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麻醉后恢復室病人常見并發癥的原因分析及處理

佚名

作者:郭秀瓊,楊國仁,陳濤,孟強

【摘要】 目的探討麻醉后恢復室(PACU)病人常見并發癥的原因及處理。方法回顧性分析PACU記錄完整的1575例次發生并發癥的原因及處理。結果PACU并發癥發生率為31.63%,其中并發癥以循環不穩定、心律失常、舌后墜、惡心嘔吐、寒戰、躁動發生率高,其原因主要與術前準備欠佳、麻醉操作管理不完善、恢復室處理欠妥等有關。結論充分的術前準備、完善的麻醉管理、妥當的PACU處置,有利于降低PACU并發癥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對提高恢復室病人的安全性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麻醉后恢復室;并發癥;原因分析

AbstractObjectiveTo inquire into the cause of and treatment for common complications occurring in the patients from the postanesthesia recovery unit(PARU).MethodsThe cause of and treatment for complication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ized in 1575 cases.ResultsThe incidence of the complications was 31.63%.The most frequent complications were unstable circulation,arrhythmia,glossocoma,nausea and vomiting,shivering and restlessness.The cause was associated mainly with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s being not good enough,imperfect anesthetic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improper aftertreatment.ConclusionsFull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s,perfect anesthetic management and proper aftertreatment are advantageous to the reduction in the incidence and death rate of the complications and are significant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ecurity of the patients from the PARU.

KEYWORDSpostanesthesia recovery unitcomplicationcausal analysis

麻醉后恢復期是早期麻醉并發癥和早期手術嚴重并發癥的高發期。為了提高病人在麻醉恢復期的安全性,降低病人在麻醉后恢復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的并發癥,本文回顧性總結我院2006年6月~2009年7月收治的5060例PACU病人,對在PACU發生常見并發癥的原因及其處理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將5060例中資料完整4980例納入分析,男3135例、女1845例。年齡3月~90歲,其中年齡>60歲1465例占29.42%、≤12歲1162例占23.33%(其中嬰幼兒246例占小兒麻醉病例的21.17%)。ASAI~Ⅲ級,擇期手術3782例、急診手術科1198例。手術范圍包括普外科、骨科、心胸外科、婦產科、耳鼻喉科、燒傷整形外科、神經外科、口腔科、眼科,其中全麻4967例占99.74%,硬膜外麻醉13例。重大手術和重危病人手術麻醉162例(地震期間收治)占PACU病人3.25%。4967例全麻中除377例采用喉罩全麻,病人在手術室內拔出喉罩送入恢復室外,其余均帶氣管插管入室。入室病人常規監測ECG、SPO2、HR、R、T,必要時行有創血壓監測。常規吸氧或呼吸機輔助呼吸,并根據病人情況給予必要的鎮痛、鎮靜、肌松拮抗藥等處理。

1.2觀察指標血壓低于術前基礎血壓的25%為低血壓;高于基礎血壓的25%或≥140/90 mmHg則為高血壓;心律失常:入室后發生的房性、室性期前收縮、心房纖顫(統稱為心律紊亂),心率≥100次/min為心動過速,≤50次/min為心動過緩[1-2]。記錄拔除氣管導管后有無喉及氣道痙攣、舌后墜以及恢復期有無惡心、嘔吐、躁動、寒戰、蘇醒延遲(蘇醒時間>60min)等并發癥。

2結果

4590例病人帶氣管導管入室,除2例因復張性肺水腫需呼吸機支持治療不宜拔管外,其余病人均在入室后20~45min拔除氣管導管。本組PACU患者出現并發癥的發生率為31.62%,具體各種并發癥統計見表1。表1各年齡組術后恢復室常見并發癥(略)注:*地震受傷病人胸腔閉式引流術后肺復張性肺水腫

3討論

手術結束后雖然大多數病人能平穩度過麻醉后恢復期,但術后即刻發生的并發癥可能是突發的和危及生命的。有國外作者報告[1]PACU并發癥發生率為22.1%,嚴重事件的發生率為0.2%。PACU并發癥的發生則與術前準備不充分、麻醉管理不當以及麻醉醫生和護士處理不妥有關[2]。

3.1呼吸系統并發癥 本組病例呼吸系統并發癥中:(1)舌后墜的發生率最高,為3.35%,主要原因系老年、肥胖、鎮靜肌松藥物殘余作用致咽喉部組織松弛所至。此類病人應延長帶管時間,待病人完全清醒、肌力恢復后拔管。(2)喉及氣道痙攣發生率0.16%,是PACU突發的和危及生命的嚴重并發癥。其中小兒6例,均發生在拔出氣管導管或喉罩20~40min后,其誘因為咽喉部分泌物剌激,2例患兒曾反復發作3次。6例患兒均于術前兩周內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且未治愈。文獻報告,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兒因其咽喉部、氣道處于應激高反應狀態,全麻后咽喉部、氣道易激惹增加喉及氣道痙攣的發生率[3]。本文認為:此類病人行擇期口腔、咽喉部手術應盡可能延期,或通過增加呼吸道腺體分泌抑制藥用量,在手術結束前,清吸口咽、呼吸道分泌物,恢復期盡量減少各種剌激(包括聲音),可降低其發生率。(3)喉水腫發生原因主要與手術、麻醉操作有關,對此類病人除給予激素治療外,要密切觀察呼吸動度(三凹征程度)、SPO2。小兒患者必要時給予恰當的鎮痛、鎮靜處理,可減少因哭鬧加重患兒缺氧。(4)再次氣管插管:本組發生率為0.08%,較一項13000例大綜病例研究中發生率0.2%為低[4] ,主要發生于入室搬動剌激后病人嗆咳明顯,表現不能耐受導管。拔管后病人呼吸淺慢、甚至呼吸暫停,面罩吸氧SPO2<90%,給予鎮靜、肌松拮抗藥無明顯改善即行再次氣管插管。因此拔管時機掌握尤為重要,對此類情況注射小劑量丙泊酚,待交接完畢,各項監測完善,再評估能否拔管,可降低再次插管發生率,提高麻醉恢復期的安全性。

3.2循環系統并發癥本組病例循環系統并發癥中:(1)高血壓發生率8.77%,除與疼痛、各種管道剌激(氣管導管、尿管等)、吸痰、拔管等有關外,與既往高血壓病及其治療情況有關。對PACU病人通過恰當的鎮痛(小劑量芬太尼)、鎮靜(小劑量丙泊酚)治療和減少剌激后可降低高血壓的發生率,部分既往高血壓病者在恰當鎮痛、鎮靜后血壓不降者,可給予硝酸甘油或艾司洛爾控制血壓。(2)心律紊亂發生率為1.56%,小兒患者以心動過速為多,而老年患者以房性、室性期前收縮、心房纖顫則居多,其原因可能與疼痛、低氧血癥、尿潴留、血容量不足、低體溫、麻醉期間管理欠妥有關。(3)心動過緩發生率為7.69%,以成年患者為多,可能與原有病史、老年人迷走神經張力增高、阿片類藥殘余作用、或應用新斯的明拮抗非去極化肌松藥、低氧血癥等有關。小兒患者主要與阿片類藥物殘余作用、嚴重低氧血癥有關。

3.3術后惡心嘔吐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 PONV是全麻術后常見的并發癥,本組其發生率為4.39%,低于文獻報告20%~30%[5],其原因可能與病人因素、麻醉藥物、手術類型、PACU管理有關。臨床觀察發現,通過規范術前用藥(阿托品、山茛菪堿)、全麻用藥優化(芬太尼、丙泊酚、異氟烷或七氟烷、非去極化肌松劑)以及PACU管理中恰當的鎮痛(芬太尼)、鎮靜(丙泊酚)處理可降低PONV的發生率 [5]。

3.4躁動 是PACU病人蘇醒質量評價指標之一,本組患者多數蘇醒后感覺舒適,少部分病人發生躁動,其發生率為1.16%,其原因可能性有:(1)麻醉藥殘余作用。(2)術后傷口疼痛。(3)留置的尿管對尿道、膀胱剌激。(4)蘇醒初期對陌生環境、人員的恐懼心理、缺乏安全感,尤其是小兒患者。根據發生躁動的原因,可給予肌松拮抗劑和恰當的鎮痛、鎮靜處理,蘇醒期間減少各種剌激(包括聲音),可降低其發生率。

3.5寒戰PACU病人發生寒戰可能與麻醉變淺、病人低體溫(冬季和夏季室溫低、切口暴露、輸液等)、術后疼痛、輸液反應、蘇醒時恐懼心理等有關。對PACU病人保溫和必要的鎮痛可降低其發生率。

綜上所述,明確PACU并發癥的發生率,充分的術前準備、完善的麻醉管理、妥當的PACU處置,對提高恢復室病人的安全性有重要意義。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