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癌性疼痛的評估及護理
金莉
: 【摘要】癌癥是當代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在癌癥患者的主訴中,癌性疼痛的發生率最高,不僅給軀體帶來不適,而且對患者的精神、心理、體質等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1]。如何有效緩解或解除癌癥患者的疼痛,做好癌癥患者的護理,最大程度地降低因疼痛引起的各種不良反應,提高癌癥疼痛患者的生活質量已成為護理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癌性疼痛通過有效的方法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正確評估疼痛程度,適當使用止痛藥物和有效的止痛方法,90%以上患者的疼痛可以得到緩解。故及時發現、解決患者的疼痛甚為重要。現結合臨床實踐,總結癌性疼痛患者的評估護理。
【關鍵詞】癌性疼痛 評估 護理
1 癌性疼痛概述
1.1癌痛現狀
我國每年新發癌癥患者約180萬,其中62%伴有疼痛,在中晚期癌癥患者中,該比例高達80%,且以中、重度疼痛為主。
1.2癌性疼痛影響
癌痛折磨下可使患者選擇輕生,因為對承受劇烈疼痛的癌癥患者來說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常人難以想象的疼痛-不是單靠意志就能忍受的疼痛。眼看患者處于劇痛之中,也成為其家屬、親友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癌痛對患者影響包括:生理功能減退、體能和耐力降低、惡心、食欲減低、睡眠不好或失眠;焦慮、恐懼加重、消遣、娛樂受限、抑郁、苦惱、不能集中精神過度考慮身體的疼痛;社會活動減少、性功能和情感減低、失去生活信心自殺率提高;痛苦加重;想法、宗教信仰改變等,給家庭增添精神壓力,增加經濟負擔。
2 臨床資料
我科自2010年1月-2010年10月共收治肝癌患者35人,通過正確的評估、給藥、護理,疼痛控制效果滿意。
3 疼痛評估
3.1方法 護士教會患者如何使用疼痛評分標尺進行自我評分,讓患者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使用疼痛評分標尺,以確保疼痛評估的準確率。成人采用國際通用的數字分級法,在疼痛評估標尺上選出最能代表患者疼痛程度的數字,0表示無痛,10表示劇痛,以1~3為輕度疼痛,4~6為中度疼痛,7~9為重度疼痛[2]。兒童、老年患者適合采用面部表情法量表,其中每一張臉譜都能在標尺上找到一個數字與之相對應,可以將疼痛程度進行量化,對認知功能障礙或病重病人,可根據其行為和生理反應進行量化評估,包括疼痛的強度、性質及疼痛的部位[3]。評估結果以數字方式記錄、登記,根據疼痛評估結果確定評估時間及次數,輕度疼痛每天09:00評估1次,中、重度疼痛每天09:00及15:00評估2次,并通知醫生遵醫囑給予相應處理,若有處理,30 min后再評估1次。
3.2意義 疼痛評估表記錄簡便,減少了文字記錄與翻閱文字的麻煩,且資料來源是患者的主訴,能給人以準確、系統、動態、直觀的效果。疼痛評估是疼痛治療的第一步,評估和控制疼痛始終是護理的核心職責,通過評估使護理人員對每例疼痛患者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及時修正護理計劃,調整止痛藥用藥方法及劑量,提高控制癌癥患者止痛效果,為規范止痛治療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可靠依據。
4 護理
4.1護士能力要求 參考美國科羅拉多護理學院的Lenburg教授對護理核心能力的研究,我們將護理核心能力概括為如下8個方面[1]:①評估和干預能力。②交流能力。③批判性思維能力。④人際交往能力。⑤管理能力。⑥領導才能。⑦教育能力。⑧知識綜合能力。除具備上述能力外,護士應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理念,以消除患者疼痛、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為目標,在心理護理,疼痛評估與管理,疼痛專科用藥管理,疼痛治療輔助等方面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
4.2給藥護理
4.2.1遵循止痛藥物的治療原則 按階梯治療是指止痛藥物的選擇應根據疼痛程度由弱到強按順序提高。第一階梯使用撲熱息痛、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治療輕度疼痛。如果疼痛持續或加劇,則應選擇第二階梯藥物,第二階梯代表藥為可待因、奇曼丁。第三階梯的代表藥為嗎啡。
4.2.2口服給藥 口服給藥簡單、經濟、易于接受,可維持穩定的血藥濃度,與靜脈注射同樣有效,不易成癮及產生耐藥,更易于控制和更有自主性。
4.2.3按時給藥 即按照規定的間隔時間給藥,如每隔12h,無論給藥當時患者是否發作疼痛。而不是按需給藥,這樣可保證疼痛連續緩解。
4.2.4個體化給藥 對麻醉藥品的個體間差異很大,所以阿片類藥物并沒有標準量。應該說凡能使疼痛得到緩解的劑量就是正確的劑量。
4.2.5注意具體細節 對用止痛劑的患者注意監護,密切觀察其反應,目的是要患者能獲得最佳療效而發生的不良反應卻最小。
4.3心理護理
癌癥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懼、焦慮、悲觀、失望等消極心理情緒。個別患者甚至還有輕生的念頭。故采取以下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措施十分必要。
4.3.1疏泄和安慰患者,抽一定時間陪伴患者,傾聽其訴說心中的焦慮,并表示理解和同情,消除其孤寂感,讓其體會到他并不是孤立地承擔痛苦,同時給以安慰,安慰要恰到好處,既要強調有希望的方面,又不能過于樂觀。在暗示疾病疑難的同時,幫助患者分析疼痛的反復性,解釋與疼痛有關的生物心理學問題。多與患者交談疼痛以外的話題,轉移其注意力。護士在患者面前自始自終都要表現出冷靜、沉穩大方、認真負責的態度,為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
4.3.2暗示療法 暗示療法是指治療者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效益的一種方法。也就是利用治療者權威使患者接受治療者的觀念,從而解除心理壓力和負擔,使癥狀得到減輕。
4.3.3家屬的心理支持 家屬的心理狀態對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通過與家屬交談,向患者家屬介紹病情,提出指導性意見來穩定家屬的心理狀態。讓家屬多與患者接觸、交流,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
4.4基礎護理
4.4.1創造良好舒適的環境。保持病區清新、安靜、整潔。及時更換床單、定時通風、清除異味,給患者創造良好的環境。置患者于舒適的體位,有計劃的集中操作,動作宜輕柔。積極爭取家屬的配合,減輕患者的緊張、焦慮的情緒,從而提高患者對疼痛的耐受力。 4.4.2晚期癌癥患者全身衰竭,各臟器功能相繼減退,大多數患者喪失自理能力。應加強各項基礎護理,注意患者皮膚、口腔、泌尿道、呼吸道等的護理,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從而提高患者對疼痛的耐受性,提高生活質量。
4.5飲食護理
由于使用化療藥物易引起惡心嘔吐,應指導患者避免進食過冷、過熱、辛辣、帶刺激、堅硬的食物,應合理搭配營養成分,多食谷類、豆類、新鮮水果和蔬菜等無污染食品,少食腌制和熏制食品,以不偏食為要。多食有抗癌作用的食物,如大蒜、黃豆、番茄、卷心菜、姜、甘草、胡蘿卜、芹菜、青椒和全麥及糙米。
4.6健康教育
4.6.1對患者講解有關癌痛治療的知識,將有關疼痛、疼痛評價、藥物的使用及其他緩解疼痛的常識告知患者及家屬,消除其對疼痛治療的主要障礙,使其參與止痛計劃的制定,并學會使用疼痛評估標尺自我評價疼痛分級,學會向醫護人員正確描述疼痛程度及用藥效果和不良反應等。
4.6.2對患者講解癌痛認識誤區①認為疼痛不能完全緩解,癌癥疼痛不可避免,滿足于部分緩解。正確的觀點應是疼痛可以完全緩解癌性疼痛90%以上可完全緩解,癌性疼痛應給以滿意的控制。②擔心麻醉藥“成癮”,視生理依賴為“成癮”,怕流入非法渠道而管制太嚴,給藥劑量不足不顧患者的疼痛。正確的觀點是用嗎啡治療癌痛成癮者罕見,應嚴格區分身體與心理依賴,應確實保證臨床治療需要,必須調節劑量至疼痛完全緩解。
4.6.3對患者介紹癌痛治療有效方法,樹立其治療信心,如①患者自控鎮痛技術(PCA):它的最大特色是首次讓患者自己嘗試控制自身的疼痛。它將傳統的一次性口服、肌注或靜注用藥方式改為小劑量,分次給予較為客觀的滿足了個體對止痛藥的要求,不僅使鎮痛效果趨于完善,而且克服了傳統用藥不及時,起效慢,鎮痛不全和副作用明顯的缺點。②芬太尼(多瑞吉)透皮貼治療,多瑞吉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麻醉類鎮痛藥物,用藥于皮膚表面,藥物吸收不受消化道內pH及食物,藥物等復雜因素的影響,避免了藥物在肝臟的首過效應,特別適合用于消化道癥狀多,疼痛性質為慢性持續性疼痛者。
5 總結
部分癌癥病人因疼痛未得到滿意控制而失去耐心,甚至會放棄根治癌癥的機會。抗癌治療本身能控制疼痛,但止痛顯效需要一定的時間。近年來國際上推出了疼痛治療新概念,主要目標是:持續有效地緩解疼痛;避免或減少止痛藥物的不良反應;最大限度地減輕疼痛及治療給病人帶來的心理及精神負擔;最大限度提高癌癥疼痛病人的生活質量。晚期腫瘤病人的癥狀有的可以用藥物來解決,但必須有更多而細致的臨床護理才是臨關懷的基礎,也是減輕臨終病人各種不適和痛苦的重要手段。因此,對從事臨終護理的護士,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要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責任感,并且掌握熟練的基礎護理和各專科護理的理論與技術。
參 考 文 獻
[1]賀玲成.癌癥患者的疼痛護理[J].哈爾濱醫藥,2009.
[2]劉淑紅.使用0~10數字疼痛評分表的9個常見問題[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2.
[3]劉雪琴,李漓.老年人疼痛強度評估量表的選擇[J].中華護理雜志,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