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基礎護理學課程教學實訓》教學的設想
林靜
【摘要】 綜合性實訓的開設已成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本文對護理學專業學生進行《基礎護理學課程教學實訓》的教學進行探討,為今后開設更好的綜合性護理實訓課提供思路。
【關鍵詞】 護理教學 綜合性實訓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法(試行)》對綜合性實訓的開設提出了要求,并明確了解其所占比例。綜合性實訓是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教學環節,是學生在學習多門理論課程后,對其進行的一個綜合性實際技能操作訓練,其任務是讓學生通過實訓項目的理解,進一步加強對所學習知識的掌握,培養學生的動手、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1]。《基礎護理學課程教學實訓》是本院護理學專業課改后新設置的一門實訓課程。本系對2007級本科學生的《基礎護理學課程教學實訓》采取綜合實訓,具體作法如下。
1 教學方法
在《基礎護理學課程教學實訓》教學綱要所開出的19項操作中,選出臥位病人床上擦浴、口腔護理、測量生命體征、鼻導管給氧、密閉式靜脈輸液法等5項實驗實施綜合性教學,共計13學時。
1.1 教師統一備課,確定教學方案 實訓課前,帶教老師,充分了解學生學習進度,明確綜合性實訓教學目的,結合學生所學知識,給出一個病例,以護理程序為工作框架,以整體護理為主線,結合內、外、婦、兒科等相關學科知識進行護理。
1.2 學生課前認真準備,計劃護理過程 在實訓課前1周,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4人,每組給1個病例,讓學生分組討論如何對病人實施護理。教師在給出病例時可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以啟發學生思維,如在鼻導管給氧過程中發現氧流量與醫囑不符合,如何去調節流量;在進行床上擦浴時,護士應如何保護病人的隱私等問題。學生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制定具體的實訓內容,以及實訓操作步驟。在整個過程中,以學生為主導,帶教老師給予指導。
1.3 結合情景式教學模式,實施綜合實訓 先由教師示教綱要開出的實訓項目,再由學生扮演病人,該病人具備一些比較典型的癥狀,如偏癱、昏迷等,便于學生有針對性的實施操作。比如該堂課的教學目的是掌握臥位病人床上擦浴,就要求學生先運用所學溝通技巧主動與“病人”溝通,了解病情,做好病情評估工作。結合給出的病例完成臥位病人的生命體征測量、床上擦浴、口腔護理、壓瘡的預防、肢體的功能訓練及健康教育等內容,課后寫出護理計劃。具體方法為每組選1名學生扮演昏迷病人,由其他3名學生分別模擬護士為其測量生命體征及其他操作,同時要求學生提出對該“病人”的護理診斷和制訂合理的護理計劃。
1.4 教師與學生結合,共同評價實訓結果 每次課程結束后,由學生與教師共同給每一個參與表演的學生按照打分標準采取不記名投票的形式打分,學生的打分占30%,教師的打分占70%。打分標準的內容包括溝通能力、人文關懷、項目的熟練程度、物品的整理及作業等內容。
2 教學探討
對護理專業本科學生《基礎護理學課程教學實訓》采取綜合集訓,體現了如下優點。
2.1 突出了整體護理的主線 傳統的實訓教學以單項實訓為主,學科之間相互分離,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2]。以往在《基礎護理學課程教學實訓》課中更多的是強調學生掌握單項操作。綜合性實訓強調人是由生理、心理、社會中生存的復合體,使學生真正運用整體護理的工作方法解決問題,體驗到臨床工作的場景,并能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2.2 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在實訓前的準備過程中,通過復習所學知識和查閱新資料,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既掌握了基礎實訓的技能,又使各相關學科知識得到鞏固和整合。以往參與畢業臨床實習的學生認為,到醫院實習時都有手忙腳亂的感覺,不知如何對病人進行護理,說明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還需要提高。病人角色的扮演,使“病人”表現出較復雜的病情,再要求學生根據“病情”提出正確的護理診斷,這樣,學生不僅表現出較高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2.3 培養了學生的溝通技巧 傳統的實訓中,學生面對的是護理模型,交流時模型不能與之有情感回應,所以,學生在進行溝通時的積極性不高。學生認為這種交流是念咒語,說天書,是比較可笑的,由抵觸而出現只動手不動口,溝通技巧得不到鍛煉。然而臨床工作中很多的護患糾紛是由于護患溝通不良所致,如果護士懂得去溝通,用心去聆聽,很多糾紛都是可以避免的[3]。因此在綜合實訓中,要求學生開口和扮演的“病人”溝通,且“病人”會故意刁難護士,學生如果能夠給予滿意的答復,就需要學生能運用溝通技巧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
2.4 加強人文關懷的培養 學生以服務對象為出發點,側重以人為本,以健康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就顯得非常重要,在關心病人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素養和品格,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靈活應用,充分體現護理的人文關懷[4]。例如床上擦浴雖然是一項生活護理,很多醫院都是由家屬或護工來完成,但作者在教學中仍然堅持學生親手操作,通過對一例偏癱“病人”床上擦浴,使學生深刻感受到生活不能自理病人的護理需求。這不僅要求技術上過硬,還要從精神上給予病人更多的關懷。
【參考文獻】 1 肖愛萍.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教學淺談.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6,26(7):229. 2 王瑾瑜,徐海,趙亞莉,等.開設醫學綜合性實驗初探.醫學教育,2002,2:57. 3 何國喜.抓護理教育薄弱點,提高護生綜合素質.衛生職業教育,2005,23(18):90. 4 許敏,劉玉錦,高玲.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程在護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體會.齊魯護理雜志,2006,12(6):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