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聯合麻醉在產科手術中的應用
王慧明 李文鋒
【摘要】 目的 觀察硬膜外及硬膜外聯合腰麻在剖宮產手術中的應用。方法 40例剖宮產ASAⅠⅡ級病人隨機分為硬膜外組(CEA)和腰-硬聯合麻醉組(CSEA),觀察兩組病人麻醉效果、阻滯平面、起效時間及術后頭痛發生情況。結果 和CEA組比,CSEA組麻醉起效快(P<0.05)。麻醉效果好兩組術后均無頭痛發生。結論 腰硬聯合麻醉對剖宮產術是一種理想的麻醉方法。
【關鍵詞】 腰硬聯合麻醉 產科手術
剖腹產手術往往比較緊急,麻醉方法要求起效快,以便迅速實施手術以解決胎兒宮內窘迫。以往的單純腰麻因并發癥多已很少使用,甚至列為相對禁忌癥。而單純硬膜外麻醉一方面起效慢,另一方面常有麻醉阻滯不完善,不能完全消除手術的牽拉痛、肌松不理想。近年來,采用腰麻硬膜外聯合麻醉結合了腰麻和硬膜外的優點,起效迅速,效果確切,靈活性大,術后頭痛并發癥很低,又不受手術時間的限制,在產科已得到廣泛應用。我們采用剖腹產病人單純硬膜外麻醉與使用硬腰聯合麻醉進行比較,觀察其麻醉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選擇40例剖腹產病人,年齡25~31歲,ASAⅠⅡ,隨機分為兩組,硬膜外麻醉組(CEA)和腰—硬聯合麻醉組(CSEA),每組各20例。入手術室后18G套管針開放靜脈,常規監測心電圖,無創血壓和脈膊氧飽和度。側臥位L2-3行硬膜外穿刺,硬膜外組穿刺組穿刺成功后向頭側置入硬膜外導管3~4cm,平臥位后注入2%利多卡因3~5ml,確定無蛛網膜下腔或誤碼率入血管后,繼以2%利多卡因10ml注入。CESA組則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用25G腰穿刺經硬膜外穿刺針刺入蛛網膜下腔,回抽確認有腦脊液回流后注入預先配制好的布比卡因重比重液(0.75%布比卡因1.2~1.5ml、10%GS1.0ml、生理鹽水0.5ml,共3ml),并常規向頭側置管3~5cm備用,若腰麻阻滯平面不理想及手術時間明顯延長,可經硬膜外導管推入2%利多卡因5ml分次注入以維持麻醉。術中以針刺法測試感覺阻滯平面,所有數據以±s表示。兩組數據行χ2檢驗,以P<0.05認為差異有顯著性。
2 結果 麻醉效果:CSEA組均為優者19例(95%),CEA組優者15例(75%),阻滯不全1例,牽拉反應4例。見表1。 感覺阻滯平面:到達最高阻滯平面時間CSEA組為5±0.7min,CEA組為11.8±2.7min,P<0.05,阻滯平面上界CEA組T6.55±1.01,CSEA組T6.35±1.10,差異無顯著性,阻滯平面下界CEA組為S5±1.78,CSEA組為S5±0.22,差異有顯著性。CSEA組麻醉效果明顯優于CEA組。兩組病人術后無1例出現頭痛或全脊髓麻醉等并發癥。見表2。
表1 兩組麻醉效果比較(略)
*兩組相比,P<0.05
表2 兩組病人阻滯平面、惡心、嘔吐比較(略)
*兩組相比,P<0.05
3 討論 以前腰麻由于阻滯平面不容易控制,術后頭痛并發癥發生率高,一般禁用于中晚期妊娠[1],故剖腹產普遍采用硬膜外麻醉。聯合硬膜外腰麻具有起效快,效果確切,肌松滿意,阻滯時間不受限,局麻藥用量少等優點。以前單純腰麻后頭痛的發生是限制腰麻應用的原因之一,發生機制是腰穿后由于腦脊液經穿刺孔漏出引起低顱內壓所致。而我們所采用的硬腰聯合麻醉包中的腰穿針很細,不會對硬脊膜造成切割,故損傷極小,其破口漏出微量腦脊液(1~2滴)后就不再流出[2]。1981年Brownridge[3]第1次報道了將腰麻和硬膜外聯合麻醉用于部腹產手術,1000余例聯合腰麻硬膜外麻醉,無1例發生術后頭痛。因此,聯合腰麻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宮產術的主要并發癥和單純硬膜外一樣,是麻醉平面過高所致的低血壓。我們通過使用重比重液和及時調整麻醉平面可基本避免這一并發癥,即使發生,通過加快輸液及靜注適量麻黃堿可迅速糾正低血壓。 綜上所述,聯合腰麻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宮產術,0.75%布比卡因1.2~1.5ml重比重液用于腰麻,起效快,效果確切,肌松完善,低血壓發生率低,未發生1例頭痛。只要加強圍術期麻醉管理及平面控制,預防和及時處理低血壓,該方法對剖宮產手術而言是一理想的麻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