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不合理用藥對老年患者康復的影響及預防措施
栗艷 楊喜忠
【關鍵詞】 老年患者
關鍵詞: 老年患者;康復;不合理用藥
0 引言
隨著老年人口的增長,老齡患者也逐漸增加,老年人因其機體在生理和病理上的某些特點,使其患病機會和用藥頻律均增加,在眾多新藥投入臨床的情況下,老年人的過度用藥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心理、生理和社會問題,藥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應也相應增多,據WHO公布的資料表明,世界上有近1/7的死因是由于不合理用藥.據統計美國有3%~5%的患者由于藥物反應而住院,18%~30%的住院患者產生藥物反應,在住院死亡患者中3%是由藥療事故造成的.上海市調查了一聾啞學校的1168名學生,其中948名(占82.5%)是用藥不當造成的.不合理用藥不僅導致了藥源性疾病增加,同時還造成生命質量的下降[1] .因此了解老年藥物療法的特殊性,減少藥物對老年人不良反應,老年患者合理用藥,對疾病的康復至關重要.
1 老年患者的病理生理特點與合理用藥
老年人個體代謝功能減退,免疫平衡失調所出現的營養吸收差,能量儲備減少,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減弱等變化,使老年人容易患病,且多種疾病并存,病情復雜多變.根據老年人的特點,合理使用藥物,發揮藥物治療作用,減少副作用,以延長老年人的壽命,提高生存質量.過度用藥產生的客觀因素,是由于老年患者同時患有多種疾病,合并用藥的機會多,預防用藥多、無指征服藥情況多.據報道,60歲以上老年人同時用藥4種以上者占25.64%,個別人用藥達10種以上.老年患者記憶力減退,生活自理能力差,容易重復服藥或者服藥劑量不準確.藥品的種類越來越多,人們選擇的機會增多,對生活質量的追求促使人們期望使用較好的藥物.有些老年人缺乏藥物知識,有濫用保健藥品及抗衰老藥物現象.
2 老年人的心理狀態與藥物的治療效果
老年人精神和心理上的愉悅程度,對促進健康,發揮藥物治療作用具有積極意義.生理學家認為,大腦皮質在不良因素刺激下,可使機體發生情緒反應,繼而產生植物神經功能變化,影響血壓、呼吸,胃腸道、直腸和膀胱收縮等,從而導致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異常.老年人因性格固執、脾氣古怪、家庭不和、經濟困難等因素給老年人造成精神負擔,也使部分老人不同程度的延長治療時間.此外,住院期間醫護行為,即對疾病審視結果,服務態度,衛生宣教程度,同樣影響患者的心理,尤其是心理防御能力差的老年患者,易產生悲觀情緒和更為惡劣的心境.有的產生心身疾病,降低了藥物的治療作用.故只有良好心理和情緒反應的人,才有可能與藥物產生協同作用. 3 社會、經濟環境制約著老年患者的合理用藥
在市場經濟中,虧損企業的退休老人,用微薄的退休金支付醫療費,不僅使他們難以承受,而且使他們生活發生困難,貧困山區的老人多因交不起昂貴的醫藥費,而抱病家中,有的用藥沒到一個療程就被迫停藥,有的完全失去治療機會.某些新藥投放臨床,因批量少常出現缺藥;有個別為了追逐自身利益,忽視病情和患者經濟狀況濫用貴藥、新藥,致使患者身心受挫.總之,在經濟發展還不發達的今天,社會和經濟環境嚴重地困繞著老年患者的合理用藥.
4 預防措施
對門診患者及新入院患者,必須認真地詢問病史和既往用藥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合理用藥.老年人用藥從小劑量開始,選擇方便使用的藥物劑型,避免用藥復雜化和種類多樣化,靜脈用藥應現配現用,尤其是抗生素類藥物,選擇適宜溶媒稀釋,輸液速度宜慢.有條件的應對老年患者進行藥物血濃度監測,對反復多發的慢性患者應建立用藥手冊.明確用藥指征,在用藥前應了解患者病史及用藥的情況,仔細觀察癥狀,辯證分析作出正確判斷.防止藥物不良反應,除選擇最佳治療方案外,根據病情宜及時停藥或減少劑量品種.注意對醫囑的依從性,應耐心向老年患者解釋處方用藥的目的、劑量、用藥方法和療程,要叮囑家屬協助老年患者按時按量服藥[2] .對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不僅依靠藥物治療疾病,還應采取綜合治療措施.
[1]李江華.合理用藥與生命質量芻議[J].中國藥房,1996;7(6):323-324.
[2]段庚富,患者應重視用藥的依從性[J].中國藥房,1996;7(6):32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