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毒蕈中毒的急救及預見性護理
張思艷 吳萍 楊嬋
【摘要】目的 探討毒蕈中毒的救治和護理方法,提高該病的護理水平。方法 對我院2011年6月~8月收治13例毒蕈中毒患者分析護理效果。結果 10例痊愈,3例死亡。 結論 毒蕈中毒現無特效解毒劑,為患者提供科學的急救及預見性護理至關重要。
【關鍵詞】毒蕈中毒 急救 預見性護理
毒蕈又稱野生毒蘑菇,種類多,夏季時節自然分布廣,因外形與可食用蘑菇極相似而易被誤食中毒,毒蕈中毒病情復雜變化快,其主要毒素為肝毒素、神經毒素、胃腸毒素、溶血毒素等,能興奮交感神經,引起溶血、肝、腎、中樞神經等多臟器損害[1],而且沒有特效解毒藥物,因而做好急救及預見性護理在救治過程中起關鍵性作用,現將我科今年救治13例毒蕈中毒患者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13例,男7例,女6例,年齡28~82歲,平均49歲。均為食用野生蘑菇0.5~10h相繼發病,所有患者診斷依據充分,論斷明確。早期均有惡心、嘔吐(為胃內容物)、腹痛、腹瀉(稀水樣便)、乏力、頭暈、頭痛、出汗、胸悶,重癥者繼而出現少尿、心悸、煩躁等臨床癥狀。急查肝腎功能、血常規、尿常規、電解質、心電圖相繼出現不同臟器功能損害。6例先后有心、肝、腎功能損害,表現為肌酸激酶(CK):986-16014U/L,CK同工酶MB(CKMB):546-742U/L,谷草轉氨酶(AST):423-775 U/L,乳酸脫氫酶(LD,D-L法):765-1650U/L,肌酐(CREA):186-236umoL/L,出現不同程度的少尿或無尿癥狀,2名患者伴有中樞神經系統受損,主要表現為煩躁、意識障礙,2名伴有呼吸功能受損,主要表現為發紺、呼吸衰竭,2名患者入院第二天因呼吸循環衰竭搶救無效死亡,1名患者入院20小時后轉ICU救治4天后死亡,其余10名患者經積極搶救、精心治療和護理后痊愈出院,住院時間1~17天。
2 急救措施
2.1立即清除毒物,減少毒素吸收 13例患者于中毒后0.5~6小時均出現中毒癥狀,入院后我們果斷采取清水催吐或溫開水洗胃、活性炭洗胃及甘露醇導瀉。
2.2給予保護臟器、解毒等對癥支持治療 遵醫囑迅速建立靜脈通道,必要時開通2路靜脈通路維持有效循環血量,糾正脫水及電解質紊亂情況。及早合理使用納洛酮提高救治成功率,給予阿托品及奧美拉唑保護胃腸粘膜,以緩解腹痛、吐瀉等胃腸道癥狀。使用保肝藥物,對嚴重肝損傷及有出血傾向的患者及早應用地塞米松,并注意觀察用藥效果及療效。
2.3血液凈化治療 根據病情及早選擇血液凈化治療,采用碳酸氫鹽法,血泵100ml/min,肝素40mg,超濾0.5kg,補充碳酸鈉250ml。 3 嚴密觀察病情,加強預見性護理
毒蕈中毒目前尚缺乏理想的特效方法,故針對不同的臨床類型,分別采取相應的急救治療措施,并在早期防治并發癥。因此,我們除準確測定患者的生命體征外,還應注意觀察其臨床表現,根據其表現可將其分為以下幾種類型:①胃腸炎型;②溶血型;③神經-精神型;④內臟損害型。本組病例5例為胃腸型,2例為內臟損害型。因此,護士要有預見性護理意識,在護理過程中隨時警惕臟器損害,嚴密觀察病情,定時測量生命體征,認真做好各種護理記錄,了解幻想血尿常規,肝、腎功及電解質情況,不可被假愈期的“病情好轉”所迷惑,忽視病情觀察延誤治療。
4 做好心理護理
毒蕈中毒主要以家庭為單位群集發病,但因個人身體狀況,食用量的不同,中毒癥狀亦不同,老人和小孩更易出現生命危險,所以,心理護理在該類患者整個病程中非常重要,除一般患者會有的恐懼、憂慮外,還有悲傷、絕望、愧疚等情緒。我科有一名患者因是由其購買野生菌回家食用導致母親搶救無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出現心理問題,我們針對每位患者的心理狀況,給予不同的解釋、安慰、陪護、疏導及鼓勵,使他們能積極配合治療,戰勝疾病,堅強的活下去。
5 健康教育
加強宣傳教育,讓群眾識別毒蕈,不隨便采食野蕈。發現毒蕈中毒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并保留毒蕈樣品供專業人員救治參考。在等待醫院救護時,讓中毒者大量飲用溫開水或稀鹽水,采取催吐措施如用湯匙壓舌根,以減少毒素的吸收。為補償反復嘔吐發生的脫水,讓患者飲用加入少量食鹽和食用糖“糖鹽水”,補充體液的丟失,防止休克的發生。對已發生昏迷的患者不能強行向其口內灌水,防止窒息。同時加蓋毛毯保暖。
6 結論
毒蕈中毒在6~9月常見,且常為幾個人同時中毒,病情來勢兇險,表現多樣,變化快,且又缺乏特效的解毒劑,救治不及時及易導致多器官功能損害,因此,護士要有熟練的護理操作技術,面對突發事件要沉著、冷靜,積極配合醫師及時準確判斷病情,爭分奪秒的救治,加強預見性護理意識,認真觀察病情,提前做好各種護理準備工作,這樣才能在患者病情突變時做好緊急救護,確保患者最終康復。
參 考 文 獻
[1]楊建英.10例毒蕈中毒患者的護理[J].實用臨床醫學,2006,9: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