肺炎,泌尿系感染和皮膚感染,給生命帶來威脅。腦卒中病人活動障礙、意識障礙、語言障礙、情緒不穩定、頭暈、頭痛、思維不清晰,對外界淡漠,大部分為老年人,文化層次低,難于溝通,需要一對一地進行教育,由于病人記憶力差,需反復多次進行教育。
一個完整的、質效優秀的健康教育活動應該是雙向的,即包括醫護人員和患者雙方[4]。本組結果說明為患者和家屬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和康復指導,提供健康咨詢,能有效地提高人民的保健知識,對疾病的保健知識,減少疾病的復發,降低致殘率,提高生活質量。
總之,健康教育作為一種醫療手段,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實踐證明:有效的健康教育,使腦卒中患者掌握急性期、平穩期、恢復期的健康知識,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識能力,在整個疾病過程中,給了患者心理上的安慰,感情上的支持和生理上的幫助,使患者最大限度地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減少患者因不良情緒造成病情加重,延長病程,減少其它疾病的發生,減少醫療糾紛,縮短平均住院日,降低醫療費用,將起到積極作用[5]。同時,要充分發揮護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拓展護理人員健康教育知識,有效運用護理程序,提高整體護理水平和護士綜合素質,使我們的護理對象得到最佳的健康教育和最佳的優質服務。
參 考 文 獻
[1]顏巧元.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環節[J].中華護理雜志,1997;4(32):244.
[2]中華神經科學會.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S].中華神經科學雜志,1996;29(6):382.
[3]林菊英,鞏玉秀,楊靜等.整體護理概論與模式病房建設[J].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75.
[4]戴喜玲,趙永青.開展精神病人健康教育的思路[J].護士進修雜志,1998,13(4):42.
[5]張成霞.健康教育在腦卒中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3,24(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