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老年患者外周靜脈輸液對靜脈損傷的觀察和護理

周維

【關鍵詞】 老年患者 外周靜脈輸液 靜脈損傷 護理

外周靜脈輸液是臨床治療和急救用藥及供給營養的重要途徑。老年患者血管條件及心理承受能力差,尤其在應用高滲溶液時,易造成血管痙攣、滲出、靜脈炎等,為減少老年患者外周靜脈的損傷,減輕病痛,作者對69例老年患者的外周靜脈輸液進行觀察,針對實際觀察到的問題,采取相應的預防護理措施,減少了各種輸液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疾病治愈率和搶救成功率。

1 臨床資料

2008年8月至2009年3月,本科收治69例內科老年患者進行靜脈輸液治療,其中男34例,女35例,年齡60~80歲。69例老年患者均患有2種以上疾病,其中糖尿病患者47例(占68%),高血壓腦梗死患者22例(占32%)。患者病史均在1年以上,輸液時間在1周以上。

2 觀察與護理

2.1 對老年輸液患者的護理評估 老年患者常患有多種慢性疾病,多伴有神經血管病變,血管彈性差,末梢循環欠佳,皮膚完整性受損。長期臥床老人常有下肢靜脈血栓形成,伴有下肢疼痛、感覺異常、嚴重供血不足,糖尿病足者伴有皮膚壞死現象。患者因長期患病,常感到孤獨、焦慮、抑郁、悲觀情緒,緊張、恐懼,有的存在意識與精神障礙。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都存在營養失調、反應遲鈍、語言溝通障礙,有皮膚完整性受損及感染的危險[1]。

2.2 心理護理 首先要創造良好的住院環境,認真做好入院宣教,詳細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存在問題。適當運用觸摸技巧使老人放松,或用肢體語言促進溝通,采取請家屬共同參與的方法,及時給予患者心理安慰和心理支持,針對老年人不同的心理問題及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不斷提高認知功能,使其獲得安全感、滿足感,盡早解除緊張、焦慮、恐懼、悲觀情緒。

2.3 認真觀察和選擇血管 認真觀察血管條件,嚴格判定靜脈炎和血管損傷征象,根據應用的藥物種類、時間,對選擇血管、穿刺位置、進針角度、次數,進行全面的計劃、評估,再進行輸液治療。穿刺時觀察外周靜脈彈性的程度,及有無硬結、腫脹。血管選擇,原則上由遠到近,避免選用靠近關節、硬化、感染的靜脈,下肢靜脈不作為常規穿刺的血管選擇,對糖尿病患者不采用下肢遠端淺靜脈穿刺,對每條血管在一個位置穿刺最多不超過3次。避免反復回針,保證一次穿刺成功率。輸入高滲藥物時不采用直徑<3.0mm的血管。對老年患者,盡量使用留置針。

2.4 輸液過程中的護理觀察 輸液前護士要熟悉藥物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了解有關輸液的適應證、藥理作用、藥物間的相互作用、不良反應及監測指標的知識,嚴格掌握滴速,合理排序。對穿刺部位在穿刺前局部按摩,輸液前30min用熱水袋熱敷局部血管,或用50%硫酸鎂濕熱敷,以利血管充盈,減少血管痙攣[2]。在輸液過程中隨時巡視,及時發現輸液不暢或不通,沿靜脈走向有無條索狀改變或血管變粗、硬結現象,穿刺點周圍皮膚有無發白、發紅、發麻、疼痛、腫脹等癥狀,做到重點巡視,嚴密觀察。注意拔針后按壓時間要足夠,抬高肢體40~60min,以促進血液循環,同時減輕因輸液時間過長引起的不適,也可防止慢性滲出。

2.5 護理評價 患者的心理狀況、營養狀況、家庭狀況評估,采用護、患、家屬共同參與的形式效果最佳。對可能有危險的因素做到早預防、早處理、多觀察、多評價。記錄要及時、準確、詳實、系統。靜脈炎判斷標準依據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所規定指標[3]。本組患者中發生輕度刺激征10例(占14%)、中度刺激征3例(占4%),無重度刺激征。未發生靜脈炎和局部壞死。

3 討論

老年患者因患病時間長,活動量減少,血流速度慢,機體抵抗力下降,尤其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謝紊亂導致外周血管病變以至血管缺血,感覺、運動神經病變以至感覺障礙,容易發生局部感染、壞死、靜脈炎、血栓形成。當輸入高滲溶液和對血管刺激性的藥物時,或使用留置針血管直徑<3.0mm時,管腔越小,留置針與血管壁機械磨擦機會就越多,血管越細,管壁越薄,受損傷時自我修復能力也越差,靜脈炎發生率也越高[4]。

對老年患者進行外周靜脈輸液治療時,應特別注意到老年患者血管彈性差、脆性大,對機械性損傷和抗化學性能力下降,產生靜脈損傷的并發癥較多,因此一定要嚴密觀察全身狀況、血管條件、心理特征,并根據病情采取系統有效的護理措施,認真做好血管保護。同時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用愛心和過硬的技術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療和護理。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