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益生菌和嬰兒撫觸聯合治療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療效觀察

侯彬蘭

【摘要】 目的 觀察益生菌和嬰兒撫觸治療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的療效。方法 所有病例隨機分兩組,治療組22例,男13例,女9例;對照組19例,男12例,女7例。兩組均給予間歇鼻胃管喂養;采用同一種早產兒特別配方奶粉喂養;早開奶,于生后12~36 h開始喂養,從小量開始,開始1~2 ml /次,1次/2 h,每天每次增加1~2 ml,輔助靜脈營養,生后第一天輸注5%葡萄糖液,第二天輸注小兒氨基酸、脂肪乳劑,劑量從0.5 g/(kg·d)開始,每天增加0.5 g/kg,逐漸增至3 g/(kg·d),靜脈入液量兩組無差異,總液體量第一天50 ml/kg,按10~15 ml/(kg·d)增加,直至120~150 ml/(kg·d);出現不耐受常規處理:排除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奶量應減少2~4 ml或停喂1~2次,排便不暢者予灌腸通便,有晚期代謝性酸中毒者予糾酸處理。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益生菌口服:0.5 g/(kg·次),每天3次,聯合嬰兒撫觸治療(包括腹部按摩和小兒捏脊治療),每天兩次,每次30 min。這種治療持續到患兒能耐受腸道營養1周以后。結果 監測腹脹消失時間、胃潴留消失時間、恢復到出生體重所需日齡、4周末奶量、足量胃腸營養日齡。治療組和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均<0.01)。所有患兒治療前、治療后無異常哭鬧。結論 本研究對喂養不耐受的早產兒給予益生菌和嬰兒撫觸治療(包括腹部按摩和小兒捏脊治療),原有的加奶困難、嘔吐、腹脹等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提高了喂養耐受性,恢復到出生體重所需日齡、4周末奶量、停止胃腸外營養達足量胃腸營養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均<0.01),促進了早產兒的生長發育。這兩種方法簡單易行,值得在基層醫院推廣。

【關鍵詞】 益生菌 嬰兒撫觸治療 早產兒喂養不耐受

隨著早產兒存活率的提高,其喂養問題亦更加明顯,由于早產兒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善,其喂養常存在不耐受現象。本院于2006年3月至2007年6月對22例出現喂養不耐受的早產兒給予口服益生菌和嬰兒扶觸治療,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標準 出生體重<1 500 g,適于胎齡兒;除外消化道畸形、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窒息及心肺疾病者。喂養不耐受診斷標準:若出現下列情況之一,可考慮喂養不耐受:(1)頻繁嘔吐,每天超過3次以上;(2)奶量不增或減少,持續3天以上;(3)胃殘留超過上次喂量的1/3或24 h胃殘余量超過喂養總量的1/4;(4)腹脹(24 h腹圍增加>1.5 cm)伴有腸型消失時間;(5)胃內咖啡樣物、大便潛血陽性;(6)第二周末喂入量<8 ml/(kg·次);(7)呼吸暫停和心動過緩的發生明顯增加。

1.2 一般資料 所有病例隨機分兩組,治療組22例,男13例,女9例;對照組19例,男12例,女7例。兩組早產兒在治療前胎齡、出生體重、5 min Apgar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3 方法 兩組均給予間歇鼻胃管喂養;采用同一種早產兒配方奶粉喂養;早開奶,于生后12~36 h開始喂養,從小量開始,開始1~2 ml/次,1次/2 h,每天每次增加1~2 ml,輔助靜脈營養,生后第一天輸注5%葡萄糖液,第二天輸注小兒氨基酸、脂肪乳劑,劑量從0.5 g/(kg·d)開始,每天增加0.5 g/kg,逐漸增至3 g/(kg·d),靜脈入液量兩組無差異,總液體量第1天50 ml/kg,按10~15 ml/(kg·d)增加,直至120~150 ml/(kg·d);出現不耐受常規處理:排除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奶量應減少2~4 ml或停喂1~2次,排便不暢者予灌腸通便,有晚期代謝性酸中毒者予糾酸處理。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益生菌口服:0.5 g/(kg·次),每日3次,聯合嬰兒撫觸治療(包括腹部按摩和小兒捏脊治療),每天2次,每次30 min。這種治療持續到患兒能耐受腸道營養1周以后。

2 結果

見表1。表1 兩組早產兒各項監測指標比較

監測腹脹消失時間、胃潴留消失時間、恢復到出生體重所需日齡、4周末奶量、足量胃腸營養日齡。治療組和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所有患兒治療前、治療后無異常哭鬧。

3 討論

由于早產兒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善,所以早產兒易嘔吐、腹脹、胃潴留等喂養不耐受體征,存在較高的喂養不耐受發生率。若喂養不當,可影響到神經系統的發育及其預后。全胃腸外營養雖能改善其營養狀況,但不利于胃腸道功能的成熟,且存在肝膽并發癥及對早產兒肺功能、肝功能、免疫功能、糖代謝等不良反應的問題,受插管等技術及經濟條件的限制,很難在基層醫院推廣。

益生菌是一種健腸劑,其含有人體腸道需要的正常活菌糞鏈球菌、枯草桿菌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口服后能通過調整微生態環境,抑制有害菌和腐敗菌的生長。促使雙歧桿菌為主的厭氧球菌生長,盡早建立正常腸道菌群,從而促使早產兒腸道功能的成熟。此外,益生菌還可促進多種消化酶的分泌,從而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對早產兒的正常生長與發育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同時,益生菌中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也可以幫助早產兒的正常生長與發育。

嬰兒撫觸治療(包括腹部按摩和小兒捏脊治療)是一種物理療法,它可以促進早產兒的運動和神經系統的發育;小兒捏脊治療可以促進早產兒消化功能的成熟;腹部按摩可以促進早產兒腸道蠕動,從而加快了早產兒胃腸道的排空,對早產兒喂養不耐受有明顯的治療作用。

因此,本研究對喂養不耐受的早產兒給予益生菌和嬰兒撫觸治療(包括腹部按摩和小兒捏脊治療),原有的加奶困難、嘔吐、腹脹等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提高了喂養耐受性,恢復到出生體重所需日齡、4周末奶量、停止胃腸外營養達足量胃腸營養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促進了早產兒的生長發育。這兩種方法簡單易行,值得在基層醫院推廣。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