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鐵人三項運動員血睪酮水平的藥物效果實驗研究
鄧運龍 張海忠
【關鍵詞】 鐵人三項運動;血睪酮;實驗研究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nutriments effect to enhance testosterone level in serum for triathlon athletes
【Key words】 triathlon; testosterone; experimental research
鐵三運動員身體的消耗巨大,屬于典型的力竭型運動,當然,耗盡的不僅僅是三大能量源,而且影響到身體各器官、組織的功能水平,包括體內的激素水平。采用中醫方法診斷的結果,運動性低血睪酮類似中醫腎陽虛癥候,故據中醫理論,應用中藥補腎壯陽。本研究針對鐵人三項有氧極限運動的特點,探索補腎壯陽合成中藥對運動員血清睪酮等指標的影響,目的在于通過藥物手段干預血睪酮水平的降低,消除訓練后的消極影響,進而為提高機體的運動能力做出科學探討。
1 對象與方法
1.1 實驗對象及分組 選取八一軍體大隊鐵人三項隊運動員24名,每組為4名男隊員,4名女隊員,均無器質性疾病,身體機能和訓練狀況正常,允許作為受試對象參與本研究。隨機平均分為實驗1組、實驗2組、對照組,各組基本情況如表1。表1 實驗對象分組及其基本情況
1.2 實驗藥物 A藥:為目前市場銷售的提高運動員血睪水平的營養品;B藥:為八一軍體大隊運動隊近年使用的提高血睪水平的營養品。
1.3 實驗方案 采用雙盲交叉對比實驗設計。實驗1組每日給予市售補腎營養品口服液(簡稱營養品A),實驗2組每日給予生力君口服液(簡稱營養品B),對照組按B的口服方法給予同等劑量的淀粉安慰劑。在實驗4周時,實驗1組服用安慰劑,對照組服用A,再進行4周實驗。在實驗前后和實驗第4周、第6周、第8周采靜脈血,進行實驗指標血清睪酮和清皮質醇的測定。并在實驗前和實驗第2、4、6、8周進行三連課的測試。用藥量均是每天2次,每次2支,10ml/支。
1.4 實驗儀器和實驗試劑 SM—682型放射免疫γ計數器。睪酮試劑、皮質醇試劑。
1.5 實驗指標及其測定 血清睪酮、血清皮質醇,以及血紅蛋白、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
1.6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前后差異比較用配對t檢驗,顯著性水平為P<0.05。
2 實驗結果與分析
2.1 實驗藥物對血睪酮的影響
2.1.1 實驗1組與對照組血睪酮水平比較 見表2。表2 實驗1組和對照組血睪酮T(ng/dl)變化情況注:與對照組比較有差異*:組內比較有差異#:以下表中與此相同
表2統計結果顯示,對照組血睪酮水平在實驗過程中有下降的趨勢,但沒有顯著差異,提示運動訓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血睪酮分泌。實驗1組血睪酮水平在實驗結束后明顯升高(P<0.05),說明營養品A對訓練過程中促進血睪酮的提高具有顯著作用。實驗1組與對照組血睪酮在實驗之前差別不大,在實驗第2周已經明顯差異,這種效果一直保持到實驗結束。實驗2組血睪酮水平在實驗前后有非常顯著升高(P<0.01),說明營養品B對訓練過程中促進血睪酮的提高也具有較顯著的作用。
2.1.2 實驗1組與實驗2組血睪酮水平比較 見表3。表3 實驗1組和實驗2組血睪酮T(ng/dl)變化情況 通過表3可以比較兩種不同藥物對人體血睪酮的影響。統計結果顯示,在實驗后2周時,實驗2組血睪酮水平已經明顯高于實驗1組(P<0.05),并且該現狀在實驗后4周時沒有改變,說明營養品B服用組在實驗第2周已經表現出其特效性,最終通過實驗可以說明,營養品A和營養品B對人體運動訓練過程中的低血睪酮現象都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而且在效果方面,營養品B要明顯好于營養品A。
2.2 實驗藥物對血皮質醇的影響 見表4。表4 實驗1組和對照組血皮質醇C(ng/dl)變化情況表4是實驗1組與對照組血皮質醇的對比統計結果。實驗1組和對照組血皮質醇在實驗過程中都表現了先下降后回升的變化趨勢,而且統計分析可以看出,實驗1組在實驗后2周的血皮質醇水平明顯低于實驗前和實驗后4周(P<0.05),但是實驗開始與實驗終了時比較,沒有看到明顯差異(P>0.05)。服用營養品B的實驗2組,其血皮質醇變化與實驗1組具有一致性。實驗2組也是在實驗后2周內血皮質醇達到最低水平,在實驗后4周基本恢復原來水平。對兩種藥物的效果比較可以看出,實驗過程中,營養品A、營養品B對血皮質醇的影響幾乎完全一致,組間沒有任何差異性,實驗前、實驗后2周、實驗后4周的組間比較,均沒有差異(P>0.05)。
2.3 實驗藥物對血紅蛋白的影響 見表5。表5 實驗組和對照組血紅蛋白Hb(g/dl)變化情況表5顯示的是藥物服用組與對照組在實驗前后的血紅蛋白變化以及兩組的對比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在4周訓練后,空白對照組血紅蛋白較實驗前有下降的趨勢,但沒有統計學意義,提示運動訓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機體有氧能力的下降。實驗1組是服用營養品A的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血紅蛋白差異均無顯著性,而且實驗前后也未見差異。說明實驗不可控因素對實驗的干擾比較嚴重;另外由于實驗樣本量較少,對男女運動員的分組沒有嚴格控制也是存在的原因之一。實驗2組的血紅蛋白水平前后比較也沒有統計學意義,但在整個4周的過程中,其呈現逐步上升趨勢,提示:營養品B可以在運動訓練中抑制血紅蛋白的降低,對身體機能恢復具有一定正面效果。組間比較可以看出,在實驗開始后4周實驗2組的血紅蛋白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實驗1組與實驗2組分別服用兩種不同藥物。比較結果顯示,訓練后血紅蛋白水平,實驗2組明顯高于實驗1組(P<0.05),提示,實驗營養品B與營養品A在藥效方面一致,但前者效果更明顯。
2.4 實驗藥物對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響 見表6。表6 實驗組和對照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U/ml)變化情況研究兩種實驗藥物在抗疲勞能力時,對兩種藥物對SOD濃度的影響進行比較。原因超氧化物歧化酶是機體內存在的一種抗氧化因子,它的存在可以減輕自由基對機體的破壞,延緩疲勞的產生。從表6可以看出,實驗1組在實驗后4周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濃度明顯高于實驗前(P<0.05),而對照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濃度基本沒有產生變化,這就體現了實驗1組在訓練過程中堅持服用營養品A的實驗效果。從兩個組之間的比較可以看出,差別在實驗后2周已經出現(P<0.05)。實驗2組變化與實驗1組一致,體現了兩種藥物藥效相同。實驗1組與實驗2組沒有組間差異。
2.5 實驗藥物對丙二醛的影響 見表7。表7 實驗組和對照組丙二醛(nmol/ml)變化情況丙二醛(MDA)是自由基與不飽和脂肪酸反應后的一系列代謝產物之一,作為脂質過氧化物的代表產物,是衡量機體自由基代謝的敏感指標,其含量基本上能客觀反映機體產生自由基的水平。表7統計結果顯示,實驗1組血液丙二醛濃度從實驗后2周開始出現明顯下降(P<0.05),提示機體內自由基代謝受到抑制,導致產生的MDA減少,體現了營養品A對減少運動后自由基對機體的損傷方面的藥效。實驗2組則是在實驗后2周時,丙二醛明顯降低,而后又出現顯著回升(P<0.05)。實驗1組、實驗2組與對照組之間均不存在明顯差異。
3 討論
3.1 血紅蛋白 血紅蛋白是紅細胞的主要成分,其主要功能是作為紅細胞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的載體,又有維持血液酸堿平衡和恒定pH值的作用,故直接影響人體的身體機能和運動能力,尤其對耐力運動員更為重要,是有氧代謝運動能力的有意義的指標。當持續激烈運動或運動員機能狀態較差時,可出現血紅蛋白降低,即運動性貧血。在貧血時,無論是極量運動還是有氧代謝運動,均導致運動能力下降。當運動員機能狀態較好、身體對運動負荷適應時,血紅蛋白值較高,訓練和比賽可出現較好的運動成績。安靜時血紅蛋白值是評定運動員身體機能狀態的重要指標,也可以反映體內缺鐵狀況,是評定運動員營養和健康狀況的基本指標。
3.2 自由基 在生物體不斷產生自由基,引起脂質過氧化作用加強的同時,自由基清除系統的酶也在不斷變化。關于運動對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響,前人的研究結果尚存在分歧,推測運動的強度與時間可能對其有一定的影響。近期有學者提出運動引起的脂質過氧化反應加強而產生較多的自由基,會導致肌纖維膜及線粒體膜等生物膜完整性喪失及損傷,從而引發一系列細胞代謝功能紊亂,細胞廣泛性損害及病理變化,使肌肉工作能力下降產生疲勞。Jinkins(1984)研究發現用藥物抑制動物體內的過氧化物酶CAT和SOD后,大鼠肌肉最大強直張力分別減少了28%和52%[1]。可見,自由基生成增多與運動能力下降及運動性疲勞的產生密切相關,抑制運動時體內脂質過氧化物的生成,減少自由基的堆積,從而延緩疲勞出現,提高機體耐力水平。在談到SOD活性之前,須先提到自由基的產生。已有實驗證實[2],自由基的生成與線粒體氧利用率呈正比,即隨線粒體呼吸功能加強,轉運加快,自由基的產生也就增多。因此可以推測,一般負荷組與過度負荷組在游泳訓練初期的運動負荷不大,腦血流量(CBF)供應充足,自由基的產生雖增多,但此時, SOD活性被激活,仍保持動態平衡,甚至SOD活性的增加超過自由基的產生。隨著訓練時間的延長,過度負荷組的負荷強度及運動時間明顯增加,大鼠接近或處于力竭狀態。長期的力竭性運動可引起線粒體呼吸鏈組分活性下降,阻斷了呼吸鏈電子傳遞,造成電子傳遞鏈處于還原狀態,氧不能有效地被還原,可引發泛醌在電子傳遞過程中單電子還原生成自由基。
本研究在服用強力藥物,使得血睪酮顯著提高的同時發現,實驗1組SOD明顯升高,而MDA明顯下降,提示營養品B對激活SOD活性和抑制自由的產生方面具有一定良好影響。
4 結論
4.1 營養品A和營養品B對人體運動訓練過程中低血睪酮現象都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而且在效果方面,營養品B要明顯好于營養品A。
4.2 營養品A和營養品B在實驗過程中,血皮質醇都表現了先下降后回升的變化趨勢,而且變化明顯(P<0.05)。
4.3 營養品A可以在運動訓練中抑制血紅蛋白的降低,對身體機能恢復具有一定積極影響。在效果方面。實驗營養品B藥效與營養品A一致,但營養品B效果更明顯。
4.4 營養品A和營養品B都能夠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濃度,實驗1組與實驗2組沒有組間差異。
4.5 營養品A能夠使體內MDA濃度降低,可以減少運動后自由基對機體的損傷。營養品B則是在實驗后2周時,丙二醛明顯降低,而后又出現顯著回升。
1 趙保路.氧自由基和天然抗氧化劑.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69.
2 Oxygen-mediated.Am Ageof Mitochondriai and microsom ai cytochrome P-450 enzymesin rat leydig cell culture.Endocrinology,1987,121:1390-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