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丙泊酚用于全憑靜脈麻醉的臨床觀察
趙運法
【摘要】 目的 觀察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用于全憑靜脈麻醉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ASA Ⅰ~Ⅱ級擇期手術病人120例。麻醉誘導依次靜注丙泊酚1.5~2mg/kg、維庫溴銨0.1~0.15mg/kg、瑞芬太尼1~2μg/kg,氣管插管后行機械通氣,麻醉維持瑞芬太尼5~10μg/(kg·h), 丙泊酚4~6mg/(kg·h),均采用微量注射泵輸注。記錄麻醉前、氣管插管前、氣管插管后、切皮時、探查時、氣管拔管時、術后1h各時點血流動力學指標,術中知曉發生及蘇醒情況。結果 病人術中血流動力學指標平穩、術中無知曉、不良反應少。結論 瑞芬太尼-丙泊酚用于全憑靜脈麻醉,術中血流動力學指標穩定,麻醉可控性好且蘇醒質量高,術中術后滿意度好。
【關鍵詞】 瑞芬太尼;丙泊酚;微量注射泵;全憑靜脈麻醉
以往臨床麻醉常采用靜吸復合全身麻醉,藥物代謝慢,術中可控性差,術中知曉發生率高,術畢清醒時間較長,再加上吸入麻醉劑的應用,更延長了蘇醒時間,并且也增加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故不能很好地滿足麻醉醫師及患者的需要。近年來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進入臨床麻醉,給全憑靜脈麻醉帶來比較滿意的麻醉效果。我院自2007年7月—2009年12月,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全憑靜脈麻醉,用于多種手術。麻醉可控性好,術中血流動力學指標平穩,而且蘇醒徹底,術中知曉發生率低,并發癥明顯減少。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ASA Ⅰ~Ⅱ級擇期手術患者120例,年齡15~65歲,體重40~80kg,其中食道癌根治術10例,胃大部切除術16例,乳癌根治術14例,膽囊切除術40例,子宮全切術12例。肱骨骨折內固定術10例,股骨頭置換術12例,聲帶息肉摘除術6例。所有患者肝腎功能無明顯異常,無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及精神病史。
1.2 方法
患者術前常規禁飲、禁食6~8h,術前常規肌注苯巴比妥鈉0.1~0.2g、阿托品0.3~0.5mg。病人入室面罩吸氧,持續監測ECG、BP、HR、SpO2,開放靜脈液體通道。麻醉誘導依次靜注丙泊酚1.5~2mg/kg、維庫溴銨0.1~0.15mg/kg、瑞芬太尼1~2μg/kg。誘導過程中面罩正壓通氣,氣管插管后行機械通氣。麻醉維持瑞芬太尼5~10μg/(kg·h)、丙泊酚4~6mg/(kg·h),分別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續泵注,肌松維持間隔30~45min靜注維庫溴銨0.05~0.1mg/kg。麻醉深度可根據手術要求,調整瑞芬太尼或丙泊酚輸注速度。潮氣量8~10ml/kg、呼吸頻率12~16次/min。術中HR<50次/min時降低瑞芬太尼輸注速度或靜注阿托品0.3~0.5mg,SBP<80mmHg時降低丙泊酚泵注速度或靜注麻黃堿5~10mg,手術結束前5~10min停止輸注靜脈麻醉藥物,術畢常規肌松拮抗,手術結束患者呼吸、意識、吞咽反射恢復后拔出氣管插管,根據病情送回病房或恢復室留觀。
1.3 觀察指標
患者入室后常規監測ECG、BP、HR、SpO2,記錄麻醉前、氣管插管前后、切皮、探查、拔管、術后1h監測的SBP、DBP、HR,同時記錄停藥后患者呼喚睜眼時間、拔管時間、定向力恢復時間、術后隨訪術中知曉情況等。
2 結果
2.1 瑞芬太尼-丙泊酚
用于全憑靜脈麻醉,所有患者麻醉以及手術過程平穩順利,蘇醒質量高,未見術中知曉發生,能達到非常滿意的麻醉效果。
2.2 氣管插管
前后及術中、術后血流動力學指標監測數據如下。表1 氣管插管前后及術中、術后血流動力學指標監測數據
2.3 術后蘇醒時間統計
如表2。表2 術后蘇醒時間統計
2.4 術后隨訪
均無術中知曉,手術大夫和病人均感到非常滿意。
3 討論
近些年來,隨著各種靜脈麻醉的廣泛開展,全憑靜脈麻醉越來越多應用于臨床,各種手術對麻醉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求靜脈麻醉藥具有可控性好、起效快、蘇醒快等特點。瑞芬太尼-丙泊酚應用于全憑靜脈麻醉能夠很好地滿足各種手術的需要,現已廣泛應用于臨床麻醉。瑞芬太尼具有半衰期短,持續輸注和重復給藥后不產生蓄積等特點,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穩定,容易被血漿和組織中非特異性酯酶水解,不需要經過肝腎代謝。即使長時間輸注瑞芬太尼,停藥后藥物半衰期仍然是3~6min,不受持續輸注時間的影響,無術后呼吸抑制問題。丙泊酚作為一種新型的快速短效的靜脈麻醉藥,蘇醒迅速而完全,持續輸注后不易蓄積。遇有血壓、心率輕度下降,適當減慢給藥速度即可恢復。瑞芬太尼-丙泊酚復合麻醉是全憑靜脈麻醉中比較理想的麻醉方法。綜上所述,瑞芬太尼聯合丙泊酚用于全憑靜脈麻醉,麻醉誘導平穩,血流動力學指標穩定,蘇醒質量提高,未見術中知曉發生,術后并發癥明顯減少,可用于多種手術的臨床麻醉,是目前比較理想的全憑靜脈麻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