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關于自擬腎炎方聯合西藥干預小兒急性腎炎32例臨床觀察

鄧發文 郭煒

【摘要】 目的觀察自擬腎炎方聯合西藥干預小兒急性腎炎的療效并進行臨床分析。方法將57例急性腎炎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25例和治療組32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西藥對癥支持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自擬腎炎方。結果治療組32例患兒在血尿、血壓及血沉的恢復方面優于對照組(P<0.05或P<0.01),兩組有效率方面差異無統計意義,但治療組的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運用辨證論治聯合西藥干預小兒急性腎炎在癥狀改善、縮短病程、治愈率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關鍵詞】 自擬腎炎方;急性腎炎;辨證論治;中西醫結合

急性腎小球腎炎(AGN)簡稱“急性腎炎”,是兒科最常見的腎臟疾病之一,多見于3~8歲小兒,是以血尿、水腫、高血壓、常伴有少尿、腎小球濾過率減低為主要特點的腎小球疾病,故亦常稱為“急性腎炎綜合征”,病死率為0.5 %~2.0 %。2001年6月至2007年6月來,我們自擬腎炎1~4號方聯合西藥對小兒急性腎炎32例進行干預,并與僅采用常規西藥干預的25例做對照,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所選57例均為我院住院及門診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32例中男19例,女13例;年齡3~15歲,平均 (9±3.6)歲;病程1~8 d,平均 (3.5±2.5)d;風水相搏型14例,濕熱內侵型11例,陰虛邪戀型4例,氣虛邪戀型3例;抗“O”升高者22例,血清補體下降者25例,循環免疫復合物(CIC)升高者18例,血沉增快者20例,腎功能異常者2例。對照組25例中男16例,女9例;年齡3.5~15.5歲,平均 (10±3.5)歲;病程2~8 d,平均 (3±2.4)d;外感風寒型9例, 濕熱內侵型10例,陰虛邪戀型3例,氣虛邪戀型3例;抗“O”升高者14例,血清補體下降者16例,CIC升高者12例,血沉增快者13例,腎功能異常者2例。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抗“O”、血清補體、血沉和CIC等指標方面,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中醫診斷標準[1]

急性期分2型。①風水相搏型:臨床表現為眼瞼浮腫、繼則全身浮腫、肢節酸痛、尿少、或伴有發熱咳嗽,舌苔薄白、脈浮。②濕熱內侵型:臨床表現為尿血、面肢浮腫、頭身困重、脘腹痞滿、納呆、小便黃赤而少,舌質紅、苔黃膩或厚、脈滑數。恢復期分2型。①陰虛邪戀型:臨床表現為疲乏無力、頭暈、手足心熱、腰酸盜汗、小便短少或反復咽紅,舌質偏紅、苔少、脈細數。②氣虛邪戀型:臨床表現為身倦乏力、面色萎黃、神疲、納少便溏、自汗出、易感冒,舌質淡、苔白、脈緩弱。

1.2.2西醫診斷標準[2]

患兒發病前1月內有明顯的前驅感染史,尿檢發現肉眼或鏡下血尿,少量蛋白尿,補體水平下降,同時伴不同程度的水腫、高血壓或氮質血癥。

1.3納入病例標準(自擬)

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且年齡在16歲以內者可納入本觀察。

1.4 排除病例標準[2]

①合并嚴重心、腦、腎并發癥者;②不符合入選標準,未按規定用藥,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影響療效判斷者。

1.5統計學處理

所有統計分析均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意義。

2 治療方法

2.1治療組

在按中醫辨證分型論治的同時采用西藥治療,具體如下。急性期風水相搏型:治宜疏風宣肺、利水消腫,方選腎炎1號方。處方:麻黃(炙)8 g、桂枝8 g、炒杏仁10 g、防風8 g、蒼術10 g、連翹15 g、金銀花10 g、白茅根10 g、赤小豆10 g、白術10 g、茯苓皮15 g、鮮玉米須20 g、茜草10 g、仙鶴草10 g、黃芪8 g、太子參10 g、姜棗引。濕熱內侵型:治宜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涼血止血,方選腎炎2號方。處方:野菊花15 g、紫花地丁10 g、紫貝天葵10 g、連翹10 g、金銀花10 g、茯苓皮15 g、桑白皮8 g、大腹皮8 g、白茅根20 g、益母草10 g、仙鶴草15 g、大薊15 g、生甘草10 g。恢復期陰虛邪戀型:治宜滋陰益腎為主、兼清余熱,方選腎炎3號方。處方:生地黃8 g、山茱萸10 g、淮山藥10 g、茯苓10 g、牡丹皮8 g、澤瀉8 g、鹿銜草12 g、車前草8 g、白茅根15 g、小薊8 g、黃芪8 g。氣虛邪戀型:治以健脾化濕為主,方選腎炎4號方。處方:黨參10 g、白術10 g、山藥15 g、茯苓10 g、薏苡仁8 g、砂仁8 g、白扁豆10 g、丹參8 g、川芎8 g、當歸8 g、黃芪10 g、炙甘草10 g。

大便秘結,加生大黃(后下)3~5 g;血壓明顯增高,加鉤藤(后下)10 g、菊花10 g、夏枯草10 g;血尿,甚見尿色紫暗,加生三七粉(沖服)1~3 g;水腫重,加豬苓10 g、澤瀉10 g。以上劑量為12歲以上兒童用量,臨床可根據患兒年齡大小及病情程度加減。水煎,每日1劑分早晚服。

同時囑注意休息,飲食宜富含營養和多種維生素、易消化;水腫和高血壓者應控制鈉鹽和水攝入。同時進行必要的西醫對因、對癥處理:如有感染灶存在者予以青霉素靜脈滴注(20萬U/kg,每日2次);水腫嚴重者予以速尿(1~2 mg/kg,每日1~2次,靜脈滴注)、氨體舒通[(2 mg/(kg·d),分3~4次服用]等利尿劑;血壓明顯增高者(學齡前兒童高于17.3/12 kPa,學齡兒童高于18.6/12 kPa)給予開博通[開始1 mg/(kg·d),最大6 mg/kg,分3次口服]等降壓藥,同時服用維生素C(50 mg,每日2次)等。

2.2 對照組

除不給予中藥治療外,其余治療方案同治療組。

兩組均以30 d為1個療程,治療過程中每天監測血壓、水腫情況;每周檢測血沉、補體及小便、腎功能等。2個療程后判斷療效。

3療效標準及結果

3.1療效標準

參照“臨床常見疾病診療標準”中療效判定標準。治愈:水腫等癥狀、體征消失,尿蛋白定性檢查持續陰性,尿紅細胞消失,腎功能正常。有效:水腫及其他癥狀減輕,尿常規檢查改善,腎功能正常。無效:水腫及其他癥狀無改善,實驗室檢查無進步。

3.2治療結果

3.2.1 兩組臨床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指標恢復正常時間比較

治療組在血尿、血壓及血沉恢復正常時間方面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意義(P<0.05或P<0.01),詳見表1。

3.2.2 兩組療效比較

兩組有效率方面差異無統計意義,但治療組的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表1臨床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指標恢復正常時間比較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1 表2兩組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4 討論

本病可歸屬于中醫學“水腫”(急性期多屬“陽水”)“尿血”范疇。在治療方面,西醫除采取對癥處理外,迄今尚缺乏特效藥物,但如單純用西藥治療則尿蛋白、紅細胞難以清退,或愈后容易復發。中藥在治療本病方面有一定優勢,可明顯改善癥狀、縮短病程。我們在治療過程中結合臨床表現合理準確地辨證分型后,采用相應的方藥并結合常規西藥進行治療,在血尿、血沉和血壓恢復正常時間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

在急性期,病位主要在肺、脾,治療多以發汗利水為主,以祛邪外出,故用腎炎1號方以疏風宣肺、利水消腫,用于風水并盛、脾肺受損者,與此同時注意加用祛風藥物,如麻黃、防風等。水能化氣,氣能化水,氣滯則水不行,水不行則氣愈滯,故在治療上應注意治水先治氣,益氣則水自化,常在主方中適當加健脾益氣藥如黃芪、太子參等;而腎炎2號方則重在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涼血止血,適用于濕熱邪毒浸淫者。腎炎恢復期以虛證為主要表現,病位主要在脾、腎,治療多采用補腎健脾、調補陰陽的方法,以扶正補虛為主。屬于陰虛邪戀者,治以滋陰補腎法,用腎炎3號方治療;屬于氣虛邪戀者,則以健脾化濕為主,用腎炎4號方加減治療。中醫認為血水同源,“血不利則為水”,且常“瘀而化熱”,故于病程中常在主方中加入涼血行血之品,如白茅根、大小薊、丹參、川芎、當歸、益母草等。實踐證明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加用活血化瘀藥,能夠改善微循環,增加腎血流量,從而有效改善患兒的癥狀,縮短血尿與高血壓的病程。恢復期治療應既注意肝腎陰虛,也應重視濕熱未清,慎用苦寒,養陰避免滋膩,祛濕宜于淡滲。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