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茶總黃酮在大鼠體內的藥代動力學
佚名
作者:王桂紅,劉丹,吳杰,邴飛虹,張國斌,鄭國華
【摘要】 目的研究霉茶總黃酮在大鼠體內的藥代動力學。方法以蛇葡萄素為指標,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測定給藥后大鼠血清中蛇葡萄素的濃度。結果大鼠灌胃0.5 h后血清中即可檢測出蛇葡萄素,霉茶總黃酮在大鼠體內呈一室模型分布,且藥物在高、中、低劑量時的藥物濃度變化比較一致。結論HPLC法適用于測定大鼠體內霉茶總黃酮血藥濃度,總黃酮在大鼠體內吸收很快,濃度對藥物的體內代謝行為沒有明顯影響。
【關鍵詞】 霉茶總黃酮; 蛇葡萄素; 藥代動力學; 大鼠; 高效液相色譜法
霉茶系葡萄科蛇葡萄屬植物大葉蛇葡萄Ampelopsis.megalophylla Diels et. Gilg的枝葉加工而成,其主要活性成分為霉茶總黃酮,臨床上用于降血壓、降血脂[1]。有關霉茶總黃酮的藥代動力學研究報道較少,為了進一步了解霉茶總黃酮的降壓機制,本實驗對霉茶總黃酮在大鼠體內的藥代動力學進行了研究。
1 材料與儀器
1.1 藥品與試劑
霉茶總黃酮、蛇葡萄素對照品(自制),乙腈(色譜純),霉茶總黃酮用4% CMC-Na溶液加熱溶解成所需濃度。
1.2 動物
SD大鼠,體重200~250 g,雌雄各半,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實驗動物學部提供,許可證號:SCXY(鄂)2004-00070。室溫18~20℃,實驗期間飼以該中心提供的固體飼料,自由飲水。
1.3 儀器
LG16-W型離心機(北京醫用離心機廠);XW-80A旋渦混合器(上海醫科大學儀器廠);Agilent-1100系列高效液相色譜儀(四元泵)、紫外檢測器及配套色譜工作站;Mettler-Toledo AG285型分析天平。
2 方法
2.1 色譜條件
色譜柱為Aichrom Bond-AQ C18(5 μm,4.6 mm×250 mm); YWG-C18 保護柱,檢測波長為292 nm,流動相為乙腈-0.2%磷酸水(25∶75),流速為1.0 ml·min-1;柱溫:30℃;進樣量:5 μl。
2.2 血液樣品的制備與處理[2]
取36只大鼠,禁食過夜,隨機分為霉茶總黃酮高、中、低3個劑量組(灌胃劑量分別為:360,180,90 mg·kg-1),每只大鼠取6個時間點、3個平行,單次灌胃給藥后分別于0.5,1.0,1.5,2.0,3.0,4.0,5.0,6.0,7.0,8.0,10.0,12.0 h眶靜脈取血0.5 ml,4 000 r·min-1離心10 min,分離出血漿,定量吸取血漿0.2 ml,加0.6 ml乙腈沉淀蛋白,渦流混旋10 min,4 000 r·min-1離心10 min,取上清液,濾膜濾過(0.45 μm),進樣5 μl,以峰面積進行定量。
2.3 對照品系列溶液的制備
分別精密稱取蛇葡萄素對照品適量,以甲醇溶解并稀釋至刻度配制成不同濃度的對照品儲備液(1 200,800,600,400,200 μg·ml-1),4℃保存備用。精密吸取蛇葡萄素對照品儲備液適量,加甲醇定容,梯度稀釋為800,200,120,80,40,8,4 μg·ml-1的對照品溶液。
2.4 對照品系列模擬血漿樣品的制備
分別精密吸取上述稀釋的系列對照品溶液各0.1 ml,然后用大鼠空白血漿分別定容至1 ml,使血漿濃度分別為80,20,12,8,4,0.8,0.4μg·ml-1的對照品溶液。
2.5 數據處理 藥物代謝動力學參數由MCPKP軟件計算[3]。
3 結果
3.1 標準曲線的建立
含藥血漿按前述“2.2”項下方法進行操作,分別進樣0.002,0.004,0.02,0.04,0.06 μg,測定并記錄蛇葡萄素的峰面積。以進樣量為橫坐標(X),峰面積為縱坐標(Y),標準曲線如下:Y= 3 258X- 1.236,R = 0.999 9,線性范圍0.002~0.06 μg,最低檢測限為0.000 4 μg·ml-1。
3.2 方法回收率和精密度的考察
按照含藥對照品系列溶液配制方法,配制不同濃度的血漿對照品溶液,依次為12,8,4μg·ml-1。然后按照“2.2”項下同法操作,精密進樣5 μl,記錄蛇葡萄素的峰面積。按照外標法,代入線性方程計算蛇葡萄素的血漿藥物濃度,計算所得濃度與實際濃度的比值,并計算日內精密度。方法的回收率分別為:91.83%,93.75%,86.25%,日內精密度為:7.56%,6.40%,5.68%。連續3 d測定上述濃度樣品,結果日間精密度為:8.02%,7.08%,6.72%。符合生物樣品中藥物定量分析研究的方法學要求。
3.3 穩定性實驗
取與回收率實驗用同樣血漿對照品溶液9份,濃度為 12,8,4 μg·ml-1,每個濃度3個平行。按照血液樣品制備方法預處理后室溫放置4 h,24 h和經3,5,7 d 3次冷凍-解凍循環后蛇葡萄素的穩定性,RSD分別為:1.97%,2.90%,2.60%。不同濃度的含藥血漿樣品在放置7 d之內RSD<3%,表明樣品在7 d內基本穩定。
3.4 蛇葡萄素的血藥濃度測定
霉茶總黃酮高、中、低劑量組大鼠體內的蛇葡萄素血藥濃度均在1.5~2.5 h達高峰,2.5 h后開始下降。血藥濃度-時間數據由MCPKP軟件處理,各項動力學參數見表1,血藥濃度變化見圖1。表1 藥動學參數(略)
4 討論 霉茶總黃酮的體內藥物代謝符合一室模型。藥物在高、中、低劑量時的藥物濃度變化比較一致。整個藥物的體內代謝符合一室模型,且藥物均有一定的肝腸循環,在體內的生物半衰期時間為4.5~5.5 h左右,血藥濃度較快到達最大值,但是會持續一個時間段,可能與蛇葡萄素的結構有相關性。
對于大部分的黃酮類化合物,肝臟和消化道是藥物代謝的主要場所,藥物在胃腸道內即發生代謝、吸收,進入體內的是其代謝產物而非原形成分[4]。據文獻報道[5],小鼠灌胃給藥180 mg·kg-1,血清中僅有痕量蛇葡萄素。本實驗在霉茶總黃酮最大耐受量[6]范圍內按360,180,90 mg·kg-1給藥,0.5 h后即可檢測出蛇葡萄素,與以往報道不同。至于霉茶總黃酮在大鼠胃腸道內是否完全代謝分解,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