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關于心理干預和臨床路徑護理對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影響

沈曉君

: 【摘要】 目的 探討心理干預和臨床路徑護理對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影響,為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質量和生活質量提供理論依據。方法 將120例心肌梗死患者隨機分為4組,即心理干預組、臨床路徑組、心理干預和臨床路徑組、對照組,每組30人,對各組的預后進行比較研究。結果 心理干預組、臨床路徑組、心理干預和臨床路徑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和恐懼、焦慮發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數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結論 心理干預和臨床路徑護理能明顯提高對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質量,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預后。

【關鍵詞】 心肌梗死 心理干預 臨床路徑 護理質量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造成的冠狀動脈供血嚴重不足或中斷,導致心肌缺血壞死的一種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而且其發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1]。隨著醫學模式和護理模式的轉變,傳統的“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正日益受到重視。新的護理模式必然對護理方法、護理程序和護理理念提出新的要求[2]。鑒于此,我們結合多年的臨床護理實踐,研究心理干預和臨床路徑護理對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影響,為進一步提高對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質量和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質量提供理論依據。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隨機選取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本科室確診為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120例。隨機分為4組,即心理干預組、臨床路徑組、心理干預和臨床路徑組、對照組,每組30人。4組患者的一般情況見表1, 4組之間具有可比性。表1 各組患者的一般情況

組別性別(例)男女平均年齡

(歲)梗死部位(例)前壁下壁后壁文化程度(例)初中及以下初中以上心理干預組 161464.512108228臨床路徑組 151563.7119101911干預和路徑組171362.61299219對照組 161465.113892010

1.2 研究方法及分組

1.2.1 心理干預組 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患者進行恐懼、焦慮的評估。對心理干預組的患者,耐心聽取患者和家屬的傾訴,同情和關懷患者,取得他們的信任和合作,分析患者的精神和心理活動,一旦發現不利于疾病預后的環節和問題,及時予以糾正和干預,努力減少患者的負性情緒,引導他們積極地面對疾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本組患者在心理干預的同時進行常規的一般護理。

1.2.2 臨床路徑護理組 成立臨床路徑制定小組,由護士長和科主任及相關主管護士負責。參考美國的臨床路徑模式和內容,制定適合我國患者的臨床路徑護理程序。臨床路徑組患者自入院開始就進入臨床路徑,采用制定好的臨床路徑護理程序進行護理。

1.2.3 心理干預和臨床路徑護理組 對心理干預和臨床路徑組的患者,在實施臨床路徑護理的同時,對出現負性情緒的患者進行心理干預。

1.2.4 對照組 對對照組的患者給予常規的一般護理,不進行心理干預和臨床路徑護理。

對以上4組患者的并發癥、恐懼、焦慮和平均住院天數等指標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

1.3 統計學處理 結果采用SPSS 10.0統計軟件包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 果

心理干預、臨床路徑護理對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影響見表2。表2 各組患者并發癥、負性情緒發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數比較與對照組比較:*P<0.05 由表2可見,心理干預組、臨床路徑組、心理干預和臨床路徑護理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和恐懼、焦慮發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數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3 討 論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越來越受到重視。這就要求我們醫護人員在治療和護理患者的同時,必須認識到患者首先是一個人,然后才是患者。人會有思想、有精神、有心理變化和情緒反應,而這些對疾病的發展和預后往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3]。心理干預和心理治療正成為現代醫學領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方向。當心肌梗死突然發生后,除了出現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外,患者的思想、精神、心理和情緒也會發生改變[4]。我們研究發現,通過對心肌梗死患者進行積極的心理干預,其并發癥發生率和恐懼、焦慮發生率以及平均住院天數都顯著低于對照組。這說明心理干預可以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復和預后。

臨床路徑是為已確診為某種疾病的一群患者制訂的、以患者為中心的、從入院到出院的一整套完整的醫療和護理工作計劃。國外研究表明,臨床路徑的有效實施,可以減少患者的并發癥,縮短患者平均住院天數,提高患者滿意度,限制醫療費用增長等。臨床路徑護理是與整體護理模式相適應的一種嶄新的護理方法,其最大特點是護理具有計劃性、預見性、針對性和完整性[5]。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實行臨床路徑護理可以顯著減少心肌梗死患者并發癥和焦慮、恐懼的發生率,可以明顯縮短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天數。這表明,臨床路徑護理程序的效果要優于一般護理程序,其更能適應現代整體護理模式的需要,滿足患者的需求,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的生活質量。

隨著現代 “以病人為中心”融“生理-心理-社會模式”為一體的全新的醫學模式和護理模式的確立和普及,護理質量在醫院整個質量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6]。患者滿意是現代護理質量管理的最高標準。這種全新的醫學模式和護理模式必然要求我們護理工作者去不斷地探索和研究能夠滿足時代需要和患者要求的新的護理方法和護理程序,并且進行優化和組合。我們的研究表明,當對心肌梗死患者同時實施心理干預和臨床路徑護理時,其護理效果更加明顯,可以明顯地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并發癥和焦慮恐懼的發生率,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

本研究僅僅從心理干預、臨床路徑護理對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影響方面展開了初步的研究,但對整體護理與心理干預以及臨床路徑護理的內在關系、心理干預和心理護理對護士的新要求、臨床路徑護理的國家標準等問題未能作出相應的探討,這些問題有待日后進一步深入研究。

[1] 楊大成,陳玉國,張 運.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損傷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6,26(8):1193-1194.

[2] 朱小平, 鄒碧榮, 王曉惠, 等. 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模式改革對臨床護理效果的影響[J]. 護理研究(上旬版), 2007,21(4):915-917.

[3] 金 鳳. 以病人為中心提高護理質量[J]. 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06,12(6):80-81.

[4] 林妙春,管梨倩,蘇愛蓮.心理干預對心肌梗死患者康復的作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06,27(9):1146-1147.

[5] 劉彩棟.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6):3-14.

[6] 李亞潔, 周宏珍, 周春蘭. 以病人為中心加強護理質量內涵建設[J]. 護理研究(中旬版), 2006,20(1):164-165.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