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心肺復蘇急救與護理

李玉婷

【關鍵詞】 心肺復蘇 急救 護理

多種危重病及意外造成的心臟呼吸驟停是急診科常見的急癥,心肺復蘇是搶救心跳呼吸驟停的基本措施。護理人員只有熟練掌握心肺復蘇的操作步驟及方法,思維敏捷,有迅速的應急能力,觀察病情有預見性,并在復蘇過程中與醫生密切配合,及時準確的完成急救狀態下的各種治療和護理工作,才能提高心肺復蘇成功率。近年來,心臟驟停復蘇成功率明顯提高,但復蘇后仍需做大量細致的護理監測工作[1,2]。

1 迅速評估判斷

要對心臟呼吸驟停者在短時間內做出準確判斷,常用一摸二視三聽法,即摸頸動脈有無搏動,看胸部有無呼吸運動,聽有無心音。對意識突然喪失、大動脈搏動消失者即可診斷為心臟驟停。國際心肺復蘇指南2005 年提出,只需確定患者無呼吸、咳嗽或身體動作即可做出心臟呼吸驟停的判斷。即使患者有偶然的喘息,救助人員也應懷疑心臟驟停,應開始心肺復蘇[3]。

2 搶救用物的準備

根據病人的病情、年齡準備好氣管導管、喉鏡、金屬導芯、舌鉗、牙墊、吸痰管、導尿包,同時準備好簡易呼吸器囊、除顫監護儀、氧氣裝置、吸引器、急救藥品、呼吸機、冰帽或冰塊等。

3 暢通氣道

心臟呼吸驟停后行胸外心臟按壓,復蘇開始的時間是決定復蘇成功與否的最重要因素。如能在心臟驟停后5min 內開始心肺復蘇,生存率可達47.9%[4]。故一旦發現患者心臟呼吸驟停,應立即將患者置于地板或硬板床上,解開衣領,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去掉義齒,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并配合口對口人工呼吸,應在胸外心臟按壓的同時給予氣管插管,用簡易呼吸氣囊加壓給氧,觀察胸部起伏情況,聽雙肺呼吸音是否對稱,繼以呼吸機支持呼吸。因心臟驟停后呼吸也立即停止,在心臟復蘇的同時還要重視呼吸復蘇。

4 選擇給藥途徑

4.1 靜脈給藥 在 CPR中給藥途徑有靜脈用藥和氣管用藥。靜脈用藥安全、 方便、 起效快,目前優選上腔靜脈系統[5]。首先為中心靜脈或頸外靜脈,其次為肘關節或以上靜脈,不宜使用手背、足背靜脈。特殊情況時,如上肢受傷或燒傷選擇下肢靜脈,應抬高給藥肢體,有利藥物的快速回流。為了控制某些藥物的輸注速度或配伍禁忌,最好建立 2 條以上的靜脈通道。

4.2 氣管內給藥 氣管內給藥在無合適靜脈通道時選用是明智的,用量是靜脈給藥的2~2.5倍[6],常用藥物為腎上腺素、 阿托品、 利多卡因等。需將藥物稀釋到 10 ml,由氣管導管注入立即接呼吸囊或呼吸機, 注射后至少3 次過度換氣以利于藥物彌散,使藥物盡快到達肺泡進入肺循環。

5 除顫

盡早電擊除顫是心肺復蘇成功的關鍵措施。如有電擊除顫的指征,應立即進行除顫,理想的除顫時間應在發生室顫或心臟驟停的2min 內進行[7]。除顫時間每延長1min,成功率將下降7%~10%,室顫如不及時去除,將很快轉為心電停止[8]。粗顫型電除顫成功率高,預后相對好,如果心電顯示為細顫波,應給予鹽酸腎上腺素使之轉復為粗顫后進行除顫。如一次除顫未成功,可用同等或加大電功率反復進行3 次。當病人心臟恢復后嚴密觀察心率、心律、血壓等各參數的變化。

6 加強腦復蘇

及早進行腦復蘇 ,大腦對缺氧的時間只能耐受4~6min ,選擇性的腦低溫能增加皮質腦血流,保護血腦屏障和預防腦水腫。故在心肺復蘇的同時進行頭部降溫非常必要,護士要及時給予頭部冰敷或戴冰帽[9]。

7 護理配合

7.1 心電監護 在心肺復蘇過程中應做好心電監護,為把握病情和指導搶救治療提供依據。監護電極應置于不妨礙實施復蘇操作的部位,監護屏幕置于醫生便于觀察的位置。嚴密觀察心率、心律、血壓的變化,注意病人的意識狀態、瞳孔變化并做好記錄。

7.2 呼吸道的管理 應由專人管理,及時吸出呼吸道的分泌物, 以免影響呼吸機的正常運行和藥物的吸收。

7.3 輸液通路的管理及用藥 應由專人抽藥,專人推藥,專人填寫搶救記錄,搶救過程中,認真執行查對制度,避免用錯藥物。對醫生下達的口頭醫囑應復述一遍,確認無誤后方可執行,并保留安瓿,以便搶救后再次核對。

7.4 加強基礎護理 心肺功能建立后務必予以翻身,最少2h 1次,必要時按摩受壓處,促進受壓組織血液循環,以預防壓瘡發生;留置尿管,注意觀察尿液的顏色、量的變化,記錄每小時尿量及24h出入量,注意有無腎功能不全;每日進行口腔護理2次,預防口腔感染;眼睛不能閉合者,用凡士林紗布覆蓋。

7.5 療效觀察 在心肺復蘇過程中,要嚴密觀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壓、瞳孔、面色等變化,如心電監護示心率恢復時則心肺復蘇有效,否則應查找無效的原因,繼續搶救30min ,仍無效或臨終癥狀逐漸明顯,可考慮放棄搶救。

8 討論

心臟呼吸驟停的預后取決于及時發現和正確有效的救治。無論心臟驟停的原因如何,復蘇成功的關鍵在于爭取時間。在搶救工作中要求護士與醫生密切配合、 分秒必爭。各項搶救工作應刻不容緩地執行。在平時工作中應加強醫護之間的配合,急救技術達到人人過關。每次搶救完畢后,及時總結搶救經驗,對不足之處提出改進措施,以有效提高心肺復蘇的搶救成功率。但大部分的心臟驟停發生在院外,目擊者往往不知所措,而醫生趕到時大多已超過5min,往往失去了搶救生命的最佳時機,搶救成功率低。因此,應提高全民急救意識, 在群眾中加強心肺復蘇知識和技術的普及,使心臟驟停患者能在第一時間內得到急救,從而提高心肺復蘇的成功率,提高心臟呼吸驟停患者的生存率。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