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血液病患者4例治療中出現精神障礙護理
白燕妮 張楠
【關鍵詞】 血液?。荒[瘤;護理
1 臨床資料
200601/200712血液病住院患者4(男1,女3)例,年齡22~69歲,中學~大學學歷. 4例患者均經本醫(yī)院精神病??漆t(yī)生會診,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主要癥狀包括胡言亂語;無故罵人、哭鬧;沉默不語,無故哭泣,拒絕治療,攻擊他人,滔滔不絕,拒食,被害妄想等. 均于發(fā)病3 d以上出現上述癥狀. 經過抗精神類藥品的短暫使用和有針對性的護理后,除1例死于原發(fā)病外,3例患者目前均正常生活并繼續(xù)接受血液病治療.
2 討論
進入21世紀,惡性腫瘤已經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本文4例患者中3例為惡性腫瘤,作為一種惡性刺激,不僅影響一個人的正常生活,也危害其家庭,不僅破壞機體的正常功能,也可造成患者在家庭中角色的轉換,加重了患者特別是女性患者的恐懼、疑慮、憂郁、絕望等情緒反應. 護士應及時給患者以心理支持,促進患者對這一緊張狀態(tài)的調整適應,護理工作不僅是護理技術操作,更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護理人員工作在臨床工作第一線,通過及時評估患者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物質等方面的需求,在制定專科疾病護理計劃的同時重視患者的精神、心理健康并采取及時有效的疏導與溝通,積極完成原發(fā)病的控制與治療. 首先盡可能為患者安排單獨病室,病房要保持安靜、清潔、整齊,光線適宜、避免因刺激而誘發(fā)疾病;同時保證充足的營養(yǎng). 其次,對于精神障礙,尤其是女性患者,要恰當使用語言技巧,進行有效的語言溝通與疏導[1],使患者保持良好情緒;第三是對化療中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應采取減輕副作用的方法與護理,同時在治療結束后,適時恢復部分工作,可使患者體會到自身的價值及在社會中的作用,從而重新振奮.
[1] 寧 偉, 呂江玲. 語言技巧在精神障礙患者護理中的重要性[J]. 齊魯醫(yī)學雜志, 2006, 21(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