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撫觸和被動運動在腦癱治療中的應用
徐瑞琴 徐志霞
【摘要】 目的 探討撫觸和被動運動在腦癱患兒治療中的影響。方法 自2006年7月~2008年7月我院新生兒科收治的114例腦癱高危兒中隨機抽起A組57例在住院期間和出院后進行撫觸和被動運動進行干預,對照組B組57例按正常治療方案執行。由專人分別在3、6、12個月進行隨訪,對患兒的體格發育、智力發育、運動功能及行為姿勢是否符合標準,進行監測和評定。結果 A組在運動功能和行為姿勢方面明顯好于B組。結論 撫觸和被動運動在腦癱治療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撫觸;被動運動;腦癱兒
新生兒撫觸和被動運動在腦癱治療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現將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治療患者的結果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自2006年7月~2008年7月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新生兒科收治腦癱高危兒114例,其中早產兒36例,體重小于1 800 g,雙胎兒伴有窒息史8例,圍生期缺氧缺血的新生兒70例。初期治療是挽救患兒的生命,提高新生兒的成活率,在患兒病情穩定以后,對于有高危因素、以后有可能發生中樞神經功能協調障礙的高危患兒,均進行一般干預治療。隨機抽取A組57例進行新生兒撫觸和被動運動及出院后繼續進行家庭干預,B組57例按正常治療方案執行,兩組均定期隨訪,并進行評定。
2 干預治療
藥物治療:對A、B兩組均給予營養腦神經細胞類的藥物,改善腦部細胞代謝,如腦活素、神經節苷脂、胞二磷膽堿等。
高壓氧治療:A、B兩組同樣給予高壓氧治療,目的在于促進機體的自我更新,增強細胞活力,改善腦組織缺氧缺血的狀態,提高腦細胞的再生能力[1]。對于低體重兒,待體重大于2 500 g后實行高壓氧治療,其他患兒待疾病穩定后即可行該項治療。
撫觸和被動運動:對A組患兒實施撫觸和被動運動,撫觸可促進新生兒體重的增長、應激能力的提高,并可促進新生兒情感的交流。被動運動可提高新生兒四肢活動的協調能力,促進運動感官的發育,預防姿勢不良的發生[2]。撫觸、被動運動的方法、時間、步驟如下。
2.1 準備 護士應掌握新生兒的生理特點,疾病的原因,治療的過程,對外界的反應及喂養情況。在二次哺乳之間,將新生兒置于適宜的環璄,不宜穿太厚的棉衣,以純棉內衣為好。
2.2 方法 將患兒置于俯臥位,頭偏向一側,護士用手指指腹輕輕按摩患兒的上肢和下肢的每個關節,讓患兒充分放松,每個關節順時針按摩5~20次。再將患兒置于仰臥位,做上舉肩關節上旋轉,上臂交叉擴胸運動,每個動作5~20次,動作一定要做輕柔、到位。做上肢運動時,讓患兒的手握住護士的拇指,護士的其他四指握著患兒的手背。然后做下肢運動,以護士的左手拇指對患兒的右足拇指,手心對患兒的腳心,護士的右手扶著患兒的膝關節,做屈膝運動,屈膝時一定要使膝關節頂著患兒的胸腹部,伸直時要和床平行。髖關節的旋轉運動,以同樣的手法活動髖關節,做上旋和下旋運動。最后按摩背部,再將患兒置于俯臥位,按摩脊柱兩側和做捏脊療法,鍛煉頸部以及背部肌肉使其抬頭、轉頭,并且能增進患兒的食欲和安全感。
2.3 注意事項 開始運動用力不可過猛,活動幅度不可過大,范圍不可過廣,要循序漸進,根據患兒的適應能力制定運動的時間、次數和度,手法要輕,并密切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要先俯臥位后仰臥位,因新生兒大腦皮質及紋狀體發育尚未完善,神經髓鞘尚未形成,輕微刺激可產生全身應答反應。這種反應多在新生兒的仰臥位出現,先從俯臥位時可避免患兒本能出現擁抱反射和哭鬧等反應。
3 結果
以上114例患兒,分別于3個月、6個月、12個月進行了跟蹤隨訪,除正常的腦癱康復治療以外,其中A組12例在新生兒科干預治療一個療程,25例在新生兒科和家里進行了兩個療程,20例持續進行了三個療程的撫觸和被動運動,無一例遺留運動功能落后和姿勢異常,均獲得滿意的治療。B組按常規進行腦癱康復治療。結果見表1。表1 兩組隨訪結果比較
4 討論
從表1中可以看出:隨訪中發現在體格發育和智力發育兩個方面,各年齡段A、B兩組比較差異不大,小于10%,運動功能三個階段合格率A組高于B組分別為11.76%、21.2%、23.9%,運動姿勢三個階段合格率A組高于B組分別為29.5%、29.5%、26.6%,數據顯示合格率A組明顯高于B組。
小兒腦性癱瘓是指出生到出生后一個月內的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以上所提到的病例是可能出現腦性癱瘓的危險因素,新生兒的大腦在0~6個月內發育最快[3],可縮性較強,通過早期干預治療,促進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提高患兒的生命質量。隨著醫療技術的提高,一些可能殘疾的患兒生存下來,越來越多的患兒家長渴望得到治療,所以,預防運動功能、智力、語言等方面的不良發展,應從新生兒時期開始,早期干預治療非常必要。
新生兒期患兒病情尚未穩定時,護士要高度的責任心、耐心和愛心,每天做到4個3,即對患兒每天撫摸3次,每次3 min;仰臥3 min;抱起3 min。并要求在做治療和護理等操作時與患兒進行語言交流,將人性化服務體現在各項操作當中。通過對患兒的皮膚、語言、表情的交流,促進他們了解環境,增加對情感和感知的認識。
患兒出院前護士要對其家長做好宣教,強調撫觸和被動運動在腦癱康復治療中的重要性,指導他們如何做撫觸和被動運動,提供教材和錄像,使家長在患兒出院后能堅持訓練,并定期來醫院隨訪,定時監測和評定,及時發現嬰兒生長發育過程中的異常情況,及早糾正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