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期腦血管病患者的康復護理
劉娟娟
【關鍵詞】 腦血管疾病 恢復期 康復 護理
恢復期腦血管病患者約85%以上[1]都有各種不同程度的殘疾,但經積極治療與康復護理,大部分生活都能自理。通過康復治療使患者盡可能恢復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生理狀態,是康復醫學的重要課題之一。筆者通過多年的臨床實踐,體會到在腦血管病的整個康復過程中,應用心理護理加常規護理加康復護理均能收到滿意療效,報告如下。
1 心理護理 腦血管病人住院時間長,功能恢復時間長,所以,易產生消極心理;如:憂郁、恐懼、悲歡、妒嫉、性格急躁、面無表情等,并且都求醫心切。做為一名護士就應在細心觀察病情的同時,還要作好心理護理。詳細了解患者的病史以及家屬、單位對患者的影響,掌握病人的心理狀態,耐心地給患者講解該病的發展機理及康復醫療知識,護士對患者要關懷,說話和藹,使患者充分信任醫護人員,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狀態參加康復治療。
2 常規護理
2.1 病室要陽光充足、清潔、整齊、安靜、溫濕度適宜,及時通風,定時消毒。
2.2 備好各種與急救有關的藥品及器械,嚴格注意給藥劑量。
2.3 應用血管擴張劑及止血藥治療時,應注意觀察血壓的變化,如有變化,應立即通知醫生處理。
2.4 肢體感覺障礙者,不要給病人用熱水袋取暖。
2.5 勸病人戒煙、酒,精神愉快、起居有節。
3 康復護理 3.1 協助病人進行康復功能訓練,詳細耐心向病人講解功能鍛煉的目的、作用機理、注意事項等,使病人對功能訓練能矯治功能障礙,改善功能狀態充滿信心。對肢體發生不同程度功能障礙的病人,要進行定期檢查和記錄,如肌張力,腱反射,病理體征和功能評價等。
3.2 按著理療處方規定制定合理的訓練計劃,使病人進行系統的康復功能訓練,在其身體條件許可的范圍內,最大程度的恢復其生活自理,獲得參加社會和勞動的能力[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