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西藥治療腦血栓后遺癥的幾點歸納
梁曉陸
【摘要】目的 探討中西藥治療腦血栓后遺癥臨床歸納效果。方法60例腦血栓后遺癥患者隨機平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按神經內科診治規范進行常規藥物治療,治療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用自擬中藥湯治療。結果經過治療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7%,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3.3%。總有效率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在治療前與對照組無統計學差異(P>0.05),但在治療后比對照組顯著提高(P<0.05)。結論中西藥治療腦血栓后遺癥能提高治療效果,加快日常生活功能恢復,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腦血栓后遺癥日常生活功能中西藥治療
腦血栓后遺癥是指腦血栓經救治,神志恢復后,遺留下的偏癱失語、口眼歪斜等癥狀。我國是腦血栓病高發地區之一,隨著對腦血栓診斷、搶救水平的提高,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但腦血栓后遺癥則明顯上升。目前,中藥對腦血栓后遺癥的治療作用己越來越多的引起人們的重視。傳統中藥及復方制劑的活血化淤、醒腦通絡的作用早有記載,我院從2009年1月-2011年3月對60例腦血栓后遺癥患者在病情平穩后開始進行傳統藥物結合中藥治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從2009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60例腦血栓后遺癥患者,都符合1995年中華醫學會第四次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經頭部CT掃描證實[1]。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38-75歲,平均57.2±5.3歲,多為老年人;病程5-16天,平均12.3±4.2天。所有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2例。2組在年齡、性別、病程、疾病類型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按神經內科診治規范進行常規藥物治療。治療組: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同時,采用自擬中藥湯治療,組方:由黃芪、當歸尾、川芎,桃仁、丹皮、地龍、益母草等藥物組成,水煎取500ml,早上與晚上吃飯前口服。兩組都治療一個月,治療全過程采用單盲法。治療觀察期間原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病變者相應給與對癥處理.
1.3 觀察指標
本文觀察指標采用Fugl-Meyer評分量表作為日常生活功能恢復評分標準,分別在患者治療前、治療后30天進行評價。
1.4 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臨床癥狀和體征大部分消失,可獨立步行,生活部分自理;好轉:臨床癥狀和體征部分消失,扶持可站立,生活不能自理;臨床癥狀和體征無效或惡化[2]。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Fugl-Meyer評分計量資料比較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臨床療效等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代表有顯著性差異。
2結果
2.1 臨床療效
經過治療后,治療組30例,顯效21例,好轉8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6.7%。對照組30例,顯效12例,好轉10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73.3%。總有效率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2.2 Fugl-Meyer評分
兩組治療前后20的Fugl-Meyer評分見表1。顯示治療組在治療前與對照組無統計學差異(P>0.05),但在治療后比對照組顯著提高(P<0.05),顯示了更好的療效。
表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Fugl-Meyer評分情況(x±s)
3討論
腦血栓是一種發病率、致殘率較高的腦血管疾病,在存活的患者中,很多患者有不同的后遺癥,75%左右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日常生活能力喪失,40%的患者中度致殘,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也給家庭、社會帶來了精神和經濟上的壓力[3]。在發生機制上,近代對腦血栓病病因病機的認識主要為機體積損正衰,臟腑陰陽失調,氣血運行失常,痰濕內盛,復因優思惱怒,或恣酒飽食,或房室勞累誘發,以致陰虧于下,陽浮于上,肝陽暴張,陽化風動,擾動氣血,血隨氣逆,風火挾痰,上沖于腦,蒙敝心竅,橫竄經絡。形成卒然昏仆、半身不遂。到了后遺癥期病機為虛實夾雜。虛者主要為氣虛、陰虛,實者主要為痰濁、血瘀。而血瘀與瘀阻貫穿于腦血栓急性期、緩解期與恢復期之中 。
本文自擬中藥湯由黃芪、當歸尾、川芎、桃仁、丹皮、地龍、益母草等藥組成。黃芪味甘,入脾經,且可防治活血藥的不良反應,使之不損正氣。當歸尾活血,祛瘀而不傷好血.川芎辛溫香竄,走而不守,善于上行巔頂,下達血海,外徹皮毛,旁通四肢,為血中之氣藥。桃仁破血行瘀,能入血分而化瘀生新。諸藥合用氣旺血行,瘀祛絡通。
本文結果顯示,經過治療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7%,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3.3%,總有效率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在治療前與對照組無統計學差異(P>0.05),但在治療后比對照組顯著提高(P<0.05),顯示了更好的療效。
總之,中西藥治療腦血栓后遺癥能提高治療效果,加快日常生活功能恢復,值得推廣應用。
參 考 文 獻
[1]王新德.急性腦血管病診斷標準(第四屆全國腦血管修訂方案)[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1995,23(6):670.
[2]賴真容.腦血栓患者心理狀況分析及護理[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8,7(5):28-29.
[3]崔志堂,羅祖明.急性腦血栓患者恢復期預后的新標準評價研究[J].香港醫藥,20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