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急性冠脈綜合征院前急救及護理
佚名
作者:溫玉萍 苑建兵 王永清
【摘要】目的:探討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院前急救及護理措施,提高搶救成功率及患者生存質量。方法:對36例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進行院前急救護理干預,給予及早、迅速、有效的救護。結果:除1例急性大面積心肌梗死病人,在送往醫院途中突發呼吸、心搏驟停,經搶救無效死亡;其余35例病人接受急救護理,送往心內科住院治療;其中1例死亡,33例均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結論: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應迅速、及早、正確、有效的進行院前急救護理干預,及早緩解病痛,同時為入院后的進一步介入治療和冠脈內支架術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關鍵詞】急性冠脈綜合征;院前急救;護理
急性冠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ome)是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或侵蝕繼發的完全或不完全閉塞性血栓形成為病理基礎的一組臨床綜合癥。目前是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心電圖有無ST段持續性抬高,可將ACS分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脈綜合征(NSTEACS)及ST段抬高急性冠脈綜合征(STEACS),前者包括不穩定性心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其發病急,病情重,并發癥多,病人死亡多發生在院前或治療初期。早期、及時、正確、有效的救治與護理是提高搶救成功率、改善病人生存質量的關鍵。這就使院前救治與護理備受關注。現將急診科36例急性冠脈綜合征病人的院前急救護理干預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選取我科2007年1月-2008年7月救治的急性冠脈綜合征病人36例,其中27例男性,女性9例;年齡45歲-76歲,平均58.6歲;既往已確診冠心病24例。
1.2結果:35例病人接受急救護理,送往心內科住院治療;其中1例行冠脈內支架術,1例進行了介入治療,1例因急性大面積心肌梗死病人,在送往醫院途中突發呼吸、心搏驟停,經搶救無效死亡,其余34例均好轉出院。
2院前急救及護理
2.1癥狀觀察:大部分患者有發作性心前區疼痛、胸悶的主訴,也有表現為長時間(大于20min)的靜息痛,個別患者癥狀不典型,本組中就有4例患者表現為上腹痛;1例頭暈、咽部有緊縮感;2例患者頭暈、惡心、嘔吐的癥狀。
2.2快速有效的干預:即刻描記全導心電圖,連續或順次心電圖的記錄是早期診斷ACS的重要依據。ST-T的動態變化是UA或NSTEMI最可靠的心電圖表現[1],所以這是最重要的急診檢查。心電圖一旦可疑,再結合相應的臨床表現我們就應給予緊急有效的干預:立即仰臥位;建立靜脈通路留置套管針;生命體征監護;氧氣吸入(3-5L/分);備好急救藥品及除顫儀,同時密切觀察血壓、心率、呼吸,以及患者的精神狀況、面色等。 ACS早期治療的目的是為了開放血管和再灌注,改善冠狀動脈供血,解除冠狀動脈痙攣,減少梗死的范圍。方法有抗缺血治療、抗血小板治療、抗凝治療。有報道硝酸甘油最高可以降低百分之30的心源性死亡,可選擇舌下含服或靜脈給藥,并根據血壓調節劑量;發病早期遵醫囑盡快服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它有生物利用度高、使用方便、抗凝作用可預測,無需進行血液學檢測的特點。根據病情配合醫生給予積極有效治療的同時,還需迅速糾正和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在護理過程中密切觀察血壓、心率、意識及末梢循環。對于致命性心律失常,如無脈性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電除顫治療是臨床常用的方法。因此,需要急救護士正確掌握各項急救操作和儀器的使用,盡量縮短一切參與急救的準備時間,其中也包括救護車及人員的出診時間。據有關報道,在癥狀發作不到1h內接受治療的病人6w死亡率為百分之3.2,在癥狀發作4h接受治療的病人6w病死率為百分之6.2,事實上非常早期的綜合治療可減少百分之50MI的發病率[2]。本組1例大面積心肌梗死病人就因路途遙遠,延誤了最佳救治時間,在送往醫院途中呼吸、心搏驟停,搶救無效死亡。
2.3心理干預:急性冠脈綜合征病人在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常出現不同程度的精神緊張、焦慮、抑郁情緒,在整個有限的院前急救護理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心里疏導,細心解釋,并進行精神鼓勵,以和藹的態度、周到誠懇的服務、嚴禁的工作作風,取得病人及家屬的信賴,緩解病人的不良情緒,使患者的負性心里向積極的方向轉化,使其在院前有限的時間、有限的醫療資源的前提下更好地配合救治工作。
[1]劉唐威 李浪.非段抬高急性冠狀動脈癥狀的診斷與危險分層[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8.28(1):6-9
[2]陳健. 美國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急救護理與進展[J].國外護理學分冊.2009.20(9):40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