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羥乙基淀粉預防高齡患者腰硬聯(lián)合麻醉低血壓的效果觀察
馬仁忠 朱長江 張進
【關鍵詞】 6%羥乙基淀粉; 腰硬聯(lián)合麻醉; 低血壓
伴隨人口老齡化的到來,臨床麻醉中高齡患者的比例逐年增加。腰硬聯(lián)合麻醉具有起效迅速、鎮(zhèn)痛肌松完善、麻醉平面易于控制而對呼吸循環(huán)干擾相對較小、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1],在臨床上廣泛用于老年患者。而麻醉誘導期引發(fā)的外周血管擴張導致的低血壓是老年患者的重要并發(fā)癥,應引起麻醉醫(yī)生高度重視。我們比較了不同的血漿代用品和晶體液對腰硬聯(lián)合麻醉誘導期行預擴容的輸液效應及低血壓的預防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病 例
擬行下肢長骨骨折手術如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股骨內(nèi)固定術、脛骨內(nèi)固定術的高齡患者60例,ASA Ⅰ~Ⅱ級,男26例,女34例,年齡65~95歲,隨機分為6%羥乙基淀粉(130/0.4)組(H組,n=20),琥珀酰明膠組(G組,n=20)和復方乳酸鈉組(對照組,R組,n=20)。具備下述條件之一者排除在本研究之外:術前紅細胞比容(Hct)<30%;血紅蛋白(Hb)<100 g/L;明顯心、肝、腎功能損害;凝血功能異常;對羥乙基淀粉及琥珀酰明膠過敏;腰硬聯(lián)合麻醉失敗者,術中失血量>500 ml者。
1.2 方 法
術前常規(guī)禁飲、禁食,術前半小時肌注苯巴比妥鈉0.1 g、阿托品0.5 mg,入室后監(jiān)測平均動脈壓(MBP)、心率(HR)、動脈血氧飽和度(SpO2)、心電圖(ECG)等,開放外周靜脈,麻醉誘導前30 min 內(nèi)各組均以20 ml·kg-1·h-1速率分別輸注6%羥乙基淀粉、4%琥珀酰明膠、復方乳酸鈉。此后均以10 ml·kg-1·h-1速率輸注復方乳酸鈉。局麻下行右頸內(nèi)靜脈置管測中心靜脈壓(CVP)。常規(guī)操作,一點法行連續(xù)腰硬聯(lián)合麻醉(CSEA),選擇L2-3間隙,確認穿刺針進入硬膜外間隙后,用25G腰穿針(BD公司生產(chǎn))經(jīng)硬膜外穿刺孔進入蛛網(wǎng)膜下腔,見腦脊液流出后緩慢(1 ml/5 s)注入0.75%丁哌卡因2 ml。再經(jīng)硬膜外腔頭向置管3~4 cm,固定導管,平臥位調(diào)節(jié)麻醉平面不高于T10。據(jù)手術時間由硬膜外腔追加0.375%丁哌卡因。面罩吸氧。
1.3 監(jiān)測指標
分別于入室后即刻(基礎值T0),預擴容后即刻(T1),麻醉誘導后5 min(T2),10 min(T3),20 min(T4),記錄MBP,HR, SpO2,CVP;分別于入室后即刻、預擴容后即刻及術后4 h采血測定晶體滲透壓和Hct,計算擴容率。
擴容率=(Hct入室后即刻-Hct預擴容后即刻)/Hct入室后即刻
1.4 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11.0軟件包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
2 結 果
2.1 三組一般資料比較
三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身高、體質(zhì)量、手術時間、失血量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2 三組患者HR,MAP,SpO2和CVP的變化
三組患者MBP,HR,SpO2,CVP及擴容率和晶體滲透壓基礎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三組患者HR在預擴容后即刻略高于基礎值(P<0.05),麻醉誘導后5,10,20 min, H組,G組HR與基礎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MAP:麻醉誘導后5,10,20 min均低于基礎值和預擴容后即刻(P<0.01或P<0.05)。CVP:三組患者預擴容后各時點均高于基礎值(P<0.01);麻醉誘導后5,10,20 min H組、G組均高于R組(P<0.01)。見表2。
2.3 三組患者擴容率和晶體滲透壓的比較
預擴容后即刻的擴容率H組、G組明顯高于R組(P<0.01),H組又明顯高于G組(P<0.05);預擴容后4 h H組高于R組(P<0.05)。三組晶體滲透壓變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3)。表1 三組患者一般資料表2 三組患者HR,MAP,SpO2和CVP的變化表3 三組患者擴容率和晶體滲透壓的比較
3 討 論
麻醉誘導期的低血壓為老年患者的巨大隱患,多數(shù)患者的收縮壓、舒張壓均下降 [1-2]。血管內(nèi)容量80%在靜脈系統(tǒng),20%在動脈系統(tǒng),心輸出量的多少首先決定于回心血量,足夠的前負荷是心臟搏血的首要條件[3]。下肢手術老年患者術前禁食禁飲8~12 h,潛在血容量不足伴血液濃縮,又面臨麻醉誘導后容量血管擴張,代償功能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制約,加上手術本身勢必丟失血容量。因此,麻醉誘導前預擴容顯得非常必要。6%羥乙基淀粉(130/0.4)作為一線常用的擴溶劑,分子量優(yōu)于明膠類,起效迅速,擴容效果100%,持續(xù)時間4~6 h,可從血中完全清除、組織蓄積明顯降低。
本研究比較了老年患者腰-硬聯(lián)合麻醉誘導期應用不同膠體或晶體液預防低血壓的效果,結果顯示,在預擴容即刻H組、G組的CVP升高幅度明顯大于R組,擴容率H組>G組>R組,4 h后H組仍保持較高的擴容率。麻醉誘導前后血壓下降的幅度較李向榮等[2]在麻醉實施的同時以300~400 ml·h-1的初始速度輸液麻醉后血壓下降幅度小,與金善良等[4]研究相符。
6%羥乙基淀粉輸液效應強,起效迅速、維持時間長可能與其具有適宜的分子量、低克分子取代級和改進的取代比等優(yōu)勢相關, 其預擴容后血液稀釋本身可能有利于纖溶的進展,使形成的血栓迅速降解;另外,6%羥乙基淀粉(130/0.4)還可能通過某種機制干擾血小板、纖溶蛋白與Ⅷ因子的相互作用,影響最終血栓形成的強度,而這種低強度血栓更利于纖溶系統(tǒng)對其實施降解等[5]。這些都降低老年患者術后靜脈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6%羥乙基淀粉是預防高齡患者下肢手術腰硬聯(lián)合麻醉誘導期低血壓的較好選擇。盡管如此,對于高齡合并心血管和(或)肺功能降低者應密切監(jiān)測ECG,CVP等,以避免短時容量負擔過重現(xiàn)象發(fā)生。