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患者術后再出血原因分析與臨床護理
佚名
摘要:目的:分析腦出血患者術后再出血的影響因素,以便減少腦出血患者術后再出血的發生,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進行腦出血手術的患者88例,觀察組44例接受護理干預,對照組44例應用傳統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再出血發生率。結果:對照組患者術后再出血8例,再出血發生率為18.2%,觀察組患者術后再出血3例,發生率為6.8%,觀察組患者術后再出血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結論: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科學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預防術后再出血情況的發生,值得臨床上應用推廣。
關鍵詞:腦出血;再出血;護理
腦出血是指腦實質血管發生破裂而造成的顱內出血,是中老年高血壓患者嚴重腦部并發癥之一,常見的病因是高血壓、腦動脈硬化、顱內血管畸形等[1],用力、情緒激動等因素誘發,臨床上腦出血發病極快,主要表現為意識障礙、肢體偏癱、失語等神經系統損害,病情兇險、死亡率極高。而術后再出血的發生,是使患者加重病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因而,對腦出血患者術后再出血進行積極的預防至關重要。本研究選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進行腦出血手術的患者88例,其中44例接受護理干預的患者作為觀察組,44例應用傳統護理的患者作為對照組,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再出血發生率,著重探討腦出血患者術后再出血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預防對策,現在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進行腦出血手術的患者88例,其中44例接受護理干預的患者作為觀察組,44例應用傳統護理的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患者年齡42~74歲,平均58.5歲;對照組患者年齡43~75歲,平均年齡59.6歲;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合并癥等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微創手術。其中對照組44例患者給予常規的傳統護理,術前進行基本的健康宣教,術中采用微創手術方法,術后告知并指導家屬對患者進行身體按摩以及進行基本護理等。觀察組44例患者給予科學的護理干預,術前對患者的病史進行詢問,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量身定制護理措施[2],針對腦出血術后再出血的致病因素和高危因素,對患者進行連續的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再出血的發生率,并統計再出血患者患者年齡、并發癥等一般資料情況,結合兩組發生率,分析腦出血患者術后再出血的原因。 1.3 統計學處理 檢驗指標資料的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分析,以t和x2檢驗,以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在術后再出血的發生率上有明顯差異,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有統計學意義,具體對比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再出血發生情況比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