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會陰部瘢痕切除整形術圍手術期護理
秦妍彥
: 【關鍵詞】 瘢痕;會陰部;整形術;圍手術期;護理
會陰部由于其解剖的特殊性,該部位的瘢痕切除整形術如果護理工作跟不上,將對預后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做好會陰部瘢痕切除整形術圍手術期的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近年來共進行了會陰部瘢痕切除整形術17例,通過手術和精心的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7例,男12例,女5例,年齡:2~56歲,平均28.4歲。瘢痕形成原因:燙傷14例,外傷3例。
1.2 手術前護理
1.2.1 瘢痕部位清潔 會陰部瘢痕攣縮患者,由于大小便排泄不暢,便后清潔衛生處理困難,加之瘢痕部位高低不平,存在大小不等的皺褶,凹陷處常積存污垢,有的瘢痕組織形成假性憩室或竇道,甚至形成慢性小潰瘍及竇道感染。因此,術前耐心細致地做好瘢痕部位的清潔衛生工作,對于促進手術的成功是至關重要的。具體做法:于手術前5~7天開始用1∶1000新潔爾滅溶液坐浴,浸泡擦洗瘢痕部位,尤其是瘢痕皺褶凹陷處及竇道內,1~2次/d。有的形成多處竇道或假性憩室,清潔時一定要耐心細致用小棉簽伸入腔內清除污物,動作輕巧,不可造成腔內新的損傷。
1.2.2 供皮區的準備 根據醫囑,對所選擇的供皮區,術前3天起以肥皂水擦洗整個供皮部位,1次/d,擦洗后用清潔巾包扎。術前1天剃凈毛發,仍用清潔巾包扎。
1.2.3 腸道準備 術前3~5天進流質飲食,口服腸道滅菌藥物,如成人用新霉素0.40 g,4次/d,甲硝唑0.40 g,3次/d,兒童酌減。術前1天開始禁食,靜脈補充營養,并預防性使用抗生素,術前晚、術日晨清潔腸道。腸道準備的具體內容需按醫囑嚴格執行。
1.2.4 全身及精神狀況的準備 會陰部瘢痕患者多存在體質和營養較差的情況,以及思想顧慮較多、害怕痛苦、害怕手術達不到預期目的或盲目樂觀等心理狀況,因此要根據具體情況加以體質和精神兩方面的護理,多給予關心、安慰和鼓勵。
1.3 術后護理 術后護理的重點是防止大小便污染創面,保持外敷料干燥,防止包扎松脫,保持雙下肢外展固定。
1.3.1 導尿管護理 會陰部手術患者一般有保留導尿,要隨時觀察導尿管是否通暢,若導尿管不通,一般為導尿管扭曲、血塊堵塞、插入過深或過淺所致,應查明原因及時妥善處理。若尿液外漏,外敷料潮濕應及時更換。男性一般用保留導尿管5~7天,拔管后應用尿壺;女性保留導尿應盡可能維持至拆線。保留導尿期間可用0.1%慶大霉素溶液200 ml行膀胱沖洗,1~2次/d,以保持導尿管通暢和減少泌尿系感染機會。沖洗時應小心操作,防止液體弄濕敷料。 1.3.2 飲食護理 術后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提高機體體質,促進創面早日愈合。
1.3.3 腸道護理 術后繼續給予流質飲食5~7天,口服腸道收斂止瀉藥,如次碳酸鉍、復方樟腦酊等,盡可能保持在1周內不排便,應于便后立即作肛周清洗,防止糞便污染創面。
1.3.4 術后恢復 術后10~12天拆線后,短期內創面仍需用消毒紗布覆蓋包好。創面愈合良好者,3~5天后鼓勵患者床上活動,活動量由小到大,不可操之過急,逐步過渡到離床活動,并堅持雙下肢外展鍛煉。肛門狹窄者,必要時可定期作擴肛治療。整個鍛煉過程最好在醫護人員親自指導下進行。
2 結 果
本組17例,經過精心的術前準備和術后護理,均取得了良好的手術效果,無一例發生切口感染。出院時2例仍有肛門功能輕度障礙,3例下肢外展功能輕度受限,經半年隨訪均恢復良好。
3 討 論
會陰部瘢痕畸形多為燙傷或外傷所致。會陰部是指前為陰阜,后為尾骨臀溝,兩側為大腿根部及腹股溝部的一個菱形狹小區域。從解剖特點上看,會陰部為排泄管道外口的所在部位,一旦受傷,創面或傷口極易被污染而導致感染,且會陰部創面換藥包扎較四肢、軀干困難,肉芽創面植皮不易加壓固定,其皮片存活率偏低,加之會陰部皮膚松弛,毛囊、汗腺豐富,不易暴露干燥,給燙傷創面修復增加了一定難度。因此,其創面治愈后常遺留明顯瘢痕收縮畸形,致使肛門周圍、外生殖器與大腿內側產生瘢痕粘連,形成蹼狀或增生性瘢痕,嚴重者可致生殖器官損傷或被瘢痕所包埋。因此,除了手術本身,精心的護理,特別是創面局部的保護和護理尤為重要。做好創面的護理,可以防止感染,促進創面愈合,提高植皮皮瓣的成活率,從而提高手術成功率。另外,會陰部手術患者,由于手術部位的特殊性,在隱私保護及心理護理的細節上均給予精心呵護。本組17例,通過配合醫療所采用的精心護理措施,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