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評估病人的心理需要是整體護理順利實施的前提
馬延星
【摘要】 本文從系統化整體護理的概念、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病人在患病時特有的各種心理需要等方面論述了準確評估病人的心理需要是系統化整體護理順利達標,提高臨床護理質量的重要前提。
【關鍵詞】 心理需要;整體護理
系統化整體護理是指以整體醫學觀為指導,以病人為中心,以護理程序為框架,將護理實踐的各個環節系統化,突出了護理工作的科學性、系統性、整體性[1]。因此,系統化整體護理要求護士對護理對象的身心進行全方位的護理和呵護,不僅僅是延長病人的生命或是傳統意義上的治好病,而是要求提高生命的質量。在具體的護理工作中,不能只關注病人身體方面的健康問題及護理措施,還要同時關注病人患病時的心理需要及心理問題,并提供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系統化整體護理。
1 病人的心理需要
需要是指個體和社會的客觀需求在人腦中的反映,以“缺乏感”體驗著,以模糊的意向或清晰的愿望形式表現出來,并為實現需要而驅動人的活動,成為活動的動機[2]。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按人類需要水平的高低將人的需要劃分了五個層次,并認為需要的滿足是使人發展的一個最基本原則。因此,人一旦得病其個體需要也會因角色的轉換而發生相應的變化。此時他不僅作為正常人角色的基本需要會發生改變,同時還會有在患病期間作為病人角色特有的心理需要。
1.1 被尊重的需要 被尊重的需要是病人在得病時各種需要中最迫切渴望得到滿足的,尤其是在面對醫護人員時更渴望獲得醫護人員的關注和理解,通過醫護人員對病人的關注和理解使病人被尊重的需要獲得滿足。
1.2 擇優的心理需要 病人在進到醫院后都希望能得到態度好、最有經驗、醫術最好、最權威的醫生和護士的治療和護理。為此,病人依據自身的條件用各種行為和方式向醫護人員傳遞相關信息。
1.3 被接納、歸屬和愛的需要 對于住院病人來說,在剛入院進入病區時,是進入了一個陌生的環境,由于環境的變化,會使病人產生很強烈的孤獨感、陌生感和不適應等感覺,且這些感覺都是引發病人產生負性情緒的因素,此時,病人最強烈的需要是渴望被接納、歸屬和愛的需要的滿足。
1.4 了解信息的需要 病人來到醫院進入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加之對自己所患疾病的不了解和對醫院環境的陌生感等,此時就會使病人產生強烈渴望了解各種相關信息的需要,并由此而產生各種癥狀和行為。
1.5 安全的需要 安全心理是人的一種自我保護反應,病人來到醫院后,對自身健康的危機感并由此產生了迫切渴望獲得安全需要的滿足,同時安全需要的滿足也是病人求醫的重要目的之一。
2 準確評估病人的心理需要的意義
2.1 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基礎 在系統化整體護理實施的過程中,作為其重要內容之一的心理護理,其目標就是在護理過程中通過人際交往護士用自身的言語、表情、態度和行為去滿足病人的心理需要,以達到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緒,使其樹立戰勝疾病的自信和調動其戰勝疾病主動性;向病人提供良好的心理氛圍,提高病人的適應能力。在護士與病人交往的過程中,如果病人的心理需要沒有被滿足,不僅不能使病人原有的不良情緒降低,還會引發病人更多的不良心理反應,同時還會使病人對護理人員產生反感、抵觸情緒,在這樣的基礎上要想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是不可能的。相反如果在護士一接觸到病人就能針對病人的不同心理需要用自身的言語、表情、態度和行為使病人獲得心理需要的滿足,這樣一來可以減輕病人因疾病產生的負性情緒,同時還可以使護士獲得病人的信任,為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奠定了基礎。
2.2 準確評估病人的需要是給出恰當診斷的前提 需要是人的內驅力,是產生動機的源泉,是人的心理活動和目標行為的基本動力,需要的滿足與否,會影響人的情緒以至行為。作為病人其各種需要都會以不同的情緒、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行為表現出來。護士在對病人進行系統化整體護理的第一步就是對病人進行準確的評估。如果我們不了解病人的各種心理需要,只憑主觀臆斷就有可能在對病人評估時出現失誤,在此基礎上確立的護理程序就有可能無效。因此,只有準確的評估才能做出準確的診斷,也才能使護理程序順利進行下去。要想做出準確的評估,首先通過觀察、交談、調查等方法收集有關病人各種心理反應的信息,因為病人的各種心理需要是通過各種不相同的心理反應來表達的,而且具有不同人格特征、不同社會經驗、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家庭的人的反應和表達方式是不同的。因此,只有通過對搜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整理,由此獲得判斷病人各種心理需要的依據,準確了解病人的各種需要,為準確評估做好充分的準備,更是為護理程序的順利展開奠定了基礎。
2.3 降低病人的應激反應水平 應激是指機體在受到各種體內外環境刺激時所出現的非特異性全身反應[3]。任何軀體的、心理的、社會的因素都可以引起個體發生應激反應。在正常情況下,應激反應是個體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有利于個體在變化的環境中維持機體的自穩態,增強機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當人在得病時,同樣也會引發個體的應激反應,然而由于疾病機體的自穩態本身就已處于紊亂狀態,再加上疾病以及疾病引發的情緒異常,就使得機體自穩態的紊亂更重。如果病人到了醫院,在與護士接觸的過程中其心理需要沒有獲得滿足,不僅會使病人原有的不良情緒加重,同時還會使病人產生更多的負性情緒反應,也就會使得個體的應激反應更強,使得病人的病情更重;相反如果護士使病人的心理需要獲得了滿足,就可以避免病人產生更多的不良心理反應,更重要的是可以使病人因不良情緒所導致的應激反應水平降低,有利于疾病向好的方向發展。
總之,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可以恰當的評估不同病人的心理反應特點,減少了在實施系統化整體護理的護理程序時的盲目性,可以確保病人的嚴重失衡得到重點調控,保障了護理程序的順利實施,因此,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是系統化整體護理順利達標,提高臨床護理質量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