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腦出血患者術后的康復護理
韓桂霞 金璇
腦出血是指腦實質內的岀血,臨床上以高血壓腦動脈硬化引起最為常見。由于出血導致腦組織不同程度的損傷,腦出血起病急,病情進展快,通過積極治療搶救后,病情可以得到控制,但患者的康復是一個極其緩慢的過程,需要醫護工作者耐心細致地護理與照顧,現將我們對一例腦出血行腦室穿刺減壓術后病人的康復護理情況報告如下:
1 病例介紹
患者,男,32歲,因頭痛、頭暈、神志不清15分鐘于2011年6月16日上午9點收入院,入院時,體溫36.6℃,呼吸18次/分,血壓130/100mmHg,青年男性,中度昏迷,查體不合作。雙側瞳孔不等大,左側直徑約1.6mm,右側約1.3mm,對光反應遲鈍,雙側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性羅音,心率90次/分,律齊,心音有力,未聞及雜音,腹平軟,肝脾肋下未觸及。角膜反射減弱,腹壁反射消失,雙側巴氏征陽性,布氏征陽性,克氏征陽性,顱腦CT示:右側腦出血破入腦室系統。經親屬同意,行腦室穿刺減壓術,術后給予脫水、抗感染、止血、激素支持療法,鼻飼、物理降溫等綜合處理,病情得到控制,意識由中度昏迷逐漸轉至清醒,病人在語言障礙,左側肢體活動不靈,生活不能自理的情況下,開始了康復治療過程。
2 開展康復護理
我們認識到病人的病情雖然已經穩定,但并未達到康復的水平,如隨其自然發展,不僅可能延遲健康的恢復和提高,還可能發生新的嚴重的健康問題,所以責任護士應制定好嚴密的康復護理計劃,對病人進行周到有效的護理。
2.1確立護理問題
康復護理是整體護理的一部分,針對病人的情況,我們確立的主要護理問題有,語言障礙—腦出血所致,生活自理能力部分喪失—由于腦出血引起的偏身運動障礙,心理障礙—因健康的損害引起。
2.2做好準備工作
在開展康復護理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首先,對病人及家屬做衛生康復知識的宣教,使其正確認識自己角色的轉變和對待方法。其次,強調康復護理的重要性,爭取病人及其家屬的密切配合。再次,讓家屬見習一些基本的護理技術和技能,如進行肢體功能鍛煉的方法及要求等。
2.3圍繞主要健康問題開展康復護理
病人在健康方面現存和潛存的問題較多,我們重點做了以下方面的康復護理。 .3.1做好心理護理
病人開始很擔心自己喪失生活能力,怕給家庭增加負擔,常常沉默不語,此階段我們主要進行疏導安慰,說明健康是可以通過鍛煉而恢復的,并舉一些病人康復的例子。對其取得的每一點進步,給予恰如其分的鼓勵、表揚。病人在康復過程中,嫌恢復太慢,出現焦躁情緒,我們要讓他正確對待現實,病情恢復取之不易,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總之,病人的心態不是一成不變的,護理工作者要善于發現病人心理的變化,隨變化及時予以正確疏導,使患者保持樂觀穩定的心態,促進病人最大限度的恢復健康。
2.3.2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為了提高病人思維與語言能力,增強記憶力,我們對病人加強腦功能及語言的訓練,以發單音節、單字、單詞到簡單句,認人、物品名,做到反復讀、反復認,經常與他進行簡單對話,要不斷鼓勵病人及時給予表揚,增強病人的信心。經過兩個月的訓練,病人已恢復了語言表達能力,基本上達到了與他人進行交往的能力。
2.3.3提高病人的自理能力
對病人體力體能的鍛煉從抬腿、握拳、抓物、行走開始,上午、下午各鍛煉一次,逐漸加大活動量,家屬認真協助他鍛煉。通過兩個月的功能鍛煉,病人可在家屬陪同下上下樓梯、外出散步。自理能力得到恢復,病人有了生活自理的滿足感。
3 效果評價
經過兩個月的康復護理,病人能夠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愿,并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生活基本達到自理,健康水平有很大提高。
開展康復護理,有利于護士自身素質的全面提高,患者的情況各異,不僅要求護士有責任心、事業心,還要求護士掌握社會心理學、人際關系學、教育學、語言學、哲學等各學科的知識以適應角色的需要。
參 考 文 獻
[1]胡長林,呂涌濤,李志超.顱內血腫微創清除技術規范化治療指南[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6;81.
[2]李貞順.50例腦出血急性期的觀察及護理[J]中文健康文摘,2011,8(39);3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