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藥學服務必要性分析
申蕾 馮國忠
【摘要】藥師在我國公眾尤其是老年人的眼中還是很陌生的概念。與此相比,在很多美國人眼里,藥師就是他們的健康咨詢師;在英國的社區醫院,有的臨床藥師他們的工作甚至細微到教老年病人吃藥的時間順序。在我國,社區衛生服務作為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目標的基礎環節近年來得到了大力倡導、普及。本文試從以下方面分析了我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藥學服務的必要性。 【關鍵詞】社區衛生 藥學服務 藥師 必要性 藥學服務是藥學人員應用藥學專業知識向公眾(包括醫務人員,患者及其家屬)提供直接的、負責任的、與藥物治療有關的技術服務,以期提高藥物治療的安全性、依從性、有效性和經濟性,實現改善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的理想目標。隨著醫療衛生改革不斷深入,為實現基層醫療機構網絡的建立,一級醫院及部分二級醫院逐步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轉軌,大量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籌劃、建設、完善。隨著社區衛生服務的快速發展,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已逐漸被廣大居民接受,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推廣藥學服務以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提高藥物的臨床使用效果,具有重要意義[1],有其必要性。 1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藥學服務是患者的需求 隨著醫療保險政策逐漸向社區傾斜。以北京為例,從2010年二季度開始,北京社區報銷比例將由原來的70%提高到90%,將吸引越來越多的居民到社區就醫。但是在就醫人群中,絕大部分都不懂藥理知識,治療疾病用什么藥怎樣使用都是由醫生決定,病人往往處于被動地位,無法判斷醫生用藥是否安全有效。[2]開展藥學服務有助于滿足病人了解自身治療狀況的需求。 社區就診人群中,老年人所占比例較大,2001年4月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表明,65歲及以上人口為8811萬,占總人口的6.%%,標志我國已進入“老年型’,國家。[3]藥物治療是老年人疾病防治的主要手段。大部分老年人由于文化程度、自身習慣等諸多因素,對藥學服務的概念以及合理用藥、用藥安全等藥學服務內容不甚了解;老年人由于自身的生理特點及易并發疾病,在藥物的選擇、配伍、使用等方面更需要專業人士進行指導。關于老年人合理用藥問題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社區開展藥學服務可以減少老年人用藥后不良后果,提高用藥依從性和治療效果,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2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藥學服務是社區臨床醫生的需求 社區臨床醫生被稱為“全科醫生”。英國皇家全科醫學院對全科醫生的定義是:在家庭、診所或醫院里向個人和家庭提供人性化、初級、連續性醫療服務的醫生。在我國,全科醫生要承擔承擔的責任是向個人、家庭與社區提供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一體”的基層衛生服務。 隨著社區衛生服務事業的快速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不斷建立,全科醫生的數量需求也越來越大。2010年4月1日,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聯合發布《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規劃》,其中提出從2010開始3年內培養6萬名全科醫生,到2020年,通過多種途徑培養30萬名全科醫生,基本滿足“小病在基層”的人力支撐要求。由此可見國家政策對于全科醫生培養的傾斜,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國目前全科醫生的缺口很大。社區醫療服務人數少、工作量大使得社區醫生無暇針對患者用藥安全、注意事項等提供全面的藥學服務。目前我國的社區醫療工作者中有大部分部分是之前服務在各科室的專科醫生轉做全科,只有小部分是由醫學院校系統培訓出的全科醫生,在工作實踐中,由于所學知識、專長及時間的局限,不能完全掌握各種的用藥知識。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深入開展藥學服務不僅可以滿足患者合理用藥的需求,同時也可以彌補社區醫療工作者自身無法為患者提供全面藥學知識服務的不足,切實落實基層醫療機構服務于民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