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康復護理在膝關節鏡手術后患者功能恢復中的重要性
鄔彩紅
【關鍵詞】膝關節 關節鏡手術 康復護理
膝關節鏡技術以其創傷小,感染少,功能恢復快,可一并進行關節內其他手術等獨特的優勢,[1]已成為治療各種膝關節疾病的有效手段。而膝關節鏡手術患者的術后康復指導是保證手術取得滿意療效的關鍵。我院從2005年3月—2010年3月,采用關節鏡手術治療各種膝關節疾病患者共258例,取得滿意療效。先將術后康復護理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258例,312個膝關節,其中男性151例,女性107例,年齡為18-76例,平均年齡50歲,單膝病變204例,雙膝病變54例,半月板損傷40例,骨性關節炎83例(137膝),滑膜炎55例,盤狀半月板7例,滑膜軟骨瘤8例,剝脫性骨軟骨炎5例,前交叉韌帶損傷60例。
1.2治療方法 本組均采取關節鏡下手術,其中半月板損傷行修補術或切除術;盤狀半月板病例行關節鏡下半月板切除,軟骨成形術;滑膜炎和滑膜軟骨瘤病行關節鏡下病灶清除及滑膜切除術;骨性關節炎病2關節鏡下清理術;剝脫性骨軟骨炎病行關節鏡下軟骨刮除與鉆孔術;前交叉韌帶損傷行關節鏡下有限開放韌帶重建術。
1.3 療效評價 根據關節鏡下手術后關節功能評價標準,[2]11-12分為優,8-10分為良,4-7分為可,0-3分為差。
1.4 結果 本組病例經治療與護理后恢復好,平均住院時間13天,無并發癥發生,一年后隨訪,術后關節功能優162例,良81例,可15例,優良率在94.1%。
2 康復護理
在手術后次日患者膝關節疼痛緩解后即可開始功能鍛煉。[3]
2.1膝關節功能鍛煉 根據患膝的功能狀態,按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直腿抬高練習→終末伸膝鍛煉→膝關節活動范圍練習的順序循序漸進,鍛煉原則為次數由少到多,鍛煉時間由短到長,強度逐漸增加。
2.1.1膝關節主動鍛煉 術后24h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以增加肌力,防止肌肉萎縮,方法為患者平臥,足尖朝上,用力伸膝繃緊大腿肌肉,持續5-10s,然后放松肌肉,一收縮一放松為一次,術后1-3d每小時行20次,以后每三天增加10次/h,直至每小時行50次,有效指標是髕骨有向上運動的動作;術后24h開始直腿抬高練習,以增加股四頭肌及腘繩肌的肌力,有利于增強患膝的穩定性,方法為患者平臥,足尖朝上,伸直膝關節并收縮股四頭肌后抬高患肢,足跟距床面20cm,持續5-6s,放下肢體,放松肌肉,每2h練1次,每次5-10min;術后第三天,膝關節疼痛緩解后開始膝關節活動范圍的練習,可增加膝關節的活動范圍,方法為患者平臥,足尖朝上,直腿抬高離開床面,使肢體與床面呈45°角,屈曲膝關節,再緩慢伸直膝關節,放下肢體,放松肌肉(此訓練也可以讓患者坐于床邊進行,膝關節位于床沿兩腿自然下垂,伸直膝關節,持續5-10s,然后放松,使小腿自然下垂)[4]每2h練1次,每次5-10min. 2.1.2膝關節被動鍛煉 膝關節的被動鍛煉主要通過cpm機進行,以緩解損傷或術后引起的疼痛,增加關節軟骨的營養和代謝活動,消除關節粘連,改善關節活動角度,促進關節軟骨損傷的自身修復,最終促進關節功能[4]。方法:術后處于麻醉狀態下的患肢即可在cpm機上開始鍛煉,每日2次,每次1h,角度從30°開始,每日增加10°,直至100-110°止,速度也逐漸增加,以患者可感到疼痛和疲勞為度,在創口愈合,主動活動膝關節無疼痛時即可停止。
2.2個體化康復指導
2.2.1軟骨成形術后康復指導 手術后早期的cpm機鍛煉有利于促使纖維軟骨修復轉變為透明軟骨修復,cpm機可與早期的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結合進行有利于增加關節活動范圍,騎自行車等耐力訓練可在術后3周開始,完全負重行走應在術后6-8周后方可開始。
2.2.2滑膜清理術后康復指導 單純的滑膜清理術因未涉及關節內的軟組織、半月板組織,故原則上負重行走不必有所限制,但是滑膜清理術后組織充血及關節積血、腫脹,常影響早期的關節活動,可采取的措施包括術后冰袋冷敷,加壓包扎,患肢抬高,慢速的cpm機及股四頭肌等長收縮有利于關節的早期活動及關節腫脹的吸收,在無痛及消腫的前提下,1周后即可進行患膝的屈伸運動,耐力訓練根據患者耐受情況于手術3-6周后開始,其強度以引起患膝疼痛及腫脹為宜。
2.2.3交叉韌帶重建術后康復指導:術后支具外固定4-6周,術后第一天指導患者開始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韌帶愈合拆除支具后開始cpm機及膝關節伸屈活動鍛煉,1周后逐漸開始負重行走。
2.2.4半月板術后康復指導 半月板術后當天即開始股四頭肌等長收縮,半月板游離緣部分切除的病例,可允許早期活動及部分負重。半月板較復雜的術式,術后3-5d可借助拐杖下地行走,活動量應控制在每日2次,每次10-15min。手術后3周后可根據患者耐受情況進行游泳、騎自行車等耐力訓練。獨立行走、奔跑等活動應手術后6-8周方可開始。對半月板縫合的病例,為減少縫合的牽引應力,2周的制動及4周的限制性關節活動訓練及部分負重訓練,可以促進半月板的愈合和塑形。
3 小結
膝關節鏡手術治療膝關節疾病后,完善與科學的術后康復指導是獲得手術預期療效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取得手術成功,減少并發癥發生的主要保證。個體化的康復指導,是膝關節鏡下手術后保證患肢功能取得良好恢復的關鍵。
參 考 文 獻
[1]雍宜艮,趙鐘岳.膝關節損傷專題座談會紀要.中華外科雜志,1990.28.765.
[2]梁清宇,沈衛星,馮瑛琦等.關節鏡在膝關節疾患中的應用體會.臨床骨科雜志,2002,5(4);301.
[3]蔡玉芬,董文炙,吳青.膝關節鏡術后患者的康復護理 護理研究,2003,17(9):1023 .
[4]胥少汀.實用骨科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