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現實護理療法應用于軀體化障礙患者的對照研究
佚名
作者:李秀珊 趙安全 田志林 張麗娜 劉名姓
【論文關鍵詞】軀體化障礙 健康教育 現實護理療法
【論文摘要】目的:觀察現實療法和傳統護理相結合的方式對軀體化障礙患者進行護理的效果。方法:將符合 CCMD一3“軀體化障礙”診斷標準的 106例患者按隨機原則分為兩組。研究組由5名責任護士實施現實療法 9項基本技術,每天護理查房后由當班責任護士對入組患者一對一進行 2O分鐘現實護理法,每周由護士長組織入組患者集體進行點評并進行健康教育。對照組進行傳統護理。結果:兩組治療后癥狀均有明顯好轉。第 2周開始軀體和焦慮因子分已經出現差別(P<0.05),第 4周則達到極顯著差異(P<0.01)。第 4周陽性項目數兩組間的差別達到了極顯著意義(P<0.01)。第 4周偏執因子兩組間也出現了差別。結論:對軀體化障礙 ,系統的抗焦慮、抗抑郁治療有一定效果,聯合現實護理法療效更加突出。
軀體化障礙患者的護理是護理工作中的難點,以糾纏投訴多的發生率高為此類患者的特點 ,是醫療糾紛的隱患目前,尚無行之有效的專門護理方案,大部分是傳統的護理和支持性心理護理。本研究采用現實療法和傳統護理相結合的方式對軀體化障礙患者進行護理。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8年 1—12月在本院心理病區和西醫結合">中西醫結合病區治療的患者 106例,均符合 CCMD一3“軀體化障礙”的診斷標準。其中,男 l8例、女 88例,平均年齡(42.3±19.4)歲;病程 5個月 12年 ,平均(2.8±3.5)年;大專及以上學歷 45例,高中及以下學歷 61例。按隨機原則分為兩組,研究組(中西醫結合病區)和對照組(心理病區)各 5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1.2 方法所有人組對象用系統,抗焦慮、抗抑郁治療,藥物選擇為常用的抗抑郁劑和苯二氮革類藥 ,在藥物種類、給藥方法和劑量上兩組間盡量做到無差別。研究組 由護士長組織 5名責任護士培訓現實療法 9項基本技術 :角色扮演、制定計劃、承諾、拒絕借口、運用幽默、提供榜樣、語言刺激、步步跟進 、“反論”技術_1j。培訓后做一致性檢驗 ,r=0.82,然后進行實施。每天護理查房后 由當班責任護士對入組患者一對一進行 20分鐘現實護理法,每周 由護士長組織在院入組患者集體進行點評并進行健康教育。對照組進行傳統護理 。
1.3 評定應用癥狀 自評量表(SCI一90)對入組患者療效進行量化評定,分別在治療前、治療 2周、治療 4周各評定一次。對所得數據對照分析進行雙側 t檢驗。
2 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后癥狀均有明顯好轉,SCL一90因子分呈減少趨勢,表明對軀體化障礙抗焦慮、抗抑郁治療有效,第 2周開始,軀體和焦慮因子分已出現差別(P 3.1 軀體化障礙的治療軀體化障礙藥物治療主要是抗抑郁、抗焦慮。本研究表明,系統的抗焦慮 、抗抑郁治療有一定效果,聯合現實護理法療效更加突出。 軀體化障礙患者往往因生活事件而發病,成為其重要的誘因。患者負性生活事件較多 ,且以長期性應激為主。軀體化障礙患者有不同程度述情障礙,并較多采用消極應對方式,以逃避責任為主。現實療法的核心就是強調責任,是具有一定程度整合的治療模式,注重行為、強調現在、重視責任感和人的“成長的力量”,強調人的力量、價值、潛能,強調人的自主性,主張人們應積極地生活、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使生命更有意義。 3.2 軀體化障礙現實護理療法目標通過現實療法能達到如下目標:①自述軀體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②焦慮情緒明顯減輕或消失;③明白軀體癥狀與心理沖突及壓力之間的關系;④實際地解釋軀體結構和功能;⑤應用適應性調適技術調適壓力;⑥接受實驗室檢查結果和臨床診斷,作為評判自己健康狀況的依據;⑦能獨立完成所承擔角色的責任。本研究結果表明,現實護理療法對軀體化障礙患者的偏執想法、軀體化的關注度和焦慮有明顯的作用,優于傳統護理方法,是切實可行的一種新護理方法,值得在護理界推廣。 [1] 郭念鋒.臨床心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 [2] 趙蘭民,甘景梨.軀體化研究進展[J].實用醫藥雜志,2007,24(3):360. [3] 李小麟,主編.精神科護理學[M].第 1版.200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