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采用氯胺酮基礎麻醉不安全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
韓芳 唐枝媛
【摘要】 目的 分析嬰幼兒氯胺酮基礎麻醉手術期不安全因素,有效回避手術期護理風險,制定相應的護理對策,以提高手術期安全性。方法 不斷完善護理常規制度,落實各項安全措施;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專人護理責任到人;密切觀察病情,加強與麻醉師的配合,防止并發癥;加強手術全程的管理。結果 113例嬰幼兒中1例術中因分泌物堵塞氣道致呼吸道梗阻,經及時清除呼吸道內分泌物及充分給氧等處理后安全渡過手術期,術后隨訪無后遺癥狀,其余患兒無并發癥發生。結論 做好手術期的護理,是嬰幼兒安全渡過手術期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 嬰幼兒;氯胺酮;基礎麻醉;護理
氯胺酮基礎麻醉作用快,鎮痛效果好,蘇醒期短,臨床上常用于不合作患兒的診斷性操作及短小手術麻醉。嬰幼兒因其解剖、生理、藥理方面與普通患者相差甚遠,各系統調節功能差,所以手術不安全因素明顯高于普通病人。如術中觀察及護理不當,易發生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09年2月行氯胺酮基礎麻醉的113例嬰幼兒,經精心治療護理,效果良好,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113例,男78例,女35例,最小年齡2個月,最大36個月,體重最輕5.5 kg。其中纖支鏡檢查2例,中心靜脈穿刺置管2例,淋巴結活檢3例,淋巴結病灶清除術106例。
1.2 麻醉方式 所有病例均采用氯胺酮靜脈注射。
2 手術期不安全因素
2.1 認知能力有限和不合作 嬰幼兒缺乏語言系統能力,不能正確表達疾病的癥狀及部位,不易合作,給核對工作帶來困難。
2.2 墜床,皮膚完整性受損 手術室的陌生環境易引起嬰幼兒驚恐、易動,若保護措施不當,可能發生墜床;嬰幼兒皮膚黏膜嬌嫩,若吸痰時負壓過高,可造成呼吸道黏膜損傷。使用高頻電刀時,負極板接觸不好或發射頻率過高,均可引起皮膚完整性受損。
2.3 低溫致并發癥 嬰幼兒體溫調節功能尚未健全,易受環境溫度影響[1],特別是結核病患兒其消耗性疾病使產熱有限而散熱較易。術前消毒時,身體部分暴露,消毒液揮發帶走體熱均可使患兒術中低溫。而術中低溫是潛在的致命性并發癥,不僅影響呼吸功能,還可發生術后肺炎等并發癥,體溫過低時可致心搏驟停。
2.4 呼吸循環障礙 術中特殊體位的擺放,胸腹部受壓可致肺活量降低。氯胺酮可使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分泌物吸引不及時可致呼吸道阻塞。氯胺酮靜注過快時易致一過性呼吸暫停,嬰幼兒禁食禁飲時間過長可致血容量不足,出現休克。輸液過多過快易引起心功能下降。為嬰幼兒穿脫衣服或操作時,動作幅度過大可致心率突然改變,有心跳驟停的危險。
3 護理對策
3.1 不斷完善護理常規制度,落實各項安全措施 定期開展護理人員法律、法規的培訓,加強業務學習,不斷完善護理常規制度,規范護理操作,不斷提高護理質量和效率。
3.2 嚴格執行查對制度 術前1日護士持手術通知單到病區,核對病區、床號、患兒腕帶、姓名、年齡、住院號、手術名稱及部位。遇有左右雙側部位手術時,核對管床醫生用防水記號筆做好手術側標記。術晨親自接病人,攜手術通知單與接送病人交接班本,與病房護士認真核對,確認后入手術室。入室后與麻醉師再次核對,手術開始前與主刀醫生最后核對確認患者及手術部位。
3.3 實行專人護理,責任到人 接嬰幼兒可讓家屬陪同抱至手術室門口。使用推車時,推車兩旁拉上護欄,使患兒頭部朝推車者一方,護士立于頭部。遇不合作患兒可使用約束帶固定身體。重危患兒由醫生共同護送。移動患兒至手術臺或推車上時及時踩剎,防止墜床致摔傷。
3.4 密切觀察病情,加強與麻醉師配合,防止并發癥 巡回護士與麻醉師在術中密切觀察面色、生命體征、SPO2的變化,及時發現異常情況,配合麻醉師采取措施對癥處理,防止并發癥。術前準備并檢查負壓吸引裝置,確保吸引通暢。
3.5 加強術中的全程管理
3.5.1 巡回護士在安放手術體位時動作輕柔,四肢不可過度牽拉,避免神經損傷。固定患兒時使用厚包布將患兒身體與床的金屬部分隔離,遇術中尿濕及時更換,保持干燥,防止電線短路燙傷。使用高頻電刀時選用一次性嬰幼兒雙極負極板,平整貼于肌肉豐富處。高頻電刀的發射頻率從最低使用參數開始逐漸調節,防止負極板接觸不良或發射頻率過高引起灼傷。使用高頻電刀后,輕輕從負極板四周揭去負極板,防止由此引起的皮膚破損。避免將強光直接照射嬰幼兒的眼睛。
3.5.2 防止血容量不足或輸液過多、過快 嬰幼兒禁食時間過長可致血容量減少。小于6個月的嬰幼兒禁食4 h、禁水2 h,6個月~3歲的嬰幼兒禁食 6 h、禁水3 h。按患兒入室前復核體重,根據每小時液體維持量明確輸液速度。小于10 kg嬰幼兒每小時輸液量:體重(kg)×4 ml,10~20 kg嬰幼兒每小時輸液量體重(kg)×2+20 ml[2]。嬰幼兒麻醉期間保持輸液暢通是保證手術安全的重要措施,在患兒穿刺成功后應將輸液管道固定穩妥。
3.5.3 重視手術期保暖 手術室溫度是決定嬰幼兒體溫的重要因素,患兒年齡越小,體溫越易下降。保持手術室室溫24 ℃~26 ℃,濕度55%~65%。消毒鋪巾動作迅速,減少身體暴露時間,術中沖洗液加溫至38℃后使用。手術完畢及時用溫水擦拭皮膚上的消毒液及血跡。經常觸摸患兒皮膚,保持溫暖。以上措施可有效防止術中低溫,減少術后并發癥。
3.5.4 保持呼吸道通暢 呼吸系統并發癥是嬰幼兒麻醉最常見的并發癥[3]。根據患兒大小選擇合適的面罩及吸痰管,吸痰前充分給氧,吸引負壓在0.02~0.03 MPa,吸引時間小于10 s,吸引動作輕柔,減少對呼吸道黏膜損傷,在吸引過程中密切觀察面色、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的變化,發現異常及時停止吸痰,給予吸氧。復蘇期頭偏向一側,防止誤吸。送患兒回病房時,備好氧氣枕及簡易氣囊,以保證護送途中安全。
4 結果
113例中,1例術中出現呼吸道梗阻經及時清理呼吸道及充分給氧等處理,安全渡過手術期,術后隨訪無后遺癥狀,余患兒無并發癥發生。
5 討論
嬰幼兒的生理功能尚未發育健全,對缺氧的耐受力差,患兒的語言表達及整個手術過程的配合均存在一定難度使得手術期護理難度高,因此,保證術中的體位安全,預見性地發現病情變化以及并發癥的發生都是護理的重點,在具備熟練的業務操作技能的同時需要高度責任心,敏銳的觀察力及應變能力,術中主動密切地配合手術者及麻醉師,嚴格執行各種護理操作常規,保障手術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