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關于糖尿病的護理與健康教育

陳素娟

: 糖尿病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組以慢性高血糖為共同特征的代謝異常綜合征。糖尿病為終生性疾病,病情漫長。患者面對終生性藥物治療、預防并發癥、調整情緒,對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影響。患者精神壓力大,易產生焦慮、抑郁心理等。因此糖尿病護理與健康教育貫穿糖尿病治療的整個過程,在積極正規治療的同時,對病人做好護理工作與健康教育顯得格外重要。

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共收糖尿病病人30例,男性10例,女性20例,均治療好轉出院,無一例死亡,平均住院日13.8天。

1 糖尿病的護理

1.1飲食護理

1.1.1制定總熱量 理想的體重是由病人的身高和年齡決定的,根據患者年齡、體重計算每天所需的總熱量。成人休息狀態下每天每公斤體重給予105—125KJ;輕體力勞動者每天每公斤體重給予125.5—146KJ;中度體力勞動者每天每公斤體重給予146—167KJ,重體力勞動者每天每公斤體重給予167KJ以上,使體重逐漸恢復至理想體重±5%。

1.1.2食物的組成和分配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的分配,碳水化合物約占飲食總熱量的50%—60%,提倡用粗制米、面和一定量雜糧,蛋白質含量一般不超過總熱量15%,成人每天每公斤體重0.8—1.2g。

1.1.3其他飲食注意事項 ①控制飲食的關健在于控制總熱量,忌吃油炸、油煎食物,限制飲酒,每天食鹽<6g。②嚴格限制各種甜食。③多食含纖維素高的食物。④監測體重變化,每周定期測量體重一次,如體重改變>2,應配合醫師查找原因。

1.2運動鍛煉

1.2.1運動鍛煉的方式 以有氧運動為主,如慢跑、散步、騎自行車、做廣播操、太極拳等。

1.2.2根據病人具體情況決定運動方式、時間及運動量,運動不宜在空腹時,防止低血糖反應的發生。

1.2.3環境 保持環境安靜,避免嘈雜。

合理安排學習和生活,保證充足的睡眠和體重。

1.3服藥的護理

1.3.1有效的治療可使病情穩定,護士應指導病人正確用藥,不可自行更改或停止。

1.3.2使用胰島素的護理 護士要準確用藥,做到制劑、種類正確,劑量準確按時注射。

1.4病情護理 注意觀察病人生命體征、精神和神志狀態。酮癥酸中毒及高滲性昏迷患者,應注意病人瞳孔的大小及對光反射情況,體溫、血壓、心率及節律有無異常,有無呼吸節律、頻率的改變,以及呼氣中出現爛蘋果味等。

1.5并發癥的護理

1.5.1低血糖反應的護理 當血糖低于2.8mmol/L時出現低血糖癥狀,如頭暈、心悸、出汗、饑餓感、軟弱無力等,嚴重時發生抽搐、昏迷。一旦病人發生低血糖,應盡快補充糖分,解除腦細胞缺糖癥狀。

1.5.2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的護理 a對有可能或已經發生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的病人,應嚴密觀察病情變化,使病人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b立即建立靜脈通道準確執行醫囑,c昏迷按昏迷常規護理。

1.5.3糖尿病足 每天檢查病人雙足一次,了解足部有無感覺減退、麻木刺痛感,觀察足部皮膚有無實施、溫度改變及足背動脈搏動情況,保持足部清潔,避免感染,指導病人不要赤腳走路,以防刺傷等。 2 健康教育

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治療手段之一,良好的健康教育和充分調動病人的主觀能動性,使其積極配合治療,有利于疾病達標,防止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2.1疾病知識教育 增加對疾病的認識,采取多種方法,指導病人及家屬增加對疾病的認識。

2.1.1教育形式 ①口頭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靈活的溝通技巧向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建立咨詢熱線,解答各種疑問。②書面教育:向患者發放有關糖尿病知識的小冊子、書籍、宣傳畫等給患者講解或供患者隨時查閱。③群體教育:通過定期開展講座、放錄像、多媒體教育,對糖尿病患者進行集中指導和示范。

2.1.2教育的內容 疾病知識教育、飲食指導、治療指導,介紹如何預防低血糖反應的發生,如何有效的控制血糖,幫助正確認識疾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1.3掌握自我監測的方法①指導病人學習和掌握監測血糖、血壓、體重指數的方法。②了解糖尿病的控制目標。

2.1.4提高自我護理能力

(1)需向病人詳細講解口服降糖藥及胰島素和各種劑量,給藥時間和方法。

(2)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使用胰島素的病人應教會病人或其家屬掌握正確注射的方法。

(3)強調飲食和運動的重要性。

(4)心理調整,說明情緒、精神壓力對疾病的影響,并教會病人學會減輕生活壓力,強調糖尿病的可治可防性,減輕病人及家屬的思想負擔,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5)教會病人及家屬低血糖反應、酮癥酸中毒的臨床表現及處理措施。

2.1.5指導病人掌握糖尿病足的預防及護理知識。

2.1.6指導病人定期復診。

2.1.7教導病人外出隨身攜帶識別卡,以便發生緊急情況時及時處理。

參 考 文 獻

[1]袁麗.內科護理學第4版(1)(2)(3).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09月.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