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藥房,在徘徊中等待
劉冠中
美國是一個醫藥分家的國家,藥店不但可以銷售處方藥,而且比例不小,年銷售額超過400億美元的沃爾格林連鎖藥店和CVS連鎖藥店每年的處方藥銷售比例都超過了65%。然而即使這樣,專業的兒童藥房也沒有在美國出現。
倒是專業的兒童齒科連鎖診所在市場上獲得成功,兒童牙齒的發育和護養是父母親較為關注的方面,兒童對于拔牙、洗牙等牙科醫療服務有一種恐懼感,一個適合兒童、降低兒童恐懼的專業兒童牙科診療環境顯得額外重要,同時有關牙齒的醫療服務在美國收費較高,幾乎每一個兒童都需要牙科護理,因此這個市場得以成長。
全球兒童用藥目前總體市場規模在400億美元左右,中國約25億美元,占7%。國外如美國和英國的兒童藥品的研發和生產在世界前列,從抗感冒藥、止咳抗喘藥、止瀉用藥、抗感染類和維生素類等藥物發展到胃腸道系列用藥、中樞神經系統用藥、降膽固醇和降糖系列藥物方面的研發和生產。當然在劑型開發方面也更加科學和人性化,符合兒童的用藥習慣和心理。
然而即使這樣,發達國家的兒童藥品還是存在缺少兒童臨床循證數據的現象,應該說兒童藥品的研發在全球還是一個嚴峻的醫學問題。
二、兒童藥房的市場機會
1. 國內兒童用藥市場:根據全國人口第五次普查,我國0~1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22.89%;兒童患病率按12.33%計算,那么兒童用藥市場總規模已達195億元。在我國醫藥市場上較為常用的3000多種藥品中,兒童處方藥所占比重不足3%。兒童藥品從整體上來說屬于供不應求,根據市場規律,兒童藥品的利潤空間在渠道中還是相對較高的,除了部分藥品也許營銷工作沒有做好,導致渠道的利潤空間不足。
2. 在研發方面:兒童處于生長發育階段,特別是嬰幼兒時期,肝腎功能、中樞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發育尚不健全,藥物在其體內呈現的藥動學與藥效學與成人有較大差別;同時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藥物的反應也不相同。兒科用藥研制時,臨床志愿者難以尋找,且依從性低,從而導致國內嚴重缺乏兒童臨床試驗資料,在用藥過程中經常連劑量都無法準確把握;最經常的使用方式就是把兒童看成是縮小的成人,按照年齡、體重、體表面積來區分;然而這種做法卻極為不科學,因此兒童服藥不良反應率也就達到12.9%,新生兒是24.4%,而成人只有6.9%。
3. 在生產方面:由于兒童新藥開發經費投入有限,能夠自主開發出新藥的兒童專業化制藥企業更是少得可憐,兒童用藥小批量、多批次影響,工藝相對復雜,生產成本較高。最近河北的太陽石藥業開辟細分市場,從婦兒入手,做成了婦兒類藥品的知名企業,但更多的兒童制藥廠卻等待著關停并轉。
4. 以處方藥為主的抗感染用藥占據兒童用藥主要地位:抗生素在兒童用藥市場占有如此大份額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兒童呼吸系統疾病多為感染性疾病需要抗感染治療,另一方面與國內臨床存在嚴重的抗生素濫用現象有關。對兒童醫院處方抽查的結果:抗感染用藥臨床處方頻數為31.78%。以針劑為主的抗生素自然也就在醫院系統完成銷售,藥店是不能銷售針劑的。
5. 以OTC為主的中成藥占兒童用藥市場的比例較小:中成藥占國內兒童用藥市場的比例不到20%。綜合醫院兒童處方頻數的統計結果也表明,兒童中藥制劑的處方頻數僅為7.42%。由此可見,中成藥在我國兒童用藥市場所占比重還相對較小。這也決定了兒童用藥在藥店的市場份額。
6. 兒童用藥終端特性:兒童用藥具有醫院用量占絕對主流的特點,其中80%即160多億元都在醫院完成銷售,藥店占據的份額相對較小,預計只有30億元,按照全國23萬家藥店計算,平均每家藥店可以分到的兒童用藥份額平均只有13000元/年。當然,這個數據是不包括兒童類的保健品。
7. 我們觀察一個藥店細分市場能否成立需要考慮多種因素:
? 是否具備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兒童藥房的客流量小,因為基本都去醫院就診購藥了。
? 能否充當產業鏈中的一員:由于無法形成規模,自然無法托起一個產業,通常能否到達200億元以上市場規模是一個評判標準。
? 是否具備足夠網點規模:從個別兒童藥房的試點失敗以及國外目前尚無專業的兒童藥房的現狀看,兒童藥房的將無法形成廣覆蓋的網點規模。
? 是否能夠贏利:藥店的贏利公式是這樣的,利潤=【客流量×購買率×客單價×毛利率(交叉率)×成本率】+【帳期貨款的資本利潤】;由于兒童用藥品類相對較少,用藥量相對較低,基本所有的藥店都有大小不一的兒童專柜,這樣將導致專業兒童藥房即缺乏同行競爭的壟斷優勢,同時缺少客流量等因素將綜合導致兒童藥房將缺乏可持續的贏利能力。
藥店是一個上游制藥企業和下游消費者(患者)交易的平臺而已,如果上游出現問題,如果兒童藥房本身不具備足夠的市場區隔性,那么再有藍海式的暢想也只是水中花。
一句話:兒童藥房,時機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