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期兒童強直性脊柱炎的康復護理
佚名
作者:馬群峰 倪桂娥 張曉紅
【關鍵詞】 學齡期 兒童 強直性脊柱炎 康復護理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基因位點突變所致的慢性骨關節疾病,以侵犯骶髂關節為主,逐漸累及整個脊柱,最后導致脊柱彎曲、僵直失去功能,早期表現為下腰背及單側或雙側下肢關節周圍的肌腱起止點的疼痛,伴有困倦乏力,貧血癥狀,活動受限,晨僵,翻身困難,起床費力,少數可伴有發熱,男患兒發病多見,如治療不當,不僅可使患兒致殘,對家屬和社會帶來很大的負擔,護理工作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極為重要,作者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通過對患兒的心理護理,功能鍛煉和飲食指導,取得滿意效果,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12例,均為男性,年齡8~15歲,平均10.8歲,有遺傳傾向7例,均有髖關節、下肢大關節受累,腰椎活動受限,行走不便,晨起癥狀明顯,活動后減輕,臨床特點為HLA-B27PCR測定陽性,但它對疾病預后并無可靠的指導意義[1],而類風濕因子陰性,急性炎癥期均有C-反應蛋白的升高,血沉增快,X線攝片示單純骶髂關節受損5例、單純髖關節受損3例、骶髂關節、髖關節均遭破壞4例。
1.2 治療方法 均采用藥物加物理療法,口服藥物為消炎痛75mg、阿司匹林0.6~0.9g、復方雷公藤4~5片,3次/d;常用的物理療法有礦泉水浴,電透療法,音頻或超短波治療,3次/d,20min/次,15d為1個療程,每療程間隔時間為3~4d,12例患兒中治療時間最短2個療程,最長84d。
1.3 療效評價標準[2] 痊愈:臨床癥狀完全緩解,腰椎定向活動無受限;有效:臨床癥狀緩解,腰椎定向活動部分受限;無效:臨床癥狀存在,腰椎定向活動受限。
1.3 結果 本組12例中,痊愈5例、有效7例。
2 康復護理
2.1 心理護理 (1)16歲以前發病的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簡稱AS)稱為幼年型強直性脊柱炎(juvenile-ankylosing-spondylitis.簡稱 JAS)[3],此患兒進行心理護理具有特殊性,主要是由于發病年齡小,多數處于青春前期,無論生理還是心理均尚未發育成熟,疾病對其身心造成的損害較成人嚴重,而且疾病的承受能力差,理解能力低,故在宣教過程中必須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耐心詳細地講解;同時必須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因患兒年齡小,父母一般均非常焦急,對患兒表示溺愛,因此必須指導家長正確地配合,以取得滿意的療效。在護理過程中,還應密切觀察患兒的言語、行為、動作變化,加倍地關心,理解和愛護他們,取得信任和配合。(2)激發患兒的積極進取精神 在不影響患兒休息的情況下,鼓勵患兒發揮自己的特長,如繪畫、書寫、折紙、下棋等活動,對他們所取的成績給予表揚,并設立宣傳欄張貼以示鼓勵,使其有成就感,為患兒營造一個充滿溫馨友愛的環境。
2.2 康復訓練 青少年的骨骼和肌肉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階段,盡早地進行功能鍛煉可預防并發癥和后遺癥的發生。活動應按計劃循序漸進,屈膝、屈髖、轉頭或轉體,擴胸,游泳活動最佳,根據個人情況采取適當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在鍛煉前先行按摩以松弛椎旁肌肉,以免肌肉拉傷,鍛煉同時可配合理療和水浴。(1)臥位:指導患兒盡可能仰臥,睡硬板床、低枕。明確因疼痛而臥床不起,只能使病情進展加速,導致關節肢體廢用性萎縮,因此,要采取積極主動的鍛煉,減輕脊柱及關節的畸形程度。(2)游泳及擴胸運動:①游泳:水溫宜適宜,不宜過冷;游泳既有利于四肢運動又有助于增加肺功能和使脊柱保持生理曲度,是AS最適合的全身運動。②擴胸運動:收腹挺胸行深呼吸,擴胸訓練。(3)頸腰椎活動:頸椎活動:頭頸部緩慢做左右側屈、前屈、后伸、旋轉運動;腰椎活動:站立彎腰、左右旋轉、后伸、臥位三點式、五點式挺腰和飛燕式鍛煉;下蹲活動:屈膝下蹲、站起鍛煉;50次/d。(4)由于患兒年齡小,自制力差,常不能主動鍛煉,故在這個階段,醫護人員應主動與患兒及家長溝通,有條件者或年齡過小者可由家長陪同指導鍛煉。(5)運動初期8例患兒出現肌肉,關節酸痛及不適,特別是年齡較小者耐受力更差,其中7例作短時間休息后即恢復。1例疼痛持續2h以上不能恢復,表明運動過度,予減少運動量和調整運動方式。
2.3 飲食指導 飲食與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病情發展,康復均有關系,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和腸道感染有關,故飲食要有規律,且注意衛生,防止腸道感染;宜食辛辣之品[4],因其具有抗風濕祛寒邪的作用,如辣椒、花椒、大料、茴香、大蒜等。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大蒜具有殺菌抗病毒的作用,適當進食可預防病毒感染,腸道感染。忌煙酒之品;宜食豆類和果實類食品,同時多食富含鈣、鐵的食物,如牛奶、菠菜、水果、瘦肉等,可改善患兒的營養狀態,提高機體抵抗力,也補充了青少年成長所必需的營養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