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對于精神疾病患者急危狀態發生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分析

莫美珍 張蕾

【摘要】 本文從精神疾病患者的急危狀態的四個方面進行綜述,分別為暴力行為、自殺行為、出走行為、噎食行為,探討了精神疾病患者急危狀態發生的原因及護理對策,期望可為我國醫護人員治療和管理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一點經驗。

【關鍵詞】 精神疾病患者急危狀態原因分析護理對策

精神疾病是我國目前最難治療的疾病之一,且因其易受到精神癥狀的影響和精神刺激會產生急危狀態。急危狀態不僅對患者自身的健康和安全及社會的安定和秩序造成影響,也對患者家庭帶來了嚴重的傷害,對急危狀態的防范和干預,成為精神疾病學專家一直都致力研究的熱點問題。統觀近幾年精神疾病急危狀態發生的原因及采取的護理對策,本文分別從精神疾病患者暴力行為、自殺行為、出走行為、噎食行為四方面進行綜述,以期為有關部門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療和管理提供一定參考,為維護社會治安和人民的安全作出一點貢獻。

1 暴力行為

暴力行為是指精神病患者在各種心理、社會因素或精神病狀的影響下,突發的自殺、自傷、傷人、毀物等沖動行為,其中以攻擊為最常見[1]。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癥狀和個性特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暴力行為具有突發、多變、兇狠、殘暴、后果嚴重等特點[2]。精神疾病患者的暴力行為一度成為社會關注并加以防范的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安全的行為,因此,醫護人員對于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為應嚴厲控制,并要認真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從根本上治療,力求對精神病患一切可能產生暴力行為的因素提早處理,把隱患扼殺在產生的萌芽期。

1.1暴力行為發生的原因

1.1.1受精神癥狀支配

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為與患者心理活動紊亂密切相關,與暴力行為有關的精神癥狀包括幻覺、妄想、躁狂狀態、沖動和意識障礙等[3-5]。患者由于被長期關于封閉的房間里,久而久之會產生嚴重的厭煩情緒,特別當醫護人員對患者的不配合態度產生不耐煩的心理時,會采用強制的手段去處理問題,如強行讓患者服藥、打針,強行讓患者吃飯、睡覺等,更會激起患者的敵對態度,當患者的心情壓抑到一定的程度,必定會爆發,嚴重者甚至會破壞公共設施,對醫護人員進行人身攻擊。此外,當患者對醫護提出要求未得到同意時,也會發生暴力行為。

1.1.2家庭社會因素

由于精神病患者家屬對其置之不理,或者表露出嫌棄的意味,從未悉心照顧過患者,長久以來患者會對其家屬產生仇視心理,一旦其家屬有過激的言語和行為觸動了患者,患者就會用極端的手段去平撫心理的不快,有可能會危及到其家屬的生命安全。除了家庭,還有社會對精神病患者的偏見也會造成患者的厭世情結,社會給予患者一定的壓力,當患者無法承擔來自整個社會的重負時,會面臨崩潰,有可能會發生自殘行為,甚至會產生自殺傾向。

1.1.3自知力因素

患者對自己精神病狀態的認知能力越低,產生暴力行為的可能性越大[6]。由于患者認知能力低,對于被迫入院會產生恐懼和嚴重不滿,對醫護人員的治療有所懷疑,甚至會有被害妄想,因此,對醫護人員產生抵抗態度,言行過當可能會謾罵和攻擊醫護人員,從而影響了醫護人員的治療進程。

1.2護理對策

對于患者的暴力行為,醫護人員只有早發現、早控制才能有效的進行防范。醫護人員應加強對暴力防控能力的培訓,識別暴力行為的相關因素和信號,學會自身的防護方法,對于暴力襲擊,首先學會自保才有可能進一步制服患者。對有暴力傾向的患者,需提供單獨的病房,讓患者有充分的空間活動,二來也可避免其它患者受到其傾害。醫護人員還應對有暴力傾向的患者施以關愛的之心,給其營造溫暖和緩和的生活環境。此外,還需加強病情觀察,對于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狀態的變化都應及時做好應對措施,重視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很重要。

2自殺行為

據統計,我國自殺成功及自殺未遂者中,患精神障礙的比例分別是64%和42% Black (1990)等還認為90%的自殺者在自殺時都有精神障礙。美國和歐洲的數據表明,每年住院精神科患者的自殺率為50~600/10萬,明顯高于普通人群。因此精神科護理人員必須掌握如何識別患者自殺的征兆,采用適當的措施預防患者的自殺,幫助患者保持生命、健康與尊嚴。

2.1自殺行為發生的原因

2.1.1遺傳因素

家庭的自殺行為歷史是自殺的重要危險因素。由于家庭成員曾經出現過自殺行為,患者受到一定的刺激就會對其進行模仿,這與家庭的壓力過大和遺傳物質的傳遞有關。

2.1.2病情因素

謝斌[7]報道,住院次數是預測精神病人自殺行為的有效指標,研究表明病程較長、易反復者容易發生自殺行為。有報道指出[8-9]精神病人的自殺大多數都發生在剛出院的緩解期,特別當患者初入社會的不適應性,還有家人的不理解都會引起患者自殺心理。

2.1.3藥物因素

王進義[10]指出,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會因藥物的副作用引起患者自殺。Cheng[11]也報道了精神分裂病人自殺與應用大劑量的抗精神病藥物有關。

2.2護理對策

醫院應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加強巡邏和守衛工作,時刻保持警惕意識。盡管避免患者接觸到能夠自殘的工具,例如小刀,繩子,釘子等危險物品,力求患者生活在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及心理變化,對于有異常行為的患者應及時了解情況,及時解決情況,平時要時常開導患者,為患者排憂解難,對于家里曾經有過自殺行為的患者更應著重看待,這都要求醫護人員熟悉每個患者的背景材料,針對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并制定對策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加強對患者的心理教育,培養患者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具備承擔壓力的勇氣和能力。

3出走行為

精神疾病患者的出走行為會使得治療中斷,可能會傷害他人,擾亂到社會正常秩序,引起騷動和恐慌,如果不及時把精神病人送回醫院接受治療,不僅病人自身的安全沒有得到保障,也會對社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3.1出走行為發生的原因

3.1.1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患者一般對于自己病情不自知,以為自己與正常人無異,故不需要接受醫院治療,所以經常會選擇逃避治療的方式,出走行為在精神病醫院時有發生。再有精神病人存在迫害性內容的幻覺和妄想,為了躲避迫害,患者會突然離開醫院。

3.1.2社會心理因素

患者在醫院接受長時間的治療,不得與家人和朋友時常見面,對家人的思念,迫切想與家人團聚之情長久在患者心理積聚,但由于病情未全愈又不得出院,故萌發出走的心理。再者,醫院封閉式的管理環境,讓患者覺得壓抑,受到拘束和限制,每天面對無休止的藥物和醫護人員的管制讓患者覺得難以忍受,特別當醫護人員偶爾語言態度表現得生硬,更會讓患者產生逃脫醫院的想法。 3.2護理對策

枯燥的生活是出走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醫護人員應多組織患者進行工娛活動,既有效地豐富了患者的業余生活,也降低了患者出走的可能。其次,醫護人員應加強責任心和端正服務態度,與患者多交流,多關心患者,不能粗暴對待患者,以友好誠懇的態度與患者相處,取得患者的信任,得到患者認可,患者才會積極配合,靜心住院治療。

4噎食行為

噎食是食物堵塞咽喉部或卡在食道的第一狹窄處甚至誤入氣管,引起的呼吸窒息。精神病患者發生噎食窒息者較多,患者表現為在進食過程中突然發生嚴重嗆咳,呼吸困難,出現面色蒼白或青紫[12]。基礎護理過程中,觀察患者每日三餐進食情況也是精神科醫護人員重中之重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如果這一環節疏忽了,就有可能導致患者生存質量下降,給患者帶來不良的后果,給家屬帶來痛苦,給醫院帶來負面的影響 和經濟負擔。

4.1噎食行為發生的原因

由于精神病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后產生副作用,引起咽喉肌功能失調,抑制咽反射,使患者出現吞咽困難。精神病患者服用的藥物會引起患者產生饑餓感以及不知饑飽的精神癥狀而搶食,未經咀嚼強行吞咽也會導致噎食。再者由于醫護人員的安全意識不強以及業務知識缺乏,對患者出現的異常行為未加防范也會引起噎食。

4.2護理對策

醫護人員應注意觀察患者有無吞咽困難,對于吞咽困難者應有專人守護進食或喂食,對于有暴飲暴食行為者,應單獨進食,適當控制其進食量,并幫助患者改變不良的進食習慣。如果患者有藥物不良反應,吞咽反射遲鈍,應給予軟食,必要時給予半流質或流質,避免帶骨、帶刺的食物。

5小結

精神病患者在患病期間的認知力是極其低下的,他們沒有能力判斷行為的正常與否,并且他們的行為發生只會在一念之間,常常是有想法就會付出行動,這就要求醫護人員平時要認真觀察,要對患者充分負責,真正做到早發現,早解決。精神病患者的急危狀態一旦發生,不僅患者自身會受到傷害,患者的家庭也會受到傷害,也會影響到社會的正常運轉,因此,我們醫護人員應該把一切可能杜絕在搖籃之中,全面提高業務素質,拿出關心,愛心,責任心來對待患者,才有可能讓患者安心治療,盡早得以康復。

參 考 文 獻

[1]李璐,宋現彩.30例精神病人暴力行為的安全護理[J].實用醫技雜志,2005,12(1):116.

[2]楊穎.住院精神病人的暴力行為及護理[J].中國民康醫學,2003,15(6):370.

[3]王小平,攻擊行為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精神病分冊,2000,22(1):23.

[4]翟金國.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攻擊行為及相關因素研究[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1,25(6):62.

[5]屠麗君,張燕紅,麻麗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攻擊行為相關因素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05,3(10):1234-1236.

[6]A rangos C,Barba AC,GonealezST,et al.V io lence in inpatient with sch izo phren ia a prospective study[J].Sch izophren ia Bulletin,1999,25(3):493.

[7]謝斌.住院精神分裂癥病人危險行為預測[J].上海精神病分冊,1993,5(2):130-133.

[8]沈建華.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自殺[J].國外醫學精神病分冊,1985,(1):173-174.

[9]藺國寬.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自殺[J].國外醫學精神病學分冊,1981,(8):192.

[10]王進義,林義川,葉紅水,等.精神分裂癥服藥自殺未遂者的研究[J].上海精神醫學,007,19(6):362-363.

[11]沈漁村.精神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0:563.

[12]楊立群,許科梅.精神科護理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72.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